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走不穩警惕髖關節發育不良

小鴨子般走路左搖右擺父母卻當成是“缺鈣人軟”拼命補鈣?原來是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暗中作祟!此類兒童常見四肢畸形疾病, 黃種人更是發病率偏高。 專家介紹, 等到孩子走路不穩時治療已“太遲”, 應將早期診斷挪至新生兒階段。 專家告誡:羊水過少、臀位生產、有先天性髖脫臼家族史、周邊肢體壓迫性異常的四類寶寶都屬髖關節發育不良高危人群!

走路左搖右擺原是髖關節發育不良

剛過3歲的芳芳活潑可愛, 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仿佛會說話, 特討人喜愛。 然而一年前, 芳芳的父母發現已學會走路的她在走路時的姿態像鴨子般的左搖右擺。

Advertisiment
剛開始時由于孩子年紀小, 以為步還沒走穩, 而且孩子從沒說過自己關節疼痛, 芳芳的父母也就沒有注意。 慢慢地隨著年齡的增大, 芳芳步態依然怪異, 其父母馬上帶她到醫院, 結果醫生診斷芳芳的情況屬于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 雙側髖關節都有脫位的現象, 故走路時出現鴨步步態。

據介紹, 不少“糊涂”家長見孩子走不穩還以為孩子“缺鈣人軟”, 拼命在補鈣上下工夫, 結果延誤了孩子的最佳治療時機, 所以此疾病應引起家長高度注意。

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女孩多于男孩

據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南院骨科陳燕濤副教授介紹, 所謂“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四肢畸形疾病。

Advertisiment
據粗略統計, 該病發生率全球約為千分之一, 根據人種的不同略有差異, 黃種人發病率稍高, 約為千分之一至一點五。 陳燕濤介紹, 臨床發現, 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在臨床中女孩比男孩多見, 左側比右側多見, 大約有25%的病例是雙側脫臼。 “這主要是受到遺傳因素、子宮內機械性因素如孕期胎位、性別及早期嬰兒生活照顧方式如出生后對嬰兒的包裹方法等多項因素影響。 ”

陳燕濤表示, 嬰幼兒出生后如果發現雙下肢不等長, 臀部、大腿皮膚皺褶兩側不對稱, 或外展試驗陽性(患兒平臥、屈膝、屈髖90°, 將兩膝、兩髖同時外展、外旋。 正常膝外側面可觸及床面, 如不能觸及為陽性), 就應當及早到小兒骨科醫生處進一步檢查,

Advertisiment
以確定是否有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存在。

髖關節發育不良發現越早越好治療

陳燕濤介紹, 該病依髖關節問題程度的不同分成三種, 一為單純的髖關節發育不良, 二為髖關節發育不良合并半脫位, 三為髖關節發育不良合并脫位。 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患兒出生后多會出現髖關節脫位的現象, 多見雙下肢不等長, 臀部、大腿皮膚皺褶兩側不對稱, 正常膝外側面不可觸及床面, 如不及時治療可引起患兒脫位、關節僵硬、關節運動受限等發生, 嚴重的甚至可引起股骨頭缺血壞死;同時據臨床統計, 該病治療效果的好壞與年齡有密切關系, 年齡越小, 方法越簡單, 療效越好, 故早期治療是提高治愈質量的關鍵,

Advertisiment
而這卻依賴于早期的診斷和發現。

陳燕濤介紹, 隨著醫學的發展, 早期診斷的“早”已不再是停留于家長發現孩子雙腿的異常, 而是把“早”提前到嬰兒出生后短期內。 據臨床發現, 一般通過家長肉眼發現或是小孩到了學行期表現出異常而再到醫院檢查的情況多表現為髖關節已脫位, 已經相當嚴重, 治療難度較大。 如果能在嬰兒出生后的發育初期及早發現并治療, 則能大大降低幼童后天學行期間肢體發育畸形的幾率。

采用超聲波檢查檢查率高達100%

陳燕濤說, 鑒于我國現狀, 中國要像歐洲國家大范圍地把對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檢查納入國民新生兒普查的項目暫不具備可行性, 但不少專家正致力于把該項檢查試應用于臨床的新生兒普查中。

Advertisiment
他表示, 經濟條件允許的家庭可考慮讓新生兒接受靜態髖關節超聲波檢查, 尤其是以下四類高危險群的嬰兒建議盡早接受檢查:第一類為羊水過少;第二類為臀位生產, 調查顯示,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孩子中有16%~30%發生于臀位產;第三類為周邊肢體壓迫性異常;第四類為具有先天性髖脫臼的家族史。 他說, 有這些特征“傍身”的新生兒應該立即進行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有關檢查。

陳燕濤表示, 發育性髖關節脫位的發生無法于產前預防, 故產后早期檢查很重要。 傳統的常規檢查主要有徒手檢查和X光檢查。 但這兩種檢查不斷被現代臨床研究發現有不少的缺點。 首先,在嬰兒出生后兩個月內光靠徒手檢查發現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檢查率不高,有調查表明,檢出率約為70%,而由專業小兒骨科醫師所做的徒手檢查檢出率也只有90%左右。其次,X光檢查在嬰兒四個月大以前仍不易判斷,檢出率不高,而且X光仍存在定量的輻射,不利于嬰兒的健康。

而專家表示,超聲波檢查發現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檢查率高達100%,甚至能發現單純的髖關節發育不良。

首先,在嬰兒出生后兩個月內光靠徒手檢查發現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檢查率不高,有調查表明,檢出率約為70%,而由專業小兒骨科醫師所做的徒手檢查檢出率也只有90%左右。其次,X光檢查在嬰兒四個月大以前仍不易判斷,檢出率不高,而且X光仍存在定量的輻射,不利于嬰兒的健康。

而專家表示,超聲波檢查發現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檢查率高達100%,甚至能發現單純的髖關節發育不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