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走入自然拓展寶寶的知識面

奇趣小百科

豆丁最喜歡到戶外遊戲了, 每次外出, 他總是十分活躍, 對什麼都好奇。 每次回家, 他的小兜裡總是裝滿了各種各樣的寶貝, 什麼樹葉啊, 小石子啊, 樹枝啊, 小花、小草啊, 有時候甚至還有他偶爾逮著的小昆蟲。 每天晚上, 媽媽都會從他的小兜裡清出許許多多奇奇怪怪的小東西。 豆丁的這些寶貝實在是太多了, 媽媽看著那些越堆越多的寶貝有些發愁了, 扔了吧, 有點不尊重寶寶, 況且, 豆丁也不讓扔呢。 留著吧, 它又是一個負擔。 有一天, 媽媽突發奇想, 既然豆丁那麼喜愛他的《精靈鼠小弟》, 何不用他的這些寶貝給他新製作一本小小的百科全書呢?

Advertisiment

媽媽將豆丁那些寶貝小心地清洗了一番, 放在陽臺上晾乾, 然後歸類整理, 放在一個個小紙盒子裡。 某一天, 媽媽把那些裝豆丁寶貝的小盒擺出來, 跟豆丁商量:“我們用這些東西再做一本書吧!這可都是豆丁的寶貝哦!你想想看, 這本書的名字叫什麼呀?”

豆丁一聽說要做書, 而且這本書跟他自己有關, 也跟他那些愛不釋手的寶貝有關, 自然立刻回應:“媽媽, 叫《豆丁的寶貝》吧!”

“我們先寫上書名吧!豆——丁——的——寶——貝, 好了!現在要做第一頁了。 第一頁你想放哪些東西呢?”

媽媽給豆丁買過一套《我的第一套百科全書》, 豆丁非常喜歡。 因為有了這套百科全書作為藍本, 豆丁在製作《豆丁的寶貝》這本書時就有了參照的樣板了。

Advertisiment
他甚至想到了要將他的寶貝分類。 聽到媽媽詢問, 豆丁立刻搜羅了很多樹葉過來:“放樹葉吧!”

“好的!”

媽媽和豆丁一起用膠把不同的樹葉粘在筆記本的第二頁上, 粘完了, 媽媽問:“我們寫點什麼呢?”

這次媽媽想要更多地發揮豆丁的能動性, 按照他的想法來寫。

“這是什麼樹葉?”豆丁指著一片紅色的楓葉問媽媽。

“這是楓葉, 紅紅的, 多漂亮!”

“媽媽, 那寫‘紅楓’吧。 ”

這小傢伙, 還挺惜字如金的, 居然概括得這麼凝練。 媽媽在那片紅色的楓葉下面寫上“紅楓”兩個字。

“媽媽, 還要寫上‘是豆丁在外面撿的’。 ”媽媽遵照豆丁的旨意, 又加上“是豆丁在外面撿的”幾個字。

豆丁指著另外一片樹葉:“寫上‘柳樹葉’。 ”柳樹葉豆丁老早就認識了,

Advertisiment
因此他沒有詢問媽媽, 直接就報了名字。 媽媽寫上“柳樹葉”三個字。 豆丁突然又加了一句:“再寫‘是豆丁在外面撿的’。 ”

最後, 楓葉、柳樹葉、楊樹葉、泡桐樹葉……豆丁挑出來的好幾種樹葉都寫上了它們的名字, 並且每片樹葉下面還都加了一行字:“是豆丁在外面撿的。 ”豆丁的樹葉一共粘了三頁。

接下來, 豆丁挑了一些小草小花。 除了要求寫上它們的名字以外, 豆丁照例要求寫上“是豆丁在外面揪的”幾個字。 不過還好, 總算是換了一個“揪”字, 雖然不是很書面化, 不過很形象。

