“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 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 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幼稚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 滿足它們多方面的需要, 使它們在快樂的童年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 ”布朗芬布倫納在以“人的發展”為主題的研究中也指出, 教育環境的優化, 能吸引幼兒積極參與活動;能培養幼兒分享、商談和合作能力;能促進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能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因此我們教師應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需求, 將幼稚園環境教育中的各個因素有機結合、滲透, 使幼兒與動態的環境產生互動,
Advertisiment
幼兒社會性發展需要依託特定的環境。 因此, 幼兒與其生存的“微環境”的互動是促進社會性發展的動力源泉。 但現在家庭多為獨生子女, 缺乏有利於幼兒交往、互動式的“人文微環境”, 導致他們善於接受, 缺少付出;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與同伴合作、交流的方法與技能等特點。 而幼稚園可充分利用“人文”資源, 為幼兒創設積極互動、寬鬆、自主的“人文微環境”, 促進幼兒情感、交往行為和個性的發展。 如以“重陽節”為背景, 創設一個混齡式的主題性“人文微環境”:請大班的哥哥姐姐每人找一個小班的弟弟妹妹結對,
Advertisiment
大班的幼兒除了完成自己的任務外, 還要能為弟弟妹妹提供一定的幫助。 大班孩子友好合作的積極行為, 會得到小班孩子肯定、喜愛的回應。 另外, 本來大班中動手能力較弱的孩子, 也在幫助弟弟妹妹的過程中表現得信心十足, 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增長了自信。 之後教師可帶領小班孩子表演慶祝老人節的節目, 贏得哥哥姐姐的掌聲, 這對他們來說也是很大的鼓勵, 自信心得到充分提升。 營造這種不同年齡層次的“人文環境”, 提供了不同年齡孩子共處、分享的交往環境, 充分調動環境中人的因素,
Advertisiment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環境的創設要與幼兒的發展相適應, 適合幼兒的興趣、能力與學習方式, 有利於幼兒融入環境, 自由、自主地活動。 在一定階段裡, 圍繞某一個主題, 創設活動環境, 將多元智慧滲透到主題內容中, 給予幼兒充分觀察和感知的機會, 讓他們從不同角度獲得資訊。 如:“種子旅行記”主題環境創設中, 幼兒在家長的協助下, 通過查找資料、觀察、尋找、收集等方式獲得種子的資訊;把種子按不同傳播方式進行分類, 討論、整合後合作製成版面;“種子的旅行”以剪貼、繪畫等方式製作圖片;種子的傳播過程, 根據自己的想像和經驗編成故事等。
Advertisiment
活動中以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和能力為重點, 拓展各種智慧:在收集、製作過程中幼兒的合作能力得到了發展;分類活動中發展了幼兒邏輯數學智慧;自編活動提升了幼兒的語言及想像能力。 再如, 在中班開展“我們的動物朋友”主題活動, 孩子們把收集到的有關“動物之最”、“動物的家”、“動物的爸爸媽媽”等圖片、模型等分門別類整理後, 在活動室四周逐步展示出來。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 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及交往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他們在潛移默化的環境互動中, 接受了間接的教育影響。
三、營造動態自由的區域環境順應幼兒發展特點與遊戲需要, 創設適宜的區域遊戲環境, 能夠促進幼兒的主動發展。
Advertisiment
