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論, 指出“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 他主張“在生活裡找教育, 為生活而教育”。 教育因生活的變化而變化, 教育應該是有利於受教育者終身的。
“幼稚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 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 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 ”我園的禮儀教育, 以孩子的生活現實為基礎, 通過主題活動的形式, 多方位、多策略地引導孩子對禮儀進行認知、實踐和提升, 幫助他們逐步建立起良好禮儀習慣,
Advertisiment
作為一所以禮儀為特色的幼稚園, 如何來體現幼稚園濃濃的、溫文爾雅的禮儀文化呢?親切的微笑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開端。 於是, 我們以“禮儀從微笑開始”為主題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 我們組織了專題講座, 請每一位教師站在教師的角度, 談談對於微笑的認識和感悟;教師們收集了許多關於微笑的小故事, 在年級組中進行了分享與交流;同時我們還設計了“禮儀從微笑開始”的倡議書,
Advertisiment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之教育……從一定義上說, 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 用生活來教育, 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Advertisiment
每一個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 都具有不同的生命色彩, 他們對周圍世界的認知, 就是從對周圍生活的發現和感受中開始的。 因此, 我們注重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熱點, 積極生成新的活動主題, 以豐富我園禮儀教育課程。 如:結合“三八”婦女節, 中班年級組開展了“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主題活動。 通過說一說、唱一唱、畫一畫等多種形式的主題活動, 讓孩子體會日常生活中媽媽對自己的關懷, 同時也引導孩子們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和感激。
Advertisiment
孩子作為一個小小的社會人, 他們的生活空間、教育空間應該得到不斷拓展和延伸。 兒童福利院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
Advertisiment
一次次的愛心行動, 讓我們的孩子體驗到了奉獻帶來的快樂, 也懂得了每一個人都可以從現在做起, 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我們都有能力把美好傳遞給他人。 這份愛的能力將在這裡生根、發芽、蔓延!
四、禮儀在環境中傳遞, 形成禮儀新導向《綱要》中指出:“幼兒的發展依賴于生存的環境,幼兒每時每刻都在與環境發生交流,環境是幼兒發展的資源,幼兒只有與環境交互作用,才能獲得發展。”陶行知的“社會即學校”思想,也告訴我們“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增加”。為此,我們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努力創設了“仁愛繪本館”、“仁美創意坊”、“和慧沙水屋”、“和樂建構室”、“和合發現室”、“童話劇場”、“親子閱讀區”等功能性活動區域,制定了相應的活動規則,引導孩子在規則的指導下參與豐富的幼稚園活動,養成安靜、愛惜、協商、物歸原處等良好的禮儀習慣。在園所的走廊、活動室的每一個空間和角落裡,都有禮儀教育的規則與暗示。我們努力營造優美的禮儀教育環境,讓環境成為孩子們的另一位老師,促使孩子在參與幼稚園生活中自覺形成文明的禮儀規範。如:提出了“微笑牆和倡議書”;標示了“今天你微笑了嗎”、“輕輕說,慢慢走”、“轉角請慢行”等提示語;學習了“早上好”、“謙讓”、“上下樓梯”、“學會傾聽”等禮儀兒歌,以及《猴子撈月》、《小動物找家》等蘊含團結互助精神的童話故事。教師們更是充分運用主題牆、評比欄、自然角、遊戲區角等,蘊含豐富的禮儀行為引導和暗示,引導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形成良好的禮儀行為習慣,有效地營造和彰顯我園“關愛、禮讓、和諧”的育人環境,也讓我園環境能更好地為課程實施服務。我園的禮儀文化,在家長、教師、孩子的行為自覺中悄然形成。
陶行知先生說:“教育最重要的成就在使眾人養成一種繼續不斷的共同求進的決心。”因此,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是孩子持續發展的需要,是提高國民整體素質的需要。只要我們堅持“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就一定能讓我們的孩子在“講文明、懂禮儀、善合作、能關愛”的禮儀教育活動中,綻放出絢麗的生命光澤。
形成禮儀新導向《綱要》中指出:“幼兒的發展依賴于生存的環境,幼兒每時每刻都在與環境發生交流,環境是幼兒發展的資源,幼兒只有與環境交互作用,才能獲得發展。”陶行知的“社會即學校”思想,也告訴我們“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增加”。為此,我們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努力創設了“仁愛繪本館”、“仁美創意坊”、“和慧沙水屋”、“和樂建構室”、“和合發現室”、“童話劇場”、“親子閱讀區”等功能性活動區域,制定了相應的活動規則,引導孩子在規則的指導下參與豐富的幼稚園活動,養成安靜、愛惜、協商、物歸原處等良好的禮儀習慣。在園所的走廊、活動室的每一個空間和角落裡,都有禮儀教育的規則與暗示。我們努力營造優美的禮儀教育環境,讓環境成為孩子們的另一位老師,促使孩子在參與幼稚園生活中自覺形成文明的禮儀規範。如:提出了“微笑牆和倡議書”;標示了“今天你微笑了嗎”、“輕輕說,慢慢走”、“轉角請慢行”等提示語;學習了“早上好”、“謙讓”、“上下樓梯”、“學會傾聽”等禮儀兒歌,以及《猴子撈月》、《小動物找家》等蘊含團結互助精神的童話故事。教師們更是充分運用主題牆、評比欄、自然角、遊戲區角等,蘊含豐富的禮儀行為引導和暗示,引導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形成良好的禮儀行為習慣,有效地營造和彰顯我園“關愛、禮讓、和諧”的育人環境,也讓我園環境能更好地為課程實施服務。我園的禮儀文化,在家長、教師、孩子的行為自覺中悄然形成。
陶行知先生說:“教育最重要的成就在使眾人養成一種繼續不斷的共同求進的決心。”因此,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是孩子持續發展的需要,是提高國民整體素質的需要。只要我們堅持“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就一定能讓我們的孩子在“講文明、懂禮儀、善合作、能關愛”的禮儀教育活動中,綻放出絢麗的生命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