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童心在美術活動中閃耀

一、亦玩亦學, 感知美術童趣

遊戲是兒童學習的主要方式, 教師要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 尋找學習的興趣點, 探析美術活動的生成點, 把握教學實施的突破點, 樹立以童心為本的幼兒美術教育觀。

1. 拓展通道, 開啟心智之門:幼兒的審美知覺集中了語言交流與非語言交流, 表現出多通道性。 既有表情、身體動作與語言的結合, 又有不同感覺之間的聯合。 讓幼兒在“看看、想想、說說、畫畫、玩玩”中運用多種感官通道參與美術活動, 美術創作中幼兒是用童眼、童話、童真、童心來表現審美的過程。 如小班美術活動《繩子寶寶去散步》:幼兒帶著繩子寶寶去散步(動作類比直線)、蹦蹦跳(學習點畫)、扭一扭(體驗曲線)、洗個澡(嘗試染色)、草地上滾一滾(在先前已有的動作體驗、兒歌提示基礎上進而在畫紙上作畫)。

Advertisiment
當一幅幅抽象線條畫呈現在面前時, 我們為之驚歎。

2. 遊戲教學, 快樂之旅:蘇霍姆林斯基說:“遊戲就如火花, 它點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 ”遊戲是一種能夠促使兒童將內部精神自然而然地轉化為外部表現的活動, 所以遊戲是兒童藝術創造活動的重要形式, 是對兒童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手段。 把遊戲引到兒童美術教學中, 開展美術遊戲活動, 有利於激發兒童的美術興趣, 培養兒童的美術情感。 如小班美術教學《過水坑》:下雨天,

Advertisiment
路上積滿了許多小水坑(認識各種顏色的幾何圖形);小動物走路不好走, 找些小石子填水坑(正確匹配與小水坑形狀、顏色一樣的小紙片);大家一起來把水坑填得平平的(學習粘貼);當孩子們在填滿彩色石子的小路上走一走時, 成功的喜悅溢於言表。

二、順應天性, 會意美術童真

1. 貼近生活:兒童的藝術表現是與其直接感知的環境相關的, 是兒童心靈世界的展現。 美術教育內容應貼近幼兒生活, 與幼兒有相關體驗的;具有情節想像或者形象想像的空間的, 避免太過於具象, 否則會束縛了兒童的創造力。 在繪畫題材的設定上, 可以根據兒童的年齡及心理發展規律讓孩子們從畫人、畫物、畫事、畫童話、畫夢想這個符合兒童生命律動的順序來進行美術教學。

Advertisiment
如美術活動《曬太陽》、《捉迷藏》、《幫媽媽拖地板》等都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做過、看過、體驗過的。

2. 巧設情境:在兒童美術教育中, 兒童自由地進行藝術創造的一個首要條件就是, 教師要認識到並利用兒童學習美術的潛在能動性, 以啟發、提示、引導、鼓勵為主, 建立一種輕鬆自由的教學氛圍, 鼓勵兒童自由地進行藝術創造。 在繪畫內容上, 應該多給兒童自己選題畫創作的機會, 讓兒童根據平日的觀察, 選擇、表現要畫的內容;在繪畫工具材料上, 可讓兒童依據喜好自由選擇, 多嘗試不同的繪畫工具並將其綜合運用在畫面中;在造型上不僅僅局限於對物像嚴謹準確描摹, 只要仔細觀察, 用心去畫,

Advertisiment
就會是純真生動的, 是體現兒童的表現能力和心理水準的;在色彩上也不必局限于客觀再現, 要注重兒童各自的氣質個性與對色彩的偏愛;在構思上要經常鼓勵那些發自童心獨特的想像和創造。

3. 因人施教:兒童階段是個性形成和發展的時期, 由於年齡、智力、心理發展等方面的差異, 兒童的美術能力發展也存在差異。 比如, 同樣的教學活動, 兒童學習的內容都是相同的, 但由於各自的審美感知、審美體驗、審美表現能力的不同, 創造出的作品就會顯現各自獨特個性。 因此, 教師就要善於發現每位兒童的優勢與弱勢, 因勢利導、因人施教。 如大班美術活動《老房子》, 教師採用了集體輪流為城市老房子設計裝修的形式,

Advertisiment
幼兒在每一天裝修設計結束後, 第二天就要到另外一個工地接著上一位設計師的方案繼續工作。 幼兒在彼此合作互動的過程中積極借鑒他人思路, 思考自己的設計方案, 活動中能力強的帶動能力弱的, 每一幢房子的完工都是大家齊心協力的結果, 從中孩子們也感悟到與他人合作的重要與快樂。

