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走近不愛說話的孩子的心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完全特殊的、獨一無二的世界”。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豐富多彩、千差萬別的個性世界。

帶班的老師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 在你的班上總會有幾個不愛說話的孩子, 如果老師不去細細的觀察瞭解, 也許你會認為不愛說話是因為性格內向, 其實不然。

今年我帶的是小班, 對於這群剛入園的小不點兒來說, 除了做好每天正常的教學任務和常規培養以外。 我覺得觀察和瞭解每一個孩子的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和孩子們相處快一個學期了, 在每天的共同學習生活中,

Advertisiment
我發現班上也有不愛說話的孩子, 剛開始也許是因為幼兒年齡小剛剛進入一個新的環境, 對周圍的一切感到陌生。 但時間久了, 如果還有孩子不愛說話, 那就需要走近孩子, 分析原因了。 一個學期下來我發現孩子表現出來不愛說話的原因有很多。

如:我們班一個叫馮思雨的孩子, 剛入園那會兒她和很多孩子一樣, 每天入園都會有情緒的波動, 不是哭, 就是不說話, 有時還會找各種原因要回家, 經過我們的鼓勵和教育, 現在的她已是非常能幹的孩子, 在我們的小百靈評選中, 那個帶領其他十一個孩子演唱《勞動最光榮》的就是她。 內向、文靜、不愛說話, 但是卻愛用眼睛去看、用耳朵聽、用小嘴巴大聲唱、用心去瞭解的小女孩。

Advertisiment

如我們班一個叫張俊傑的小男孩, 他平時總是以笑面對我們每一個人, 很少聽到他說話, 我們發現其實他特別想說, 特別想表達自己的意見, 可是由於表達能力的有限, 表達不出來。 經過我們一段時間的引導, 我們發現現在的他表達起來雖然字句不怎麼讓人能聽明白, 但他有了想說、願說的欲望, 這是讓我們覺得很值得驕傲的。

來過我們班上課的老師或是聽課的老師, 是否注意到, 我們班有幾個孩子, 他們說話口齒不清楚, 很大的原因是由於在家中和爺爺奶奶說土話, 有時老人還洋不洋土不土的和孩子說話, 時間久了, 孩子說話也洋不洋土不土, 讓人聽不明白, 還有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年齡小,

Advertisiment
發音器官不完善, 而導致口齒不清楚。 像我們班的曹靜怡、陸軼輝、就是這兩種原因, 在剛開始時不愛說話, 因為覺得說了別人也聽不懂, 就變的不怎麼說了。 我覺得做為老師在面對這樣的孩子時就需要給予他們更多表現的機會和肯定。 記得何冬亞老師在一次我們班試教的時候, 她就跟我說, 你們那幾個孩子說的我一點兒的聽不懂, 但幸好我自己對故事有所瞭解, 我大概知道他想說的是什麼, 所以還是以肯定的話鼓勵了她。 的確、這樣的孩子在受到一次次的鼓勵和肯定之後, 他們會對自己充滿自信, 會用更多的語言與大家交流, 在發展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 告別不愛說話。

最後, 最典型的不愛說話的孩子就是由於膽小害羞,

Advertisiment
這樣的孩子在班中比較普遍一些。 他們往往不只是不好意思當眾講話, 有時連在遊戲活動中拉拉別人的手都不敢, 那怎樣能使這些膽小害羞的孩子在生人或眾人面前大膽講話呢。 我們也在不斷的摸索和學習中。 例如:組織幼兒活動時多注意這方面的內容。 如玩“找朋友”遊戲時, 老師多去找這些害羞的孩子幾次, 用信任的目光看著他們, 用親切的歌聲與他交流。 用溫暖的手握著他, 他就會多一份膽量、少一份害羞;當我們一起玩“娃娃家”時, 請能力較強的幼兒與他們一起活動, 多和他聊聊天, 說說娃娃家裡發生的有趣的事情等, 當他們有得意的作品時, 不妨讓他們在老師和小夥伴面前給大家講一講, 我們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讓他們多說話,
Advertisiment
更多的是為了讓他們變得勇敢、自信。 相信這是每一個孩子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