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超常智力如何變成天才

“超常智力”不一定能顯示出創造性

許多天才都有豐滿的腦量, 但有些天才的腦量並不豐滿, 而有些普通人儘管有豐滿的腦量, 又無論如何也算不上是天才。 這就如許多學者說的, 天才的最重要的標誌是富於創造性:有些天才人物從小就顯示出這種創造性, 有些則要到晚些才顯示出來, 另外還有一些人, 小時候看起來像是富有超人的才性, 似乎長大後定然是一個天才人物, 但最後終究也沒有顯示出這種極大的創造性來, 因而仍舊算不上是一個天才人物。

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從小就顯示出卓越的音樂天才,

Advertisiment
三歲即能辨認撥弦琴鍵上奏出的和絃, 四歲能彈短小樂曲, 五歲還會作曲, 把曲譜信筆塗寫到紙上。 但莫札特又是一個迴圈型精神病患者。

僅這些已經足夠使人覺得, 天才一個個都是超人, 他們天資卓絕、悟性過人、才能非凡、成就輝煌, 同時還可以看到他們往往又是個性特異、行為怪癖, 常常像是一個瘋癲的精神病人。 而所有這些, 又都是與生俱來的。

因此, 什麼是“天才”, 或者說什麼樣的人才稱得上是“天才”?

“天才”首先是指超常的智力, 或者具有超常智力的人。 但是怎麼看待這所謂的“超常智力”, 卻有不同的理解。

路易斯·馬迪森·特曼是美國的一位心理學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特曼設計出第一個著名的團體智力測驗,

Advertisiment
以防止低能不合格的人混進部隊。 研究所取得的資料證明, 天才兒童往往比一般兒童更健康、更穩定。 特曼原來計畫將研究進行到2010年, 可惜他在進行了三十五年後便去世了, 計畫自然中止了。

特曼以他的研究所形成的天才觀, 不僅得到某些同行的認同, 《近代心理學史導引》的作者、美國心理學史家加德納·墨菲和約瑟夫·柯瓦奇從歷史的角度也幫助證明:“按照早期的看法, 智力完全是我們‘生來就有的’, 它是人性的一個固定特徵, 而每一個人的智力水準是一個就像胎記那樣的固定特徵, 它反映著一定的基因結合所能產生的東西。 ”

智力水準高只不過是一種潛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