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跟在孩子的後面 不要走在他的前面

對於陪伴一個小孩的成長, 你只能跟著他的後面, 你不能跑到他的前面去。 他不需要你為他帶路。 他成長的樂趣就在於, 他來自己發現他的路。 不要因為你是他的父母, 不要因為你覺得你比他知道的多, 你就應該跑到他的前面為他帶路, 指導應該走這條路或那條路。 不, 不要把你的願意加在他身上, 你不要作上帝操控和剝奪他自我選擇的權力, 即使你出於好意。

對於一個小孩的成長, 你在他的背後給他提供支援就足夠了, 不用為他操那麼多的心。 他的事絕大部分應該由來他來負責。 做一個父母如果越輕鬆,

Advertisiment
他的孩子可以成長越好。 對於孩子的教育, 如果你對此感到非常勞累, 可以肯定的說, 你的教育思想和行為出問題了。 你很可能在很多事上越俎代庖了。 你代他負責的越多, 你的小孩就像一棵小樹一樣, 就越不茁壯。 正確的教育方式是, 不那麼重視教育, 你的小孩在前面走, 你在後面跟隨他, 當你觀察到他實在需要你的説明, 或者他十分需要你説明時, 才走過去, 幫他一把。 大部分時間, 讓他過他的日子, 你過你的。

跟在孩子的後面, 不要走在他的前面, 是教育小孩應該注意的一個要點。 很多家長做不到, 因為他們抑制不住"我知道"、"我懂"、"我經驗過"、"我知道什麼對你最好"的思想念頭。 他們的自我讓他們無法安靜地跟在一個小孩子的後面。

Advertisiment
能安靜地跟在一個小孩子後的家長, 一定是位心靈成熟的家長, 否則, 他做不到。 看多少家長自身都沒心靈成熟, 他們還在教育心靈成長呢。 繼續學習吧, 在心靈層面, 我們和我們的小孩齊等。

你能不能不作別人的上帝?

在日常生活中, 你能不能不作別人的上帝?在教育小孩的事情上, 你能不能不作小孩的上帝?作上帝的心態, 看起來很權威, 很主動, 實質是一種恐懼心態。 恐懼心的最常見行為模式, 就是掌控或操控。 一個為什麼要一次又一次, 甚至在竭盡全力的去掌控別人呢?為了安全。 當他掌控別人時, 他有安全感和優越感。 當他處在掌控的位置時, 他不害怕, 害怕之心消失了。 所以, 這就是為什麼人們都喜歡掌控別人和操別人心的原因。

Advertisiment
什麼樣的人只流淌愛和完全不想掌控別人?內心完全無懼的人。 這是肯定的。 內在越有恐懼的人, 越重視外在存在的事實;內在越真正強盛、越沒恐懼感的人, 他越不在意外在之存在。 對這個世界沒要求, 或什麼也不抓的人, 實質上他的內心是沒有任何害怕的。 一個內在完全無恐懼的人, 除了愛, 他什麼事都不想做。 愛點什麼是他唯一的工作。 愛是他的呼吸。

你對自己小孩教育上的恐懼, 反應你自己對未來的恐懼, 你在試圖通過掌控你小孩的命運, 來讓自己的命運有確定感, 無恐懼感。 如此這般, 小孩成為了被你利用的工具, 想一想, 你是不是那樣做了?而且你還正在做著呢?你在試圖通過小孩讓你的內在恐懼消失,

Advertisiment
你沒在愛你的孩子, 你在利用他, 雖然你打著你愛他的名義。 真正的愛從哪裡出來?從一顆完全無懼的心中出來。 你心中有恐懼嗎?倘若你心中有恐懼, 你的愛不完全。 你心中的恐懼越多, 你的愛越不像愛而是掌控。

做別人的上帝是幻象中恐懼眾生的常見反應, 不做別人上帝的人實質是那些成道者。 不試圖做別人上帝的人, 實質成了上帝;而試圖做別人上帝的人呢?實質他自己從上帝的位置上下來了。 來瞭解這一點。 回到教育的話題上來, 來觀察一下, 你是不是在"教育"這塊地盤上, 試圖做你小孩的上帝呢?如果你正在做著他的上帝, 或正準備做他的上帝, 來體驗一下你的日子好過不好嗎?做別人的上帝事實上是最難過的日子,

Advertisiment
因為, 當你掌控別人時, 你卻被別人掌控了。 當你想做上帝時, 實質你生活在地獄裡;什麼時候你回到了天堂?你沒有做別人上帝的想法時。 來體驗當上帝和你日子的關係?從這個幻象中解放出來。