繼小草小花之後, 豆丁又挑了一些小石子。 這些小石子裡面有透明的小小的石英石, 那是豆丁爬山的時候, 在山腳下撿的;有帶著紅條紋或者黃條紋的鵝卵石,

Advertisiment
是豆丁在永定河淺淺的河水邊發現的;有乳白色的光滑細膩的小圓石子, 那是豆丁去奶奶家玩耍時, 在屋後小山溝的樹葉地下刨出來的……這些小石子都有著不同的來歷, 豆丁對它們的印象自然也就比較深刻, 因此, 給它們配的文字就豐富多了:“石英石:豆丁在山腳下撿的。 ”“帶彩條的鵝卵石:豆丁在河裡找到的。 ”“白色的小石子, 豆丁在奶奶家後面刨出來的”……

第四類寶貝是樹枝, 各種各樣形狀的, 因為分不清是什麼樹枝了, 沒法給它們按照樹枝的種類標識, 最後只好按豆丁的想像給他們命了名。 因此, “飛機”、“衝鋒槍”、“醜八怪”、“香蕉”、“手”、“魚”這些跟樹枝沒有絲毫關係的詞全都用上了, 它們的名字自然就因此變得有些古怪起來。

Advertisiment

第五類寶貝自然是小昆蟲了。 不過倖存的小昆蟲只剩下一只當天逮著的蚱蜢。 想到這些東西會腐爛發臭, 媽媽有些發怵:“豆丁, 這只小蚱蜢我們還是讓它回到草地上去吧。 要把它放進書裡, 它會死掉的。 不過我們可以在這裡畫一隻小螞蚱哦!”

媽媽想, 或許可以和豆丁一起製作些昆蟲標本, 不過還是讓他以後再做吧, 目前這個階段讓孩子純淨的童話般的世界留存得更久一些或許更有意義吧。 想到這裡, 媽媽給了豆丁一支小蠟筆, 豆丁果然興致勃勃地畫了起來。 豆丁的“螞蚱”充滿了童趣, 雖然不像螞蚱, 不過看起來也很有意思呢!媽媽應豆丁的要求, 在這只“螞蚱”下面寫上:“螞蚱, 漂亮的螞蚱, 豆丁自己畫的。 ”

這五類寶貝一頁頁貼好後, 還剩下一些零散的寶貝,包括一顆山核桃殼、一小塊紅色的黏土、一片樺樹皮、一粒不知名的野生植物的種子,這些都是爸爸媽媽帶豆丁爬野山的時候撿到的,已經放家裡差不多兩個月了。

豆丁和媽媽一起把剩下的這些寶貝粘在筆記本裡。粘好後,媽媽問豆丁:“這一頁你想寫些什麼呢?”

“豆丁在山裡撿的。”豆丁毫不猶豫地回答。

“你還想寫點別的嗎?”

“不想寫了。”

既然豆丁不想寫了,媽媽也就放棄了,還是尊重他的想法吧。

豆丁經常會翻看他這本自製的小小百科全書,並且隨著他掌握的知識越來越多,他也會不時地提醒媽媽在這本小書裡加入一些新的內容。比如,豆丁會時不時地提出這樣的要求:“媽媽,你寫上,泡桐樹葉,大大的,柳樹葉,細長的。”“山核桃殼、黏土、樺樹皮、種子,它們都生活在大山裡。”

隨著《豆丁的寶貝》這本書越來越豐富,媽媽也會時不時地感歎一句:“哇,豆丁,你的書越來越好,越來越厚了哦!” 當然,因為豆丁想要添加的內容越來越多,媽媽也不得不在這本百科書的某個位置,時不時地插進去一兩頁,甚至有時還需要把已經粘好的東西揭下來重新編排。不過,這是媽媽非常樂意去做的一件事情,畢竟,每新添加一些內容,都是豆丁進步的表現呢!

