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跟孩子建立“彈性”親子關係

作為家長, 你有沒有在孩子玩得滿頭大汗的時候強令他喝下一杯水?有沒有在孩子已經宣佈吃飽了的時候, 又要孩子再咽下兩口飯?有沒有因為自己感到冷就一定讓孩子也多穿一件衣服?在孩子想要幫你擦地、收拾房間的時候, 你有沒有因為怕他做不好而拒絕他呢?

瞭解孩子

1.認知發展的過程

孩子的生理年齡決定其所處的成長階段以及認知的發展狀況。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 兒童的認知能力是按照以下的順序發展的:

感覺運動階段:約在0~2歲, 兒童通過感覺和運動來認識世界, 運動就是這一階段兒童的思維方式。

Advertisiment

前運算階段:約在2~7歲, 兒童頭腦中開始形成對具體事物的象徵, 思維可以不通過對實物的操作而進行, 比如能玩“過家家”等虛擬遊戲。

2.人格發展的過程

新精神分析學派埃裡克森將學齡前孩子的人格發展分為以下3個階段:

基本信任, 基本不信任階段:0~2歲, 是孩子對成人依賴性最大的階段, 如果家長能夠滿足孩子的生理需要, 他們就會建立起對周圍環境的基本信任。

自主性, 羞愧或疑慮階段:2~4歲, 兒童掌握獨立行走、自己吃飯、控制大小便等許多技能, 凡事想要自己做, 因此可能與家長的意願發生衝突。 可是, 如果家長允許、支援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的自主性就會得到培養。

主動性, 內疚階段:4~7歲,

Advertisiment
兒童充滿好奇, 喜歡刨根問底的學習。 如果家長鼓勵孩子的探究精神, 孩子探索的主動性就會增強, 孩子會說出自己的想法, 能夠表達自己的情緒, 好奇心得以健康發展。

“戰略”調整

在家長的悉心呵護中, 孩子平穩邁出自己人生的第一步。

孩子在接觸世界之先, 首先跟父母產生依戀關係, 父母的悉心照料, 使孩子在信任周圍人的基礎上逐漸信任周圍的世界。 餓時一口奶, 渴時一口水, 寒冷時一床小被, 會意時一個微笑, 困倦時的輕搖, 不安時的撫慰, 就是這些簡單的舉動, 能讓孩子知道自己需要的時候家長就在身邊, 他可以安心而充滿快樂。

擺脫慣性, 在困惑中適應孩子的成長。

隨著時間的推移, 孩子漸漸長大,

Advertisiment
麻煩也就伴隨而來。 家長習慣了一勺勺把飯喂進孩子嘴裡, 而孩子卻開始揮舞小勺搞得杯盤狼藉;家長習慣每天安排孩子的午睡時間, 他卻偏偏想要這個時候去打滑梯;家長習慣整潔的家, 卻發現總是趕不上孩子亂扔東西、探索事物的腳步……

其實, 是慣性使家長想讓孩子一成不變, 並且在不知不覺中仍舊希望用自己的想法完全地影響和控制孩子, 孩子好像只是家長的附屬物:孩子怎麼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舉動、自己的主張呢!而家長卻忽略了重要的一點: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主觀能動的個體。 如果家長們“執迷不悟”不能跟著孩子一起“長大”, 這種親子關係將會真的遇到麻煩。

親子關係長期處於膠著、不分你我的關係中,

Advertisiment
最可能出現兩種家長不想看到的結果:能夠順從的孩子往往缺乏獨立性、自主性, 對他人有強烈的依賴;難以順從的孩子則出現低自尊、任性和易發脾氣, 甚至是攻擊性行為。 由此可見, 和孩子保持彈性的親子關係, 隨著孩子一起“長大”的確很重要。

瞭解孩子, 放開思想, 給孩子成長的空間。

彈性的親子關係, 是指家長能夠配合孩子的發展要求, 調整親子關係距離的遠近, 也就是家長能夠尊重孩子的個性, 允許孩子有獨立的自我, 同時又跟孩子保持一定的聯結。 這可以說是親子之間的一種陪伴關係。 這種既親密又尊重自主性的陪伴關係, 可以給孩子發展獨立自我的空間。