要想讓你的小孩在學習、體魄、心靈等方面健康發展, 你就必須讓他在此外的空間裡健康發展。 當生命這一部分發展不好時, 那一部分也會發展不好。 要培養一個德智體都好的三好學生, 來讓你的小孩吃好睡好玩好--做到這三好。 只有這三好做好的學生, 那三好才能真正好, 否則, 這是不可能的。 如果把你的教育效果放大或拉長一樣, 你就會知道了。

有人可能會擔心, 時間是固定的, 人生也是固定的,如果我讓我的小孩在玩、吃、睡上面用的時間多了,他哪還有時間去學習啊?那不是瞎扯嗎?你確定一個小孩在玩、吃、睡上做的好,他在學習上就不好嗎?相反,那應該更好。不要讓學習成為恐懼的代替品。當一個人吃飽了、玩好了、睡足了,他去幹什麼呢?他想學點什麼。一個小孩只所以不想學習,很可能是他沒玩足。他有很多天性方面的心性需求沒有滿足,你卻讓他避開他天性需要的東西,去往裡裝你給予他的東西,這怎麼能行呢?內在更大的動力在排斥它呢。

學習應該是一種娛樂,或娛樂模式的。在人類吃飽、穿好、睡足的情況下,快樂的進行。如果把學習變成一種艱苦的心靈的勞役,那就沒有多少意思了。吃好睡好玩好--做個別樣的"三好學生",這不但是對孩子們說的,每個成年人也一樣。不管你長多大,做好一個別樣的"三好學生"非常重要。記住這句話的要點是,你以一個學生的身份,在基本需求方面善待自己。只有愛自己的人才能愛天下,只有養足了自己身心的人,才能養育天下眾生百姓。

把老子的相對論和佛陀的辯證法說給他們聽

教育小孩不能僅僅只給他們一些形而下、實實在在的知識性的東西,更多的應該給予一些形而上、玄虛的智慧性的東西。因為他們這個時候是需要這些的,這也與他們的空盈之心相契。

你給你的小孩講過佛陀或老子的故事嗎?你把老子和佛陀生活智慧的要點,貫穿到你支持給他的生活中了嗎?給予他們佛陀、老子的智慧,甚至都比你給予他們愛因斯坦、牛頓的知識更重要。

和你的小孩走一個小水溝旁,向他說"這是一片大海",--對一隻小螞蟻來說,這不是嗎?問他一個問題,如何把一張桌子放到一個茶碗中?諸如此類的問題,多問他一些。在邊說邊玩之中,來告訴他一些相對論的知識。大是相對小來說的,高是相對矮來說的,長是相對短來說的,世間的一切都是個相對,沒有這一個尺規,就不會有那一個標準。

一個小偷是不是好人?對於最愛那個小偷的家人來說呢?也許那個小偷偷東西,是為了一個沒有飯吃的乞丐或者一個沒有錢看病的小女孩呢?……一個小偷是不是好人?透過你與他討論一個問題的多面性、多種可能性,解決一個問題的多種方法性,如此來讓你的小孩從小就心智靈活,而避免頭腦僵化的模式中。

小孩的心一直是敞開的,他們的心開始就是向一扇窗戶門開打開的小屋,隨著成年,出於保護,他們的一些窗戶和門漸次關上了,他們變得狹隘和固執。為此,他們更承受更多的生命之苦。當他們受苦之後,他們去找尋解脫和自由。而那個解脫和自由的過程,其實又是打開那心的窗戶和門而已。因為我們知道了這些事,那麼在我們教育和影響小孩的過程中,我們儘量讓他們心的窗戶和門少關閉。讓他們看到令他們害怕的,和我們從前自己害怕的情況一樣,多是一些虛假不真的假像。

百分之百的恐懼和擔心都來自"想像"--是那顆移開當下的心,在那個產生了自己的想法並想用自己的想法,更改眼前如實存在的妄想,讓自己痛苦和恐懼非凡的。教育孩子時刻回到真實存在中來,教育孩子時刻分清哪是想像,哪是如實的存在--讓他們喜悅的活在真實存在中,而不是自己的夢,更不是自己的夢和現實存在對抗的衝突中。這點非常重要。

現代的教育,人類把更多的能量給頭腦了,給心的反而很少。我們意識到了這些本末倒置的教法,所以要調整過來。道是樹根,術是樹枝或花朵,術的訓教雖然明顯、強勢或有成績,但對道的教育更應該更著重。我們要培育一株花朵,我們的重點應該是它的根而不應該是它的枝葉或花朵,如果我們把重點放在了枝葉花朵而忽略了根,那麼我們就本末倒置了。現在我們社會的教育就有點這個狀態。所以,我們意識的人要把它倒置去過來。佛陀說,眾生大部分人都活在顛倒夢想之中,我們如何才能活到正確、本來、應該的方向上去?那麼給它翻個個兒。即使我們活顛倒了,那麼,如果很多事我們反著做--那就正了。求道,就是求倒,--如此我看待我們的教育。