區角材料是否有趣、可變、可操作與幼兒能否主動參與操作有很大的影響。 科學角中開鎖、會變的顏色、沙漏、奇妙的轉盤;生活角中給小動物餵食、夾彈子等等,凡是提供給孩子的材料既有趣又能讓孩子做做玩玩,激發探索和學習的興趣。區域環境還應是自由寬鬆的,我們不難發現,在區角活動中,沒有老師過多的指示、組織,孩子可以自由選擇老師為其準備好的材料,不受人干擾,情不自禁地投入到遊戲活動中。他們玩沙、玩水、玩顏料、玩磁鐵,在玩中發現水的流動、顏色的漸變、磁鐵會吸住鐵的東西等等,在寬鬆自由無壓力的區域環境裡,幼兒做自己想做的事,獲取直接的經驗。
四、找尋廣闊豐富的自然環境我們日常的教育活動大多局限於幼稚園的小環境,雖然老師千方百計地創設豐富的活動場景,投放多種多樣的遊戲材料來滿足幼兒的需要,但與大自然千姿百態的萬事萬物相比,幼稚園內的環境資源還是十分有限和單一的。神奇廣袤的大自然吸引孩子去發現、去瞭解、去探索,能讓幼兒在與自然環境的親密接觸中,通過看一看、摸一摸、問一問、猜一猜,培養幼兒對周圍世界的愛。我園組織幼兒開展“尋找秋天”戶外實踐活動,幼兒置身于廣闊而豐富的自然環境中時,激發了他們對周圍事物探究的極大熱情。
走進果園,孩子睜大好奇的眼睛,“為什麼蘋果樹上的蘋果有的是半邊紅半邊綠呢?”“長在樹梢上的紅紅的柿子,我怎樣才能摘到呢?”來到農田,黃燦燦的稻穗朝著孩子們彎彎腰,孩子們摘下了玉米,刨起芋頭、花生,回來研究它們的吃法,在小廚房生活館裡好一頓秋日大餐啊!漫步山林,這是什麼樹?它的葉子是什麼形狀?撿起各種秋天的落葉,我們來一起做個秋葉的標本,一起來做張秋葉的貼畫吧!傾聽鳥鳴,默記聽到的叫聲,辨別鳥聲的不同。“大樹,我來抱抱你”遊戲中,運動力強,速度快的孩子,10秒鐘能抱過三棵樹呢!一個個活動之後,豐富了孩子們有關動植物和季節特點的知識經驗,體會了農民伯伯的辛勞,感受了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生動!
幼稚園環境,作為幼兒日常生活、活動場所,必然能對他們的身心發展起到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們教師作為教育者,應利用這一良好的教育因素,設置特定的教育環境,並將教育環境活動與“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融會貫通,利用環境對幼兒產生的一種間接甚至直接的影響,讓環境教育浸潤孩子一路成長!
科學角中開鎖、會變的顏色、沙漏、奇妙的轉盤;生活角中給小動物餵食、夾彈子等等,凡是提供給孩子的材料既有趣又能讓孩子做做玩玩,激發探索和學習的興趣。區域環境還應是自由寬鬆的,我們不難發現,在區角活動中,沒有老師過多的指示、組織,孩子可以自由選擇老師為其準備好的材料,不受人干擾,情不自禁地投入到遊戲活動中。他們玩沙、玩水、玩顏料、玩磁鐵,在玩中發現水的流動、顏色的漸變、磁鐵會吸住鐵的東西等等,在寬鬆自由無壓力的區域環境裡,幼兒做自己想做的事,獲取直接的經驗。四、找尋廣闊豐富的自然環境我們日常的教育活動大多局限於幼稚園的小環境,雖然老師千方百計地創設豐富的活動場景,投放多種多樣的遊戲材料來滿足幼兒的需要,但與大自然千姿百態的萬事萬物相比,幼稚園內的環境資源還是十分有限和單一的。神奇廣袤的大自然吸引孩子去發現、去瞭解、去探索,能讓幼兒在與自然環境的親密接觸中,通過看一看、摸一摸、問一問、猜一猜,培養幼兒對周圍世界的愛。我園組織幼兒開展“尋找秋天”戶外實踐活動,幼兒置身于廣闊而豐富的自然環境中時,激發了他們對周圍事物探究的極大熱情。
走進果園,孩子睜大好奇的眼睛,“為什麼蘋果樹上的蘋果有的是半邊紅半邊綠呢?”“長在樹梢上的紅紅的柿子,我怎樣才能摘到呢?”來到農田,黃燦燦的稻穗朝著孩子們彎彎腰,孩子們摘下了玉米,刨起芋頭、花生,回來研究它們的吃法,在小廚房生活館裡好一頓秋日大餐啊!漫步山林,這是什麼樹?它的葉子是什麼形狀?撿起各種秋天的落葉,我們來一起做個秋葉的標本,一起來做張秋葉的貼畫吧!傾聽鳥鳴,默記聽到的叫聲,辨別鳥聲的不同。“大樹,我來抱抱你”遊戲中,運動力強,速度快的孩子,10秒鐘能抱過三棵樹呢!一個個活動之後,豐富了孩子們有關動植物和季節特點的知識經驗,體會了農民伯伯的辛勞,感受了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生動!
幼稚園環境,作為幼兒日常生活、活動場所,必然能對他們的身心發展起到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們教師作為教育者,應利用這一良好的教育因素,設置特定的教育環境,並將教育環境活動與“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融會貫通,利用環境對幼兒產生的一種間接甚至直接的影響,讓環境教育浸潤孩子一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