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用品>正文

走進寶寶神奇的游戲世界

游戲是3歲前寶寶主要生活內容, 也是他們的生活方式。

對寶寶來說, 游戲不僅僅是玩, 簡直就是他的工作。 如果不經意間破壞了寶寶這種生活方式, 造成的損失將是無法彌補的。 作為爸爸媽媽首先要了解寶寶這種生活方式, 才不至于破壞他們這種生活。

下面我將帶您走進寶寶神奇的游戲世界:

想象出來的神秘之旅

在寶寶一日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假裝游戲。 比如說, 寶寶對著空杯子假裝著喝飲料或給他的玩具娃娃換尿布, 這些都是假裝游戲。

一歲半至2歲

寶寶的假裝游戲較簡單, 大多是自己一日生活的簡單重復;

2歲

寶寶的假裝游戲變得復雜了點,
Advertisiment
不再是自己日常生活的簡單重復, 而是對自己或他人日常生活行為有了一定的概括, 比如他會拿起一個玩具電話, 對著話筒說:“喂!你是誰呀?”然后進行一番“對話”, 最后說“再見”, 再掛斷電話;

2歲以后

寶寶會把任何其他物品當成電話, 如他會很高興拿起一塊積木打起電話來;2歲以后, 寶寶的假裝游戲變得越來越復雜。 他可能不僅僅去喂他的玩具娃娃, 而是去為娃娃做一頓美餐, 這一游戲活動過程就比較復雜, 涉及洗菜、切菜、燒菜等一些列活動。 所有這些都發展了寶寶綜合自己生活經驗的能力或使自己新的生活經驗變得更有意義。

通過這些假裝游戲, 寶寶發展了豐富的想象力,
Advertisiment
而寶寶所特有的想象能力有助于他對世界的把握, 并且能使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同時能把這種豐富多彩帶給你。

不妨一試:

1、給寶寶一個空盒子, 在1歲左右時, 他可能會用嘴去咬它, 也可能會把盒子放到高高的椅子上看著它落到地上;

2、把這個同樣的盒子給一歲半的寶寶, 他可能把它當作百寶箱, 把家里的小東西都放進去;

3、對于2歲的孩子來說, 他也許神氣十足的把它當作帽子戴在頭上;

4、快3歲的時候, 他也許能把它想象成信箱、快速汽艇、小鳥的家, 或者其他我們從來想不到的東西。

如何使你的寶寶發展出豐富的想象力呢?

鼓勵、支持寶寶自發的假裝游戲, 順著他自己的發展方向, 適當時給予一定的建議,
Advertisiment
但千萬要記住的是:不能強迫他干什么!

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給寶寶提供假裝游戲材料。 材料要豐富;材料要衛生和安全;材料要符合寶寶年齡特點, 給小一點的寶寶提供一些模型, 即材料與真實東西比較相象, 如玩具鍋、玩具勺子等。 給大一點的寶寶提供的材料可以隨意點, 各種廢舊物品、樹枝等都是好的游戲材料, 不要提供過多的模型, 這樣會限制寶寶想象力的發展。

(2)給寶寶提供假裝游戲的空間。 空間要開闊, 不能有太多的障礙物;要充滿童趣, 如墻面可以張貼一些寶寶喜歡的小動物畫, 不能貼的太高, 地上可以鋪寶寶專用的塑膠地毯等。

(3)給寶寶營造寬松的心理氛圍。 在寶寶做游戲時, 爸爸媽媽不能取笑寶寶的假裝行為,
Advertisiment
認為他在作假而不屑一顧。 相反, 應該尊重、支持他的假裝行為, 和他一起做游戲。 比如, 寶寶拿起一塊積木打起電話時, 這時爸爸媽媽也可以拿起積木當電話來接聽寶寶的電話, 和寶寶對話。

自言自語vs說話高手

看到寶寶一個人在自言自語你會怎么想?實際上這是一種創造性的說話游戲, 這類游戲是寶寶發展語言能力的主要途徑。

在游戲中, 寶寶獨特的語言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將使在場的每一個人感到愉快, 同時也包括他自己。 這類游戲也需要豐富的想象, 寶寶先要把自己想象成某種角色, 然后按照某種角色行為進行說話。 爸爸媽媽可能會經常看到寶寶一邊玩玩具一邊自言自語的現象,
Advertisiment
其實這就是寶寶創造性的說話游戲。