人生也是固定的,如果我讓我的小孩在玩、吃、睡上面用的時間多了,他哪還有時間去學習啊?那不是瞎扯嗎?你確定一個小孩在玩、吃、睡上做的好,他在學習上就不好嗎?相反,那應該更好。不要讓學習成為恐懼的代替品。當一個人吃飽了、玩好了、睡足了,他去幹什麼呢?他想學點什麼。一個小孩只所以不想學習,很可能是他沒玩足。他有很多天性方面的心性需求沒有滿足,你卻讓他避開他天性需要的東西,去往裡裝你給予他的東西,這怎麼能行呢?內在更大的動力在排斥它呢。

學習應該是一種娛樂,或娛樂模式的。在人類吃飽、穿好、睡足的情況下,快樂的進行。如果把學習變成一種艱苦的心靈的勞役,那就沒有多少意思了。吃好睡好玩好--做個別樣的"三好學生",這不但是對孩子們說的,每個成年人也一樣。不管你長多大,做好一個別樣的"三好學生"非常重要。記住這句話的要點是,你以一個學生的身份,在基本需求方面善待自己。只有愛自己的人才能愛天下,只有養足了自己身心的人,才能養育天下眾生百姓。

把老子的相對論和佛陀的辯證法說給他們聽

教育小孩不能僅僅只給他們一些形而下、實實在在的知識性的東西,更多的應該給予一些形而上、玄虛的智慧性的東西。因為他們這個時候是需要這些的,這也與他們的空盈之心相契。

你給你的小孩講過佛陀或老子的故事嗎?你把老子和佛陀生活智慧的要點,貫穿到你支持給他的生活中了嗎?給予他們佛陀、老子的智慧,甚至都比你給予他們愛因斯坦、牛頓的知識更重要。

和你的小孩走一個小水溝旁,向他說"這是一片大海",--對一隻小螞蟻來說,這不是嗎?問他一個問題,如何把一張桌子放到一個茶碗中?諸如此類的問題,多問他一些。在邊說邊玩之中,來告訴他一些相對論的知識。大是相對小來說的,高是相對矮來說的,長是相對短來說的,世間的一切都是個相對,沒有這一個尺規,就不會有那一個標準。

一個小偷是不是好人?對於最愛那個小偷的家人來說呢?也許那個小偷偷東西,是為了一個沒有飯吃的乞丐或者一個沒有錢看病的小女孩呢?……一個小偷是不是好人?透過你與他討論一個問題的多面性、多種可能性,解決一個問題的多種方法性,如此來讓你的小孩從小就心智靈活,而避免頭腦僵化的模式中。

小孩的心一直是敞開的,他們的心開始就是向一扇窗戶門開打開的小屋,隨著成年,出於保護,他們的一些窗戶和門漸次關上了,他們變得狹隘和固執。為此,他們更承受更多的生命之苦。當他們受苦之後,他們去找尋解脫和自由。而那個解脫和自由的過程,其實又是打開那心的窗戶和門而已。因為我們知道了這些事,那麼在我們教育和影響小孩的過程中,我們儘量讓他們心的窗戶和門少關閉。讓他們看到令他們害怕的,和我們從前自己害怕的情況一樣,多是一些虛假不真的假像。

百分之百的恐懼和擔心都來自"想像"--是那顆移開當下的心,在那個產生了自己的想法並想用自己的想法,更改眼前如實存在的妄想,讓自己痛苦和恐懼非凡的。教育孩子時刻回到真實存在中來,教育孩子時刻分清哪是想像,哪是如實的存在--讓他們喜悅的活在真實存在中,而不是自己的夢,更不是自己的夢和現實存在對抗的衝突中。這點非常重要。

現代的教育,人類把更多的能量給頭腦了,給心的反而很少。我們意識到了這些本末倒置的教法,所以要調整過來。道是樹根,術是樹枝或花朵,術的訓教雖然明顯、強勢或有成績,但對道的教育更應該更著重。我們要培育一株花朵,我們的重點應該是它的根而不應該是它的枝葉或花朵,如果我們把重點放在了枝葉花朵而忽略了根,那麼我們就本末倒置了。現在我們社會的教育就有點這個狀態。所以,我們意識的人要把它倒置去過來。佛陀說,眾生大部分人都活在顛倒夢想之中,我們如何才能活到正確、本來、應該的方向上去?那麼給它翻個個兒。即使我們活顛倒了,那麼,如果很多事我們反著做--那就正了。求道,就是求倒,--如此我看待我們的教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