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瘦寶寶積極“長肉”計畫

瞭解寶寶變瘦的狀況和原因

有這麼一種寶寶, 不挑食、還吃得多, 可就是“幹吃不長肉”。 有的媽媽會認為孩子也許“天生就是瘦人”吧, 這種說法不能支持。 一般來說, 食物的營養功能是通過它所含有的營養素來實現的, 孩子吃的食物多, 攝入的營養素也應該多, 就能長得胖。

這樣的寶寶很可能是消化道功能太差, 吃得多、拉得也多, 食物的營養素未被吸收、利用, 怎會長好?如果媽媽準備的食物品質差, 主要營養素入蛋白質、脂肪含量低, 寶寶也會瘦。 再就是寶寶的能量消耗大於攝入, 攝入的營養素不能滿足身體生長需要,

Advertisiment
孩子當然不會胖。 如果寶寶總是處於饑餓狀態, 有可能是消化道寄生蟲病;若寶寶表現為吃得多、體重下降、體質虛弱, 很可能患有某種內分泌系統疾病, 應帶孩子去醫院進行體檢與治療。

寶寶恨上“飯”

有的寶寶一見媽媽端來飯菜就跑得遠遠的, 好象跟“飯”有仇, 怎能不瘦?這是典型的厭食症, 可能是由於缺鋅、鐵、鈣、貧血、胃病、消化不良等引起的。 媽媽要自我檢討一下, 是不是平日裡為孩子準備的食物太單調且無規律, 或者放縱孩子胡亂吃零食的習慣。 不當的餵養方式“造就”了孩子的厭食。

趕快建立瘦寶寶“長肉”計畫

媽媽是這個計畫的主要實施者, 拿出全部的耐心來改變這一切。 當務之急先是給孩子做全面檢查,

Advertisiment
然後再從調整膳食結構、改善餵養辦法, 糾正不良飲食習慣入手。

保養寶寶的肝脾胃

通過身體檢查, 媽媽可瞭解寶寶的消化系統、脾、胃等健康狀況, 病症嚴重的可以按醫囑進行如健脾健胃、助消化的兒童專用藥。 如果孩子是缺乏鋅、鐵、鈣或貧血等症, 嚴重的遵醫囑藥補, 輕微缺乏者主張以食補為主。

媽媽快讓餐桌熱鬧起來 重建寶寶對餐桌的渴望

大部分瘦寶寶與營養膳食結構不合理、餵養方式不當、飲食習慣不好等因素有關。 媽媽趕快改變以往單調的膳食, 每天的食物儘量多樣化, 穀類, 肉類, 豆類和蔬菜應合理搭配, 讓餐桌熱鬧起來, 讓寶寶重拾對餐桌的期待。

媽媽要瞭解各類食物的營養含量, 比較容易合理搭配營養膳食。

Advertisiment

1.牛奶(包括豆漿)含豐富鈣質, 每天至少應保證二杯;

2.蛋中含鐵質, 每天保證一到兩個;

3.動物肝臟含鐵質、維生素A及B12, 可與肉類交替搭配;

4.蔬菜類一天共需要二碟, 其中至少一半來自深綠色及深黃、深紅色蔬菜, 因為它們所含的維生素A、C及鐵質都比淺色蔬菜高些;

5.五穀類每天需要1至1碗半, 可用稀飯、饅頭、小點心、麵條、玉米粒或麥片等加以替代;

6.水果類每天必不可少。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