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老公看綜藝學育兒?!這到底能不能行

老公不會帶孩子, 讓老公看綜藝學帶孩子好嗎?最近《爸爸去哪兒》很火, 萌娃也超級可愛, 讓老公看綜藝學育兒到底行不行?

晚上做完七七八八的雜事進房間, 發現老公躺床上, 一邊陪睡覺的娃, 一邊對著手機傻笑。 走過去一瞅, 喲, 看“爸爸去哪兒”呢!

我這育兒控都沒怎麼看, 他這都看到最新一集了, 是有多好看哪, 隨口一聊, 好像還頗有收穫的樣子。

其實老公算是一個不錯的奶爸, 餵飯、陪玩、哄睡都可以勝任, 平時替我分擔了不少, 讓我得以抽出時間好好工作、好好學習。 來, 此處可以有掌聲!(本來我不想這麼明目張膽的誇他,

Advertisiment
但考慮到下個月就是我生日, 這句還是有必要寫一下。 )

平日混跡各育兒交流圈, 總聽到媽媽們抱怨爸爸的缺位。 遇到爸爸願意搭把手幫忙照顧孩子, 媽媽都覺得是謝天謝地、感激涕零了, 根本不指望在育兒理念和知識學習上能夠保持靈魂伴侶般的交流。

回憶我家大寶剛出生那會兒, 我每天睜眼就在學習, 閉眼就在思考, 恨不得把孩子塞回肚子, 心想等我學成了再生吧, 養孩子的壓力忒大了呀, 從經濟實力到腦力不全副武裝, 都覺得不配當個媽!

當時我就想著, 養育這條路, 可不能孤軍奮戰, 得“拉攏”戰友入坑, 想想家裡要是有一個“豬一樣的隊友”那我得有多慘。 有了這念頭後, 就開始時不時找機會抓著老公聊天,

Advertisiment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終於一個集“餵飯+陪玩+哄睡”技能為一體的奶爸就算是上崗了。

興許是隨著孩子長大, 我也不斷投入到親子教育學習中, 無形中帶動了寶爸的參與感, 育兒方面的交流也更多更順暢。 這次主動看“爸爸去哪兒”還和我分享“觀後感”也是有點令人意外。

有了孩子後, 夫妻間的交流不可避免的減少, 再加上我們倆都是全職。 遇到加班不說, 就算是正常下班, 也已經精疲力盡, 飯後再擠出點時間陪孩子, 等到孩子睡覺去, 我們也都累癱了。

擠出點時間看看綜藝, 借著這樣簡簡單單的娛樂時間交流情感, 討論孩子教育的問題, 也是難得的甜蜜和溫馨。

我:這季哪幾個爸爸比較有感啊?

老公:陳小春、吳尊、杜江

Advertisiment

我:他們有什麼特色來著?

老公:陳小春的父子性格對比很明顯、杜江兒子太嘮叨了、吳尊帶兩個娃。 陳小春和他兒子的對話啊, 他爸凶, 兒子就說你今天凶我幾次了;嗯哼是話癆, 所以杜江一些和他的對話就很好玩;吳尊在兩個孩子之間游轉, 照顧姐姐也不忘弟弟, 經常對話中和姐姐說的東西都會帶上弟弟, 和弟弟說的時候也會帶上姐姐, 一樣兩個都不忘。

(我們家即將迎接二寶的到來, 看來老公也留意到家有兩寶教育上需要關注的點了。 )

我:還蠻有代表性的嘛, 那你沒學到一招半式的?

老公:有啊, 知道以後面對娃的時候如何收放自己的性格, 如何應對孩子的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 或者話怎麼說比較好。 還有,

Advertisiment
小泡芙爸爸就對女兒說“以後別人要親你的時候, 要經過爸爸同意”, 我覺得以後也要和女兒這麼說。

聽到這裡我覺得自己可以閉嘴收攤了。 其實, 當爸爸們能直面自己言行對孩子帶來的影響, 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孩子對自己的需要, 以及自己傾注在孩子身上的投入所能獲得的回饋, 這會激發起他們滿滿的父愛, 讓他們更積極、主動的投入其中。

作為一個“方法論”愛好者, 這次交流讓我心生一計。 試試看能不能總結幾個“讓育兒綜藝成為父母課堂”的實操技巧, 日後可以照著用。

對比法

如果家裡的情況和綜藝節目中很類似的, 就是媽媽們“借題發揮”的時候了。 一不小心, 家裡正好有一個像陳小春一樣脾氣暴躁不懂溝通的爸爸,

Advertisiment
借著他的行為給爸爸來一次生動的案例教學, 對小小春的內心暴擊來點關愛憐惜, 對他的高情商回應的細節一一點贊。 搜集一些網友們精闢言論, 給爸爸們當頭一棒!

例如, 爸爸去哪兒中有一個經典片段:陳小春嫌棄兒子走得慢, 做事又不專注, 忍不住在鏡頭前暴怒, 罵了Jasper一句, 聲音之恐怖, 隔著螢幕都感受到他的怒火。 Jasper不但沒有哭, 反而拿起手中喇叭, 用軟糯但又不失氣場的聲音反問父親:“你現在能不生氣了嗎?”陳小春一聽, 整個人都軟了, 很顯然的被孩子的行為觸動到, 立刻向兒子道歉說:“對不起!”