三、教學相長, 舒展美術童心

孩子的每一幅畫都是一個生動的故事, 無論是漫無目的地信手塗鴉, 還是“藝術佳作”都是其心靈的獨白, 是通往幼兒內心深處的神秘通道。 教師要從兒童心靈深處感悟幼兒作品的情感魅力, 不斷優化美術教育評價方式。

1. 細察畫面型:對於兒童美術作品的評價首先應當從理解兒童的角度出發, 借孩子的眼睛,用一顆童心去看作品,並結合兒童的認知水準、兒童獨特視角和思維角度去評判。不能簡單地用“像”與“不像”、“對”與“錯”的標準。兒童擁有獨特的造型語言,這種稚拙、直觀的造型能力是非常可貴的,輕易否定兒童,會扼殺兒童的繪畫興趣。因此,教師要結合兒童的繪畫心理特點,對於兒童繪畫盡可能進行正面評價。

2. 傾聽畫外音:將兒童對其作品的自我介紹與評價作為兒童主動學習的方式自然融合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隨時觀察兒童的情緒,傾聽他們的心聲,瞭解他們的繪畫意圖,發現兒童繪畫中的閃光點。兒童評價自己作品的同時還能體會到活動所帶來的自我滿足感,這種滿足感給予兒童的不僅僅是一時的心情愉悅,還有對美術的興趣和強烈而持久的學習動機。讓兒童學會從自己作品中尋找優點,學會欣賞自己,建立自信,從而提高美術活動的積極性。

3. 感悟畫中情:每一幅畫總是在無聲地傳遞著畫者的情感,有了情感便有了畫的靈魂。質樸的詩性智慧構成了兒童的基本生存狀態,鮮明地表現在了兒童的藝術中,從而使他們的藝術顯現出它獨有的個性魅力。在幼兒美術作品中,我們經常看到:太陽塗成了黑色,是因為烏雲擋住了它而在生氣;在畫面中許多小魚擠在一個角落,是因為魚媽媽出門了,它們有點害怕……正是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情感體驗給孩子的作品帶來了別樣的靈動與精彩。

童心如蘊藏於大地間的顆顆種子,需要兒童教育者們像農夫那樣,遵守天時,循序漸進,精耕細作。童心如鑲嵌在浩瀚星空中的點點繁星,需要我們用發現的眼睛去捕捉星的璀璨光芒

借孩子的眼睛,用一顆童心去看作品,並結合兒童的認知水準、兒童獨特視角和思維角度去評判。不能簡單地用“像”與“不像”、“對”與“錯”的標準。兒童擁有獨特的造型語言,這種稚拙、直觀的造型能力是非常可貴的,輕易否定兒童,會扼殺兒童的繪畫興趣。因此,教師要結合兒童的繪畫心理特點,對於兒童繪畫盡可能進行正面評價。

2. 傾聽畫外音:將兒童對其作品的自我介紹與評價作為兒童主動學習的方式自然融合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隨時觀察兒童的情緒,傾聽他們的心聲,瞭解他們的繪畫意圖,發現兒童繪畫中的閃光點。兒童評價自己作品的同時還能體會到活動所帶來的自我滿足感,這種滿足感給予兒童的不僅僅是一時的心情愉悅,還有對美術的興趣和強烈而持久的學習動機。讓兒童學會從自己作品中尋找優點,學會欣賞自己,建立自信,從而提高美術活動的積極性。

3. 感悟畫中情:每一幅畫總是在無聲地傳遞著畫者的情感,有了情感便有了畫的靈魂。質樸的詩性智慧構成了兒童的基本生存狀態,鮮明地表現在了兒童的藝術中,從而使他們的藝術顯現出它獨有的個性魅力。在幼兒美術作品中,我們經常看到:太陽塗成了黑色,是因為烏雲擋住了它而在生氣;在畫面中許多小魚擠在一個角落,是因為魚媽媽出門了,它們有點害怕……正是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情感體驗給孩子的作品帶來了別樣的靈動與精彩。

童心如蘊藏於大地間的顆顆種子,需要兒童教育者們像農夫那樣,遵守天時,循序漸進,精耕細作。童心如鑲嵌在浩瀚星空中的點點繁星,需要我們用發現的眼睛去捕捉星的璀璨光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