在游戲中, 他已經不是代表自己說話, 而是代表游戲情境中的某一角色說話。 比如說, 在玩玩具熊的過程中, 寶寶可能會把自己想象成小白兔, 和玩具熊說個不停。

寶寶游戲中的語言可能是爸爸媽媽平時說過的話, 也可能是他聽過的故事中的對話, 也可能是語言經驗的綜合和創造。

總之, 通過這種游戲, 寶寶學會使用語言, 為以后和同伴的正常交往奠定了基礎。

在沖突中學會相處

我們經常會看到孩子在一起玩得很開心, 盡管有時候會發生沖突, 但幾分鐘后又開開心心在一起玩了。 這種和同伴一起玩的活動就是寶寶的社交游戲。 這種游戲對于寶寶社會性發展具有巨大的價值。

3歲前寶寶這種游戲一般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有同伴在場,彼此之間都獨自玩自己的,但是彼此之間會受對方行為影響,如模仿對方的行為。另一種情況是和同伴一起玩,可能共同玩一樣東西,或者彼此配合進行游戲。

對于3歲前寶寶來說,第一種類型社交游戲較多,盡管看上去他們之間互不交流,但是孩子以這種松散的方式在一起玩,互相模仿著。實際上,研究者發現,2歲的孩子通過觀察同伴學會了許多技能。許多孩子直到3歲左右才能較好地跟他人交往,然而非常重要的是讓你的寶寶有機會與同齡伙伴進行交往。盡管他們只是在一起玩,但在玩的過程中,他們就學會了如何談判。這是孩子學習社交技巧,如妥協、互惠等的最好途徑。

tips:當寶寶之間發生沖突時,不要急于幫助解決,因為沖突正是發展社會性的重要契機。有了沖突,他們要么不歡而散,要么有人作出讓步。如果不歡而散了,他們就會體驗到互不相讓所帶來的后果。對于還想和小伙伴一起玩的孩子來說,他會想辦法解決沖突,或者讓步、或者協調,解決沖突本身就是寶寶學習社會交往的過程。

有關游戲的q&a

1、游戲中寶寶為什么會“固執己見”?

答:在游戲中,確實有些寶寶會堅持自己的主張。如果你對寶寶游戲中的行為感到困惑,并產生改變他行為的想法,寶寶同樣也會對你的表現感到莫名其妙。因為3歲前寶寶認為父母的工作就是為他做每一件事,包括理解他的想法。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但是你的孩子不理解這種不可能。因而爸爸媽媽可能會和寶寶之間產生一定的沖突,你的一些做法可能讓他感到不愉快。但是這些不愉快對他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每個孩子都需要經歷一些痛苦的教訓學會應對失望。這種不愉快也很容易化解,因為3歲前寶寶注意力容易分散,當他因為不高興而哭泣時,還可能拿著手中的東西玩,或者試圖繼續平靜地玩游戲。

tips:當寶寶在游戲時,要盡量允許他命令你。因為寶寶控制周圍世界的能力很弱,而他正是通過控制游戲尋找到控制的感覺,建立起自信的。

2、游戲中的寶寶為何如此“癡迷”?

答:不要為此擔憂,這是正常現象。如果你的寶寶許多天都在玩同樣的游戲,你是不是要為此擔憂了?3歲前寶寶經常對一種活動的興趣會持續一周左右,然后才會轉移到其他活動中。這是寶寶練習技能、建構概念、形成對事物認識的最主要方法。寶寶總是喜歡重復熟悉的東西或行為,這些重復是他獲得控制感的途徑。

3、為何游戲中的寶寶“不愿意停止”?