自打有了《豆丁的寶貝》這本小百科之後,每當豆丁故地重遊,他總是會在恰當的地點突然冒出一句類似的話:“媽媽,我們在這裡找到了《豆丁的寶貝》裡的山核桃殼呢!我們看看還有沒有山核桃殼吧!”當然,與山核桃殼相關的一切事物也都成了豆丁關注的重心:山核桃樹發芽了,開花了,結果了,果子成熟了,掉落在地面了……所有這些變化都以這本自製的小百科——《豆丁的寶貝》為紐帶,被連結到了豆丁的記憶深處,同時也因此激發了他更多好奇的關注點,引導出更多有趣的探索行為。

帶著寶寶一起走出戶外,那些在我們眼裡看來司空見慣甚至有些厭惡的小東西都會深深地打動他。與其打壓寶寶這種探究的熱情,不如想個辦法來接納他的這種熱情,並且將他的這種熱情拓展得恰到好處。每一個不起眼的小東西都有它們獨特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隨著時光的流失,自然也就有了它們感人的故事,這個故事來自它們自身的歷史,也來自寶寶和它們接觸的情景。將這些帶著寶寶美好回憶的小東西利用起來,我們就可以拓展寶寶的知識面,同時也通過它們提醒寶寶去回想很多過往的時光,提升寶寶的記憶力,發展寶寶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還剩下一些零散的寶貝,包括一顆山核桃殼、一小塊紅色的黏土、一片樺樹皮、一粒不知名的野生植物的種子,這些都是爸爸媽媽帶豆丁爬野山的時候撿到的,已經放家裡差不多兩個月了。

豆丁和媽媽一起把剩下的這些寶貝粘在筆記本裡。粘好後,媽媽問豆丁:“這一頁你想寫些什麼呢?”

“豆丁在山裡撿的。”豆丁毫不猶豫地回答。

“你還想寫點別的嗎?”

“不想寫了。”

既然豆丁不想寫了,媽媽也就放棄了,還是尊重他的想法吧。

豆丁經常會翻看他這本自製的小小百科全書,並且隨著他掌握的知識越來越多,他也會不時地提醒媽媽在這本小書裡加入一些新的內容。比如,豆丁會時不時地提出這樣的要求:“媽媽,你寫上,泡桐樹葉,大大的,柳樹葉,細長的。”“山核桃殼、黏土、樺樹皮、種子,它們都生活在大山裡。”

隨著《豆丁的寶貝》這本書越來越豐富,媽媽也會時不時地感歎一句:“哇,豆丁,你的書越來越好,越來越厚了哦!” 當然,因為豆丁想要添加的內容越來越多,媽媽也不得不在這本百科書的某個位置,時不時地插進去一兩頁,甚至有時還需要把已經粘好的東西揭下來重新編排。不過,這是媽媽非常樂意去做的一件事情,畢竟,每新添加一些內容,都是豆丁進步的表現呢!

自打有了《豆丁的寶貝》這本小百科之後,每當豆丁故地重遊,他總是會在恰當的地點突然冒出一句類似的話:“媽媽,我們在這裡找到了《豆丁的寶貝》裡的山核桃殼呢!我們看看還有沒有山核桃殼吧!”當然,與山核桃殼相關的一切事物也都成了豆丁關注的重心:山核桃樹發芽了,開花了,結果了,果子成熟了,掉落在地面了……所有這些變化都以這本自製的小百科——《豆丁的寶貝》為紐帶,被連結到了豆丁的記憶深處,同時也因此激發了他更多好奇的關注點,引導出更多有趣的探索行為。

帶著寶寶一起走出戶外,那些在我們眼裡看來司空見慣甚至有些厭惡的小東西都會深深地打動他。與其打壓寶寶這種探究的熱情,不如想個辦法來接納他的這種熱情,並且將他的這種熱情拓展得恰到好處。每一個不起眼的小東西都有它們獨特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隨著時光的流失,自然也就有了它們感人的故事,這個故事來自它們自身的歷史,也來自寶寶和它們接觸的情景。將這些帶著寶寶美好回憶的小東西利用起來,我們就可以拓展寶寶的知識面,同時也通過它們提醒寶寶去回想很多過往的時光,提升寶寶的記憶力,發展寶寶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