看到這段, 我特別心疼小小春, 想對暴躁的爸爸們說“你們不懂事, 所以就忍心讓孩子如此懂事的來包容你嗎?”。

啟發法

遇到明星和孩子間有特別有意思的對話時,可以試著問問爸爸“這個太逗了/太難處理了,如果是你會怎麼做啊?”。“請教”一下爸爸,試著激發他們的思考。要相信有的時候男人們的智慧是很強大的,讀書時期我們沒少受到男學霸智商上的碾壓,相信你家可能也藏著一個學霸。如果觀點不一,也正是你們可以進一步交換意見的好時機。

例如:

杜江面對兒子嗯哼的分離焦慮,會超有耐心地解釋,絕對是一個超級贊的學習範本。

“我問你,爸爸上次去捕魚對不對,你留下了對不對?”

“對。”

“鄧倫叔叔帶著你和所有小朋友,在一起做遊戲。然後吃飯,對吧?”

“對。”

“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情了嗎?”

“沒有。”

“有人傷害你嗎?”

“沒有。”

“沒有對不對,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對。”

“這次呢?”

“這次也是一樣的。”

點贊法

幾期節目下來,明星爸爸們也在飛速成長,戶外秀確實讓爸爸們有了非同尋常的體驗,也促成了不同家庭間的交流,孩子和我們其實都是在體驗中成長的。可以細細的盤點節目中明星爸爸們在處事細節上的榜樣做法或進步顯著的地方,這樣的案例教學更容易被消化接納。

還拿這一季舉例,“嗯哼偷親小泡芙”的舉動以及兩位爸爸的反應,被網友一路點贊。大家可能都以為這是小朋友間自然而然的舉動很正常,可兩位爸爸上演了教科書級別的性教育教學。

杜江看嗯哼親小泡芙後,先是被逗樂了,但馬上阻止兒子

“哎,幹什麼幹什麼?”

變換嚴肅臉教育兒子

“你親人家,你要徵求人家的同意,對不對?”

並且還貼心的問小泡芙:

“你生氣嗎?”

在得到呆萌小泡芙不生氣的答案後,又轉頭繼續教育兒子:“下次不許再這樣突然親別人了。你親別人之前你要問‘我可以親你一下嗎?’”

劉畊宏也從杜江口中知道了女兒被親的事。

小泡芙說:“嗯哼很喜歡我,所以才會親我”。

劉畊宏反問:“但是如果大家都很喜歡你,你不能每個人都給他親啊?”

劉畊宏解釋:“這樣爸爸會很吃醋、很擔心。”

劉畊宏還不忘教導小泡芙,下次在遇到類似情況時要跟對方說“你想要親我要經過我爸爸的同意”,更不忘叮嚀“不能讓小男生隨便親你好不好”。

建立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必須從小關注、從小事抓起。平時我們很難乾巴巴講一個道理,而活生生的例子就是最好的素材,可得利用起來!

讓爸爸積極參與育兒,最重要的功夫是下在“從無意識到有意識”的轉變上,這恰恰是媽媽們最需要做功課的地方,我們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除非他自己想起床。我們要做的是讓他想起床,而不是喊無數遍“快點起床”。

遇到明星和孩子間有特別有意思的對話時,可以試著問問爸爸“這個太逗了/太難處理了,如果是你會怎麼做啊?”。“請教”一下爸爸,試著激發他們的思考。要相信有的時候男人們的智慧是很強大的,讀書時期我們沒少受到男學霸智商上的碾壓,相信你家可能也藏著一個學霸。如果觀點不一,也正是你們可以進一步交換意見的好時機。

例如:

杜江面對兒子嗯哼的分離焦慮,會超有耐心地解釋,絕對是一個超級贊的學習範本。

“我問你,爸爸上次去捕魚對不對,你留下了對不對?”

“對。”

“鄧倫叔叔帶著你和所有小朋友,在一起做遊戲。然後吃飯,對吧?”

“對。”

“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情了嗎?”

“沒有。”

“有人傷害你嗎?”

“沒有。”

“沒有對不對,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對。”

“這次呢?”

“這次也是一樣的。”

點贊法

幾期節目下來,明星爸爸們也在飛速成長,戶外秀確實讓爸爸們有了非同尋常的體驗,也促成了不同家庭間的交流,孩子和我們其實都是在體驗中成長的。可以細細的盤點節目中明星爸爸們在處事細節上的榜樣做法或進步顯著的地方,這樣的案例教學更容易被消化接納。

還拿這一季舉例,“嗯哼偷親小泡芙”的舉動以及兩位爸爸的反應,被網友一路點贊。大家可能都以為這是小朋友間自然而然的舉動很正常,可兩位爸爸上演了教科書級別的性教育教學。

杜江看嗯哼親小泡芙後,先是被逗樂了,但馬上阻止兒子

“哎,幹什麼幹什麼?”

變換嚴肅臉教育兒子

“你親人家,你要徵求人家的同意,對不對?”

並且還貼心的問小泡芙:

“你生氣嗎?”

在得到呆萌小泡芙不生氣的答案後,又轉頭繼續教育兒子:“下次不許再這樣突然親別人了。你親別人之前你要問‘我可以親你一下嗎?’”

劉畊宏也從杜江口中知道了女兒被親的事。

小泡芙說:“嗯哼很喜歡我,所以才會親我”。

劉畊宏反問:“但是如果大家都很喜歡你,你不能每個人都給他親啊?”

劉畊宏解釋:“這樣爸爸會很吃醋、很擔心。”

劉畊宏還不忘教導小泡芙,下次在遇到類似情況時要跟對方說“你想要親我要經過我爸爸的同意”,更不忘叮嚀“不能讓小男生隨便親你好不好”。

建立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必須從小關注、從小事抓起。平時我們很難乾巴巴講一個道理,而活生生的例子就是最好的素材,可得利用起來!

讓爸爸積極參與育兒,最重要的功夫是下在“從無意識到有意識”的轉變上,這恰恰是媽媽們最需要做功課的地方,我們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除非他自己想起床。我們要做的是讓他想起床,而不是喊無數遍“快點起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