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讚美寶寶的誤區及應該秉持的原則

“數子十過, 不如獎子一長”, 就對成長的助力而言, 柔和的讚美往往比嚴苛的責備來的更有力量, 然而, 並不是所有的讚美都能取得預期的結果, 恰當的讚美可以幫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不當的讚美則可能讓孩子高傲自人、經不起批評或者失去自信, 那麼, 育兒過程中, 如何使用讚美這一工具才能更好地發揮其作用、避免其負面後果呢?把握讚美的原則非常重要。 下面就結合家長常見的誤區談談讚美孩子的原則。

僕麼能玩?僕麼不能玩?

明寶剛1周歲, 會走路了世界對於他來說真是太有趣了, 從以前趴在地上看世界,

Advertisiment
到現在可以通過自己的行走去感知這個世界, 他興奮極了。 這裡摸摸, 那裡摳摳, 這個嘗嘗, 那個咬咬。 如果不讓他去摸、摳、嘗、咬, 他就會大發脾氣, 也就是會表現為我們常說的“不講理”的小模樣媽媽和外婆都感覺到很頭疼, 以前很乖巧的寶寶怎麼就學“壞” 了呢?甚至外婆提到, 不能這樣慣著明寶, 否則他長大了脾氣會更大的, 那怎麼能行呢?

寶寶心態:

實際上,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正是好奇心最強的時候, 他們喜歡通過自己的各種感知覺來認識和理解這個世界。 而且, 他們表達情緒的方式, 大都是如果不滿足我, 我就大哭, 這種哭往往是很憤怒的那種, 因為他感受到的是周圍人對他的限制等感覺。 也是對他新增長的能力的否定,

Advertisiment
而且成人不給他任何機會去嘗試, 直接將他抱離他探索世界的原地時, 他是多麼的不能理解發生了什麼, 同時必然表達了他很強烈的憤怒感等。

不可取的做法:

1、直接訓斥。 “你怎麼那麼不聽話, 不讓動還動! ”

2、威脅恐嚇。 “再動, 再動就打手了。 ”

3、家裡不做任何安全防護工作, 而讓寶寶隨意在空間探索, 容易造成危險。

4、直接把寶寶抱離該環境, 轉移注意力。 這個方法, 在寶寶情緒非常大的時候可以使用, 大多情況下還是要以增加寶寶的個人體驗為主。

媽媽的正確做法:

媽媽首先要做好家裡的安全防護工作, 比如安裝上防撞桌角、電源保護插座、把門也都做好防夾工作等。 這樣, 寶寶在空間裡活動時, 媽媽會少很多多擔心,

Advertisiment
寶寶自由活動的空間也會增大, 促進了他探索的範圍。 其次, 媽媽應該鼓勵寶寶多用身體、多用感覺器官去感受周圍的世界, 比如帶領寶寶一起去看看花草, 看看小蝌蚪是如何長大的, 甚至是嗅聞泥土的味道, 抓摸泥土等。 促進寶寶各種感官的發展。 先不要擔心衛生問題, 在寶寶體驗過這一切後, 給寶寶做好請洗工作就好。 第三, 如果遇到可能傷到寶寶的情況, 媽媽一定要耐心巧妙地阻止寶寶的行為。 比如, 當寶寶想要去摸一個很燙的水杯時, 媽媽可以拿著寶寶的小手讓他慢慢靠近水杯。 讓他可以感受到水杯的溫度, 然後帶著他一起縮回手。 不要直接阻止, 那樣寶寶感受到水杯的溫度, 也不理解媽媽為什麼會阻止他太摸水杯,
Advertisiment
下次有機會他還是要摸的。

阿姨的包包有什麼呢?

當大寶從大人的交談中瞭解到父母要再生一個小孩樂寶3歲了, 她的媽媽下班回家後經常會從包裡給他拿出一些他喜歡的食品, 或者是給他買的玩具。 有時候, 媽媽也會和樂寶說:“自己把媽媽的包包打開, 看看裡面有什麼好東西? ”這天, 樂寶在社區裡玩, 他看到有個阿姨把包包放在休閒長椅上, 他什麼也沒說, 直接把長椅上的包包打開, 看看裡面什麼好吃的, 好玩的, 旁邊的另外一個阿姨對他大聲說到:“樂寶, 你怎麼隨便動別人的包包呢? ”樂寶連理也沒有理她, 繼續翻看著那個包包摸的。 寶寶心態:對於樂寶來說, 翻包包可以滿足他的好奇心。

Advertisiment
同時包包意味著裡面有很多好吃的或者是好玩的, 而且, 媽媽的包包他是可以隨意的翻看的。 那麼阿姨的包包裡面, 也一定有很好吃的, 或者好玩的東西。 即使別的阿姨告訴他不可以翻看別人的包包, 他也不會理會。 同時, 他並不認為這樣做是一件壞事。 他並沒有意識到別人的包包是不可以動的。

不可取的做法:

1、大聲呵斥樂寶, 同時指責他不懂事。

2、覺得小孩子小, 不懂事, 放任他繼續去翻看阿姨的包包。

媽媽的正確做法:

當看到樂寶去翻看阿姨的包包時, 就要立即溫和地阻止。 媽媽要告訴樂寶。 這是阿姨的包包, 無論阿姨是否允許, 是不可以翻看, 同時向包包的主人說“對不起” ^幫助樂寶建立物權的界限感, 慢慢弄清楚哪些東西是他人的, 哪些東西是自己的。在家中,也要和孩子之間慢慢形成約定,媽媽的哪些東西是可以動的,哪些是要經過征得媽媽的同意才可以動的,哪些物品是堅決不可以動的。讓樂寶意識到哪些是私人物品,是不可以動的,哪些是公用物品,大家都可以使用的。

讓寶寶在家中就開始一些界限感,慢慢理解這個世界上有些東西是他人的,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我的。通過“立規矩”來幫助寶寶建立界限感,其本質並不是“規矩”這件事,而是説明寶寶建立物理空間感與心理空間感。就像我們成人一樣,如果我們住在一所房子裡,即使是到了夜間我們也並會感到十分的焦慮與恐懼,因為我們知道這所房子是一個安全的物理空間,這種安全的物理空間感又帶給了我們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對於小寶寶也是一樣,他們需要安全的物理空間,同時更需要安全的心理空間。他們希望在規律的生活中,時常會有新鮮的事情發生,不斷刺激他們對世界進行探索。而這些在寶寶小的時候,幾乎完全依賴于父母對他的呵護與關愛。

哪些東西是自己的。在家中,也要和孩子之間慢慢形成約定,媽媽的哪些東西是可以動的,哪些是要經過征得媽媽的同意才可以動的,哪些物品是堅決不可以動的。讓樂寶意識到哪些是私人物品,是不可以動的,哪些是公用物品,大家都可以使用的。

讓寶寶在家中就開始一些界限感,慢慢理解這個世界上有些東西是他人的,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我的。通過“立規矩”來幫助寶寶建立界限感,其本質並不是“規矩”這件事,而是説明寶寶建立物理空間感與心理空間感。就像我們成人一樣,如果我們住在一所房子裡,即使是到了夜間我們也並會感到十分的焦慮與恐懼,因為我們知道這所房子是一個安全的物理空間,這種安全的物理空間感又帶給了我們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對於小寶寶也是一樣,他們需要安全的物理空間,同時更需要安全的心理空間。他們希望在規律的生活中,時常會有新鮮的事情發生,不斷刺激他們對世界進行探索。而這些在寶寶小的時候,幾乎完全依賴于父母對他的呵護與關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