答:對于許多寶寶來說,沉迷于游戲而不想吃飯,或者不想和爸爸媽媽一起購物,或者不想做其他事情,他只想繼續游戲。這種行為可能會讓爸爸媽媽很惱火,因為它可能打亂了一日生活計劃。遇到這種情況,有的媽媽可能會強制終止游戲活動。但是,這種方式不利于寶寶自律能力培養,而且會導致寶寶和媽媽之間發生沖突。

tips:在你希望寶寶結束游戲時的前5分鐘左右提醒孩子結束游戲,說明要做的事情,這樣給寶寶一個思想準備。盡管寶寶也許不理解5分鐘有多長,但是他將會慢慢理解它是停止游戲的標志。這種方法一定要堅持,如果你每天嘗試新的技巧讓孩子停止游戲,效果將會適得其反。

作者:束從敏 劉潔
摘自《為了孩子》1



3歲前寶寶這種游戲一般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有同伴在場,彼此之間都獨自玩自己的,但是彼此之間會受對方行為影響,如模仿對方的行為。另一種情況是和同伴一起玩,可能共同玩一樣東西,或者彼此配合進行游戲。

對于3歲前寶寶來說,第一種類型社交游戲較多,盡管看上去他們之間互不交流,但是孩子以這種松散的方式在一起玩,互相模仿著。實際上,研究者發現,2歲的孩子通過觀察同伴學會了許多技能。許多孩子直到3歲左右才能較好地跟他人交往,然而非常重要的是讓你的寶寶有機會與同齡伙伴進行交往。盡管他們只是在一起玩,但在玩的過程中,他們就學會了如何談判。這是孩子學習社交技巧,如妥協、互惠等的最好途徑。

tips:當寶寶之間發生沖突時,不要急于幫助解決,因為沖突正是發展社會性的重要契機。有了沖突,他們要么不歡而散,要么有人作出讓步。如果不歡而散了,他們就會體驗到互不相讓所帶來的后果。對于還想和小伙伴一起玩的孩子來說,他會想辦法解決沖突,或者讓步、或者協調,解決沖突本身就是寶寶學習社會交往的過程。

有關游戲的q&a

1、游戲中寶寶為什么會“固執己見”?

答:在游戲中,確實有些寶寶會堅持自己的主張。如果你對寶寶游戲中的行為感到困惑,并產生改變他行為的想法,寶寶同樣也會對你的表現感到莫名其妙。因為3歲前寶寶認為父母的工作就是為他做每一件事,包括理解他的想法。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但是你的孩子不理解這種不可能。因而爸爸媽媽可能會和寶寶之間產生一定的沖突,你的一些做法可能讓他感到不愉快。但是這些不愉快對他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每個孩子都需要經歷一些痛苦的教訓學會應對失望。這種不愉快也很容易化解,因為3歲前寶寶注意力容易分散,當他因為不高興而哭泣時,還可能拿著手中的東西玩,或者試圖繼續平靜地玩游戲。

tips:當寶寶在游戲時,要盡量允許他命令你。因為寶寶控制周圍世界的能力很弱,而他正是通過控制游戲尋找到控制的感覺,建立起自信的。

2、游戲中的寶寶為何如此“癡迷”?

答:不要為此擔憂,這是正常現象。如果你的寶寶許多天都在玩同樣的游戲,你是不是要為此擔憂了?3歲前寶寶經常對一種活動的興趣會持續一周左右,然后才會轉移到其他活動中。這是寶寶練習技能、建構概念、形成對事物認識的最主要方法。寶寶總是喜歡重復熟悉的東西或行為,這些重復是他獲得控制感的途徑。

3、為何游戲中的寶寶“不愿意停止”?

答:對于許多寶寶來說,沉迷于游戲而不想吃飯,或者不想和爸爸媽媽一起購物,或者不想做其他事情,他只想繼續游戲。這種行為可能會讓爸爸媽媽很惱火,因為它可能打亂了一日生活計劃。遇到這種情況,有的媽媽可能會強制終止游戲活動。但是,這種方式不利于寶寶自律能力培養,而且會導致寶寶和媽媽之間發生沖突。

tips:在你希望寶寶結束游戲時的前5分鐘左右提醒孩子結束游戲,說明要做的事情,這樣給寶寶一個思想準備。盡管寶寶也許不理解5分鐘有多長,但是他將會慢慢理解它是停止游戲的標志。這種方法一定要堅持,如果你每天嘗試新的技巧讓孩子停止游戲,效果將會適得其反。

作者:束從敏 劉潔
摘自《為了孩子》1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