細心的家長在看到前面關於兒童期的不同發展階段就會發現:學齡前的孩子會經歷一個探索階段,

Advertisiment
即3歲左右對外部世界的探索階段。 這個時期的孩子需要通過自己的行動找到答案, 因此這個時期也是孩子主張最多的時候, 家長往往會覺得孩子不好管理, 甚至讓人心力憔悴。 可是, 如果家長意識到孩子在這個階段需要通過自己的探索才能夠找到關於外部世界的答案, 那麼要做的就是退後一步, 放鬆一下緊繃的神經, 做一個旁觀者, 在孩子真的需要時再伸一把手也不遲。

比如, 孩子要自己吃飯, 那就讓他自己拿勺子吃好啦, 不要因為弄亂了碗碟、弄髒了地板而怪罪孩子, 因為孩子正在學習用手掌控勺子, 以及如何把食物送進嘴裡, 學著控制自己和世界;孩子將家裡的抽屜、櫃門探索得一團糟的時候, 別只忙著收拾東西處罰孩子,你甚至可以和他一起玩,一起收拾,把弄亂的東西歸置整齊也是很好的學習過程。孩子不再喜歡你挑的衣服,那就讓他自己來選……所有的事情都不止一種解決辦法,只要家長肯放手,一定能夠發現更好的方法讓孩子成長。

在需要的時候要給孩子支持,讓孩子學會對人對己的寬容。

孩子什麼時候最需要家長?孩子在遇到困難時,最需要家長無條件的支援與鼓勵。家長對嬰兒的需求一般都能夠不計條件地滿足,不會抱怨:“你真笨,怎麼不能自己走過來拿奶瓶”。可是,一旦家長認為孩子到了學東西的時候,孩子的努力似乎永遠也達不到家長的要求。其實,孩子永遠需要家長的支援,這一點就連家長自己也不例外,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他人的支援和鼓勵。給孩子多一分支持,孩子就會更加順利地成長。如果你還沒有聽到過孩子對你說“你是很好的媽媽/爸爸”,那你一定要在孩子做得不夠好的時候多給孩子一些支持和鼓勵。

總之,我們不可能代替孩子成長,只可以提供幫助;不要把自己當做衡量孩子的標準,因為孩子怎麼做都不會和你一樣。反之,孩子的任何一種行為都不等於他整個人,不要因為一件錯事而將孩子看扁。家長是每個孩子成長順利與否的最大決定因素,所以,親子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彈性的,是要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改變的。

別只忙著收拾東西處罰孩子,你甚至可以和他一起玩,一起收拾,把弄亂的東西歸置整齊也是很好的學習過程。孩子不再喜歡你挑的衣服,那就讓他自己來選……所有的事情都不止一種解決辦法,只要家長肯放手,一定能夠發現更好的方法讓孩子成長。

在需要的時候要給孩子支持,讓孩子學會對人對己的寬容。

孩子什麼時候最需要家長?孩子在遇到困難時,最需要家長無條件的支援與鼓勵。家長對嬰兒的需求一般都能夠不計條件地滿足,不會抱怨:“你真笨,怎麼不能自己走過來拿奶瓶”。可是,一旦家長認為孩子到了學東西的時候,孩子的努力似乎永遠也達不到家長的要求。其實,孩子永遠需要家長的支援,這一點就連家長自己也不例外,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他人的支援和鼓勵。給孩子多一分支持,孩子就會更加順利地成長。如果你還沒有聽到過孩子對你說“你是很好的媽媽/爸爸”,那你一定要在孩子做得不夠好的時候多給孩子一些支持和鼓勵。

總之,我們不可能代替孩子成長,只可以提供幫助;不要把自己當做衡量孩子的標準,因為孩子怎麼做都不會和你一樣。反之,孩子的任何一種行為都不等於他整個人,不要因為一件錯事而將孩子看扁。家長是每個孩子成長順利與否的最大決定因素,所以,親子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彈性的,是要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改變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