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讚美孩子應遵循5個原則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 每一天都需要面對新的挑戰。 如果爸媽能夠學習用正向的角度來看孩子, 欣賞孩子的努力和進步, 給孩子真誠的讚美, 便能讓孩子更有力氣再往前邁進一大步。

Advertisiment

讚美的5個原則

原則 1 讚美過程而非結果

爸媽必須能看見孩子正向的部分並讚賞孩子努力的過程, 而不只看重最後的結果, 才能讓孩子把焦點放在提升實力, 不會為了結果不如預期而失去自信, 或是追求排名、優勝而不擇手段。

當過於看重結果, 孩子很容易誤會爸媽對他的正向關懷是有條件的, 一定要達到某種目標, 爸媽才會喜歡他, 孩子可能因此不敢或不願做某些嘗試, 因此沒辦法真正發揮自我。 建議即使孩子的表現不如預期, 爸媽仍須欣賞孩子正向的部分, 先讚美孩子在過程中做得不錯的地方, 再公正地指出可加強的部分, 除了給予情感支援, 也同步加強孩子的學習動機。

Advertisiment

原則 2 具體地讚美, 針對努力而非能力

讚美時, 必須具體點出孩子表現之處, 避開抽象語彙。 比如:與其讚美孩子圖畫得好棒、好美, 不如直接說明他使用的綠色很美, 讓人感受到春天來臨的感覺。 這樣的讚美會更直接傳達你的訊息和建議。

從研究中已發現, 必須讚美孩子努力的過程而不是聰明才智, 幫助孩子發現過程中的優點和缺點, 才能讓孩子有持續努力下去的動機。 建議爸媽應儘量陪伴孩子, 不是花錢把孩子送入才藝班, 只關注最後的成果或分數, 才能看見孩子在不同階段投注的心力與進步, 並依此提出真誠的讚美。

原則 3 讚美孩子的各種特質, 不只成績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 從他會翻身、扶著東西站起來,

Advertisiment
到踏出人生的第一步, 爸媽都會由衷地發出讚美之聲, 但隨著孩子漸漸長大, 讚美卻日益減少, 尤其到了進入學校後, 大多只讚賞學業成績的表現。

但成績不是孩子的一切, 在每天的生活中, 爸媽一定找得到值得贊許孩子的表現。 比如和孩子讀和玩時, 發現令人驚豔的想像力;孩子很細心、有紀律;怕水的兒子願意挑戰學游泳, 這些都是值得讚美的表現, 也是一點一滴累積孩子自信的來源。

原則 4 真誠的讚美, 避免誇大不實

如果口中說著讚美的話, 但態度輕率, 孩子會知道大人只是在敷衍他。 因為聲音是有表情的, 有溫度的, 孩子能判斷出你的讚美是不是發自內心。

此外, 讚美並不表示要說誇大不實的話,

Advertisiment
而是要多用正向語言。 老師曾遇到一位幼稚園孩子收完積木後, 跑來問她說:我會收玩具, 我是不是很聰明!如果回應孩子他很聰明, 那是不真實的, 她只有謝謝他。 她認為一定要依孩子的真實表現給予評價, 讓他收到正確回饋, 才不會讓他產生自我感覺過度良好的問題。

原則 5 即時給孩子讚美與肯定

學前幼兒相當依賴大人的回饋, 來調整行為方向以及瞭解自我能力的評價, 所以老師提醒爸媽必須在孩子行動的當下給予讚美, 如果過太久才回應, 記憶能力有限的孩子, 不容易連結行為與讚美之間的關係。

此外, 大人給寶寶的即時回應就是一種肯定, 而這也是寶寶自尊和自信的起源。 知名的嬰兒實驗中, 讓參加研究的爸媽在和寶寶玩一陣子後,

Advertisiment
突然低頭不再看寶寶。 雖然只有短短幾分鐘, 卻發現所有嬰兒先是臉部表情暗沉, 接著可看到他們快哭出來的表情。 但當爸媽抬起頭對寶寶微笑時, 他們又立刻破涕為笑。 這說明了爸媽與幼兒“同步互動”與給予“即時回應”的重要性。

提醒您, 掌握讚美原則, 但仍要保有彈性喔!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