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超常兒童該怎樣教育

今年是愛因斯坦逝世50周年, 世界各地紛紛掀起紀念愛因斯坦的活動。 法國媒體在懷念這位科學奇才的同時, 也把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帶給我們:如何發現、培養愛因斯坦式的天才兒童。 一些教育心理學家們認為, 從整體上說, 迄今為止的教育體系與教育觀念都很難發現和培養出愛因斯坦式的天才。 這一看法引起強烈反響。

智商高的不都是天才

智商的測算幅度一般是從46到160, 多數人的智商水準為100。 國際通行的辦法是將智力超常兒童的智商水平定在平均130左右。 按這一分級標準, 世界上大約一半人的智商在90-110之間,

Advertisiment
25%的人的智商低於這個水準, 約5%的人達到125, 達到130的人約為1%, 而10萬人中只有1個人的智商水準可以達到160。

有些人認為, 智商高就是天才。 教育心理學家卻認為, 這是一個誤解, 智商高只說明他具有一定的自然天賦, 天才則是指那些智商高、又在某一領域獲得社會成功的人。 科學測試也說明, 一個智力超常的孩子, 其智力和心理測試結果往往互不協調。 教育心理學家建議, 最好不要用“智力早熟”、“智力超常”來形容智商高的兒童。 “智力早熟”讓人感覺是智力提前到來, “智力超常”容易將他們與正常人組成的社會分開, 為他們融入正常社會製造障礙。 因此, 有的教育心理學家主張採用“高潛力”來替代“超常”和“早熟”。

Advertisiment

有問題的孩子其實是高潛力兒童

根據許多家長和學校提出的問題, 對高智商兒童的另一個看法是, 天賦如果不經過精心呵護, 可能會半途而廢, 甚至成為成長的障礙。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 專家們普遍認為, 雖然當今的教育體系對培養出智力超常兒童沒起什麼積極作用, 但正是這種僵硬的教育制度方便了對高潛力兒童的發現。

教育心理學家們發現, 許多在學校被認為不合群、不合格, 視學校為“地獄”的兒童, 往往都是高潛力兒童。 統計表明, 2/3的高潛力兒童都在學校、社會和家庭裡遇到麻煩, 他們普遍跟不上學校的課程, 或多或少都有某種心理毛病。 這是因為敏感是高潛力兒童的特徵, 而一般教師和家長經常忽視這一點。

Advertisiment
教育心理學家們舉例說, 老師讓孩子們背誦課文, 而那些高潛力兒童的潛意識中卻認為, 這類背誦他人句子的學習沒有創造性, 因此拒絕背誦, 在心理上產生抵制情緒。 結果可想而知, 高潛力兒童與老師和學校的關係一塌糊塗, 慢慢就上了黑名單。 因此, 教育心理學家們建議, 對於高潛力孩子一定要採取敏感性的教育方法。

揠苗助長的教育方法不可取

到底該怎樣教育高潛力兒童呢?揠苗助長肯定是不行的, 一個人應該是一個社會人, 需要與社會相適應, 融入周圍的環境。

頻繁的跳級和以自我為中心的學習方式不利於高潛力兒童的成長。 所以, 單獨教育往往並不可取。 但如果把高潛力兒童放到正常的班級中,

Advertisiment
也常常得不到幫助。

教育心理學家說, 如果一個出類拔萃的孩子出現在一個班級中, 其各項表現比其他孩子都好, 周圍的孩子就會嫉妒他, “神童”的天賦可能就會被這種嫉妒抹殺。 如果“聰明”兒童得到了很差的分數, 也會招來大家帶有嫉妒心理的奚落。 所以說, 高潛力兒童往往承受了比常人更多的壓力。 因此, 教育心理學家們建議, 家長要將孩子的實情告訴老師, 說明孩子最近做了些什麼, 避免老師和同學一起對孩子施加錯誤的壓力。 同時, 家長要告訴孩子, 他的特長是什麼, 如何彌補自己的短處。 專家們還

認為, 當孩子遇到此類問題時, 不能簡單地以“你是個聰明的孩子, 下一次自然會好的”來讓他找到自尊就完事了,

Advertisiment
正確的做法是幫助孩子找出問題所在, 並幫助他克服障礙。

在高潛力兒童的研究與培養中, 美國、加拿大、以色列、俄羅斯等國走在了前面, 它們都有專門的機構, 以及一系列的法律制度與規章。 就拿以色列來說, 以色列兒童7歲以後會經常定期測定智商, 學校根據不同的智商和孩子的特點來進行定向的培養。 韓國1999年則通過了關於超常教育的法案, 有法律保障後, 很多學校開始挑選超常兒童, 對國家人才戰略發展很有好處。 法國目前也已加強了這方面的工作, 全法現有幾百個為高潛力兒童及其家長服務的機構。 有專家認為, 高潛力兒童教育是國家正規教育的補充, 理想狀態是讓所有超常兒童都能享受這樣的教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