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超市大尋寶:瑞典學前兒童的生活經驗課堂

關於怎麼讓學前孩子快速掌握生活基本技能, 瑞典的媽媽們有特別的技巧——帶著孩子讀超市商品廣告單, 並且利用它來擬定精打細算的採購計畫。

我親身實踐過, 這可真算是一個寓教於樂的“尋寶遊戲”。 下面分享我的操作經驗, 供各位家長參考:

精打細算, 從看懂超市商品廣告單開始

我的兩個孩子從小就跟我一起翻閱超市商品廣告單, 所以他們對於物品的價錢也比一般的小孩有概念, 一開始可能只是從“大特價”的圖示來分辨這樣東西是否便宜, 後來對物品的均價有了概念後, 甚至會告訴我“媽咪這星期西蘭花一顆只要五元,

Advertisiment
我們可以買回家喲!”。

瑞典超市常見的商品廣告單

看得多了, 孩子也懂得貨比三家。 舉例來說, 每家超市都會有“打折券”, 以前孩子們只知道只要把打折券剪下來, 去買東西就能便宜一點, 但是隨著年齡增大, 我對他們的訓練也更進一階:比如同樣兩家超市, 尿布買兩包折五十, 第一家原價一包108元, 第二家原價一包125元, 你該去哪買?更難的還有商品A原價108元, 買三包算兩包;商品B原價108元, 兩買包折50, 商品C原價108元, 憑會員卡特價打八折, 同樣的原價下, 到底該選哪個划算?……這個過程中孩子參與的是你思考的歷程, 複雜的計算過程媽媽負責就好, 最後呈現計算結果讓他們比價。

對價錢有概念的小孩,

Advertisiment
最大的好處就在於能控制自己的欲望, 不會為了想買而買。 當他們想買什麼吃或買什麼用的時候, 如果我因為價錢太貴而拒絕他們, 他們也幾乎不會上演耍賴不走, 或哭鬧耍脾氣這種戲碼, 因為他們知道, 同樣的金錢, 如果我們在特價時或是比價過後再消費, 就能有更多的利用空間。

另外, 決定去哪一家超市買, 也可以成為一道趣味思考題。 如果某家超市特價的商品所折下來的價錢比較少, 為了節省時間跟油錢, 我們就會只選擇去整體優惠最多的那家。 這些思考跟記錄的過程, 都能間接培養孩子的邏輯及計畫的能力。

採買前的準備:心理地圖

我經常帶孩子去超市, 出發前照例會有模擬練習, 好讓他們順利達成採購任務:我會在一開始設計一張“尋寶清單”,

Advertisiment
以“完成一道菜所需的材料”為主, 頂多再加一兩項他們熟悉位置的日常生活用品, 等到孩子精熟整個過程後再慢慢複雜化採買尋寶的專案。

以他們第一次尋寶的主題為例, 我們先討論出隔天想做Pizza當晚餐, 接著便進一步討論他們想在Pizza上加上哪些食材。 當他們決定出“火腿、鳳梨、乾酪”後, 我再引導他們去思考這些食材的類別, 以及各會放在超市的哪一個區域, 並模擬一次尋寶的路線。 對超市或對食材不熟悉的小孩, 除了口頭上的討論, 最好還加上“視覺線索”來説明他們理解。 這時可以拿出超市商品廣告單, 讓他們選擇想購買的食材, 也可以帶著他們畫下尋寶的路線圖。

Advertisiment

由於我這兩個孩子都還大字不識一個, 所以我會事先製作“寶藏清單”讓他們帶著作為提醒。 列表的製作可以直接從廣告單上剪下圖片, 或是上網搜尋。

我們家的“尋寶清單”

採購完畢, 和孩子一起把收羅來的材料帶回家料理, 可不失為一樁美事。

表面上是超市的尋寶活動, 但背後實際的意義, 卻是從設計晚餐、規劃採買清單, 到實際採購後回家再完成料理等, 一連串有意思的實踐活動。 而且這是孩子們討論出來的晚餐菜單, 絕對是他們喜歡吃也想要吃的, 他們先是在好玩的遊戲中完成了採購, 回家再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料理並享用, 不正是對孩子最直接的回饋及增強嗎?相信不用老媽子嘮叨催促, 他們便能吃得又快又好。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