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晃晃悠悠踏出第一步的時候, 父母往往既期待又緊張。 其實, 走路就是寶寶進入另一個成長階段的象徵。 在學習走路的過程中, 只要父母在4個方面多加注意, 一般不會出現什麼問題。 下面, 小編總結了寶寶學走路的三大注意, 媽媽們看看吧!
1. 注意時機
學走路是一種很自然的過程。 隨著寶寶肢體運動能力的日益增強, 在經歷翻身、坐、爬、站之後, 走路就被提到日程上來。
寶寶學走路的三大注意
每個寶寶開始學走路的時間都不相同, 甚至可能出現較大的差距。 因此, 學走路並沒有所謂最適當的時機,
Advertisiment
值得注意的是, 如果寶寶還沒有到達學走路的年齡, 而且本身也缺乏走路的意願, 那就不能強迫寶寶去學走路, 否則很可能對肢體發育產生不良影響。
2. 注意姿勢
在學走路的時候, 由於下肢尚未發育完全, 所以容易出現不正確的走路姿勢, 但大多數都屬於正常現象。 隨著寶寶逐漸成長, 大多會慢慢自行調整, 恢復正常的走路姿勢。
偏內八字的姿勢可說最為常見。 除此之外, 有些寶寶也可能出現腳板重心偏內而出現腳丫外側翹起的現象。
Advertisiment
在寶寶剛出生時, 小腿多會向內彎。 另外, 在人體發育初期, 大腿骨會偏向內旋, 導致寶寶兩腿與膝關節向外遠離, 形成O型腿, 也就是醫學上所謂的“膝內翻”。 在開始學站或學走路時, 寶寶O型腿的情形會更加明顯, 但隨後便漸漸好轉, 會自行調整回來, 在1歲半以前幾乎都會恢復正常。 如果寶寶的O型腿超過2歲仍未改善, 就需要請醫師診斷治療。
有些寶寶學走路時經常跌倒, 讓父母十分擔心。 事實上, 這是由於寶寶的平衡感及肌肉運動協調能力還沒有發育完全,
Advertisiment
3. 注意異常
O型腿大多屬於生理性的表現, 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而自然恢復正常。 不過, 仍有小部分寶寶是因為腿部發育異常所導致, 必須接受治療。 如果O型腿現象持續到2歲以上, 或是發現有其他不正常症狀出現, 例如寶寶走路時膝蓋部位的穩定性不佳、走路時有疼痛的感覺等, 就應該儘早就醫診斷, 必要時還要轉診到小兒骨科, 做更詳細的檢查與治療。
寶寶學走路的三大注意
在寶寶學走路時, 父母可以運用一些簡單的觀察原則, 來檢測寶寶腿部發展是否出現異常。
Advertisiment
在經過檢查確診之後, 如果寶寶腿部發育的確出現異常, 醫師會根據骨骼異常程度以及年齡來選擇最適當的治療方式。 一般來說, 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穿戴矯正支架和手術矯正。 需要手術矯正的情形大多由疾病所引起, 並不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