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越小的孩子,越是活在當下

“正念”這個名詞來自於佛學, 就是有意識地覺察, 感受目前的狀態, 如其所是, 不做任何評判。

生活中, 時時刻刻處處皆可正念;而正念育兒, 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為孩子本身就具有“當下性”這個特點——越小的孩子, 越是活在當下。

正念1:看見孩子

羊羊放下手中的筆往零食櫃溜去時, 羊羊媽很生氣:“羊羊, 你都第二次跑零食櫃了!就不能一次性把作業做完嗎?”

“我很累了, 想休息會兒!”羊羊低著頭怯怯地說。

也是, 期末考快到了, 最近的課業還真多, 白天經常要模擬考好幾次, 想到這, 媽媽緩和了語氣:“最近考試多,

Advertisiment
一定比平時上課累, 是嗎?而且考試的時候, 會有點緊張吧?”聽媽媽這麼說, 羊羊於是劈裡啪啦訴起苦來。

父母親如果自以為是, 用過往的觀念去預測孩子, 去定義當下, 就可能會說:“我知道你就是不想學習吧!”“我知道你就是不上進!”“你將來肯定沒出息。 ”這就等於在你和孩子之間豎立了一堵牆, 任何溝通都不可能進行。

而正念狀態下的父母, 則能看見孩子當下的表現, 只描述孩子當下的行為表現, 不猜測, 不定義, 不評判。 這種“無為”的做法, 正是親子溝通的橋樑。 案例中兩人溝通後, 羊羊媽知道羊羊最近很容易餓, 所以總是想吃東西。 羊羊媽分析, 一是可能跟課業重、能量消耗快有關;二就是最近羊羊忘記吃打蟲藥, 肚子裡可能長了蛔蟲,

Advertisiment
所以特別容易餓。

因為正念, 才有溝通的可能;因為溝通, 才發現背後的原因及應對策略。

正念2:看見自己

5歲的熊仔在公園的泥地上弓著, 玩“蚯蚓爬爬”遊戲。

熊仔媽已經非常生氣了, 可是她還是忍著, 因為她想起了頭天剛看的育兒書嚴重告誡:“不能對孩子發脾氣!”

1分鐘!熊媽怒火PK告誡中……

2分鐘!熊媽告誡PK怒火中……

5分鐘後怒火完勝!啪, 一巴掌過去, 熊媽PK熊仔完勝!結局呢?熊仔哭花了臉, 熊媽不由得也紅了眼睛, 挫敗感油然而生。

這結局就是父母在拒絕當下, 以目標、規範為導向而遠離自己的狀態造成的。 大人經常用“目標”作為自身的動力, 這種外在的動力違背了自己的內在, 導致內外不統一, 最終產生衝突和矛盾,

Advertisiment
引爆更大親子危機。

而正念狀態下則完全不同, 他們通常是“我感受、我表達、我需要”, 完全而徹底地顯露自己的內在, 自己看見了, 孩子也看見了。 在這種狀態下, 彼此都坦誠相見, 任何語言表達的都是自己內在的感受, 簡單, 直接, 非常有利於孩子識別和接受。

正念3:看見現在

許多家庭常存在以下三類“非正念狀態”:

過去的對當下的覆蓋:“我沒讀個好大學, 結果我沒有好工作, 所以, 我兒子一定要讀個好大學, 有個好工作。 ”

未來的對當下的覆蓋:“如果孩子不努力, 將來我們老了, 他一個人負擔好幾個人, 多可憐啊!與其將來可憐, 不如現在努力。 ”

周圍的對當下的覆蓋:“你看我朋友的孩子, 學習多自覺!從不需要大人管, 哪像你。 ”

在這種家庭中長大的孩子,

Advertisiment
會早早地被剝奪童年時代, 破壞自己與自己內在的連接。

一個家庭, 如果能夠理清當下, 看清楚現實的狀況, 全家協調一致, 就可形成和諧的動力, 讓孩子受惠;同時父母親也看見自己, 看見孩子, 與孩子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 那麼孩子的成人成才就是必然的事。

Tips:正念不僅是理念, 更是一種方法

育兒真的不需要做個完美的媽媽或聖鬥士的爸爸, 我們只要真實地、臨在地、當下地和孩子在一起——當我們的眼中有孩子時, 孩子的心中就有了世界。

正念的簡化概念:吃飯是吃飯, 睡覺是睡覺, 學習是學習, 高興是高興, 不高興是不高興。

正念育兒有依據:神經心理學研究發現, 兒童的大腦發展是從下到上從爬行動物腦到哺乳動物腦再到高級腦的發展。

Advertisiment
5歲內的孩子, 就處於哺乳動物腦階段, 這時候, 父母親與他們的溝通裡, 如果有情緒和感受的表達, 就特別能和孩子相連;而“應該”“必須”“一定”這類高級腦階段的詞, 說了也白說, 他是感受不到的。

正念育兒有技巧:和孩子玩時, 清出空間, 即:我和孩子在一起時, 就只和孩子在一起, 一心一意, 不管一起讀故事、一起逛公園、一起種花還是一起縫布娃娃等。 這, 就是正念親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