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讚美不如鼓勵,正確表揚孩子

促進親子關係的重要技巧之一, 就是鼓勵。 鼓勵就是將你的注意力放在寶寶的天賦與能力上, 幫助他們在成長過程中, 建立自信與自尊。 鼓勵可以讓寶寶信任自己的能力, 並且能夠幫助寶寶學習並接納自己的錯誤, 進一步從錯誤中學習, 同時也可讓寶寶培養出接納不完美的勇氣。 表揚孩子也是一門學問。

讚美, 鼓勵, 大不相同
很多父母以為讚美就是鼓勵, 其實讚美跟鼓勵並不相同, 讚美可能會使人挫敗、氣餒, 但鼓勵就不會出現這些負面的效果。 為了區分兩者之間的差異, 讓我們先來討論一下讚美與鼓勵的目的與效果。

Advertisiment

讚美是一種獎賞方式, 是在競爭後獲得的東西, 它只提供給勝利者與最優秀的人。 讚美型的父母常對寶寶說:“如果你做了什麼什麼, 你將會得到獎賞!”而這些事往往是從父母的觀點與角度出發, 認為那是不錯的事情, 所以讚美是一種促使寶寶去追求外在獎賞的方式, 尤其是父母所認定的好的事物。
鼓勵是針對寶寶的努力或進步所做的, 當然也包括小小的進步, 只不過, 重點在於對寶寶潛在的能力與價值的肯定上, 所以說, 鼓勵是一種促使寶寶發揮及貢獻自己潛能的方式。 鼓勵型的父母對寶寶與別人之間的比較不太感興趣, 他們關心的是:寶寶是否能夠自我接納?是否有足夠的勇氣來面對困難?鼓勵的目的,
Advertisiment
在於説明寶寶發現自己有價值。 因此, 鼓勵是通過內在的自我獎勵來激勵寶寶的, 和讚美是不一樣的。

別讓讚美害了孩子

讚美和處罰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它們都是一種社會控制的方法, 過度信賴讚美的教育方式, 有可能帶來破壞性的效果, 使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 不自覺地養成一種“自己的價值是建立在他人的意見與評價上”的觀念:一些順服型的寶寶往往就是秉持著這種信念長大的, 他們大多以能成功贏取他人的讚美為樂, 不過, 接下來的後果是, 讚美可能使得這些順服型的寶寶感到氣餒、挫敗, 因為他們並不會每一次都獲得讚美。
寶寶也可能變成只有在讚美之下才願意合作的小朋友;如果沒有得到讚美,
Advertisiment
他們可能會停止付出和貢獻, 而且也可能不自覺形成這樣的觀念:“只有在能取悅他人的時候, 我才有價值。 ”這種觀念對寶寶未來的人格發展是有害的, 因為它讓寶寶有忽視自我的想法, 成為追逐取悅他人的愛好者。
擁有這種信念的寶寶也容易產生挫折感, 因為他們不可能一直順利地達到大人的標準, 所以越來越少的讚美讓他們漸漸對自己失去了信心。 如果他們不能得到讚美, 就有可能出現更差的行為表現。 究其原因, 可能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不值得被讚美, 是刻意去證明自己沒有價值;或者害怕不能再得到讚美, 懷疑自己的能力, 而不想費心去博取讚美。
有些寶寶長大之後會出現怨恨權威的個性,
Advertisiment
可能就與這樣的成長過程有關。 當父母用讚美的方式“控制”他們時, 有些寶寶會拒絕再表現出那些被期望的行為, 甚至試圖做出相反的行為或出現不適當的行為, 如自暴自棄, 其實他們是故意用這些不合適的行為, 來“擊敗”讚美型的父母, 使他們的控制意圖無法得逞, 這樣會導致惡性循環。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