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是一個可愛的孩子, 但一到吃飯時, 就“哭”, 也不知為什麼, 有時他說“肚子疼”不吃, 家長就帶她去看, 醫生說孩子的身體沒事, 就是精神上的厭食症。 一次, 外教老師看到孩子們的吃飯說, 你們怎麼是怎麼這樣吃飯呢?我們的國家裡, 孩子的進餐想吃就吃, 可以小聲的談話, 可以聊天, 你們這裡為什麼吃飯不能說話呢?於是, 我對他講了一大堆的理由, 他說:吃的不開心怎麼能吸收呢?他的一句話一下子讓我一鎮。 對呀, 我們一直從孩子的營養出發, 希望孩子能吃的有營養, 能身體健康, 我們總認為如何讓孩子的午餐有營養,
Advertisiment
傳統的觀念認為吃飯時不講話是基本的進餐的進餐禮儀。 特別在集體吃飯時, 如果你一言, 我一語, 孩子就會說個沒完, 不僅影響吃飯的速度, 嚴重的話還會嗆在氣管裡, 引起危險, 同時, 老師也不便於管理, 所以, 通常一到吃飯的時間, 老師總會讓孩子坐在桌邊指定的位上進餐, 對於挑食的小朋友的孩子反復教育, 直到孩子不情願的開始吃飯, 不反復提醒, 孩子們不要說話。 於是, “老師”就成“監視”的代名詞, 這樣的進餐讓幼兒如何快樂?
於是, 我和搭伴吉老師最後開始了一些嘗試。
Advertisiment
允許孩子們每次自己尋找位置而不是固定的位置, 在吃飯時, 允許大家把嘴裡的飯咽完, 以後可以進行自由的小聲談話, 但吃飯的時間有規定, 天氣冷了, 飯菜也會冷。 這些規定改變後, 原本沉悶的進餐一下子變的輕鬆了很多, 孩子們在享受事物同時相互交流著, 分享著, 吃飯變的很輕鬆, 老師也不是一直用提醒的語氣對孩子們講話, 有時也與他們參與談話。 孩子們在指定的時間內吃完了飯, 從孩子的小臉看他們很開心。
我想, 孩子進餐時可不可以說話, 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方法或健康的教育問題, 而是一個觀念問題。 我們一直說“以孩子的一切為本”, 但如何把這句話落實到實處卻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