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跟孩子開玩笑要適度

星期天, 小珍的媽媽帶小珍去動物玩。 臨上車的時候媽媽對小珍說:“小珍, 今天車上的人太多了, 我們不去了好嗎?”小珍一聽馬上就帶著哭腔說:“不, 不, 我要去, 就要去!”並露出可憐、焦急的樣子。 媽媽看小珍急成這樣, 開心地笑著說:“媽媽是哄你玩的, 好, 好, 我們就去。 ”

兵兵正在吃蘋果, 媽媽說:“兵兵, 把你的蘋果給媽媽吃一口吧。 ”兵兵馬上伸出手讓媽媽吃。 媽媽撫摸著兵兵的頭說:“兵兵真乖, 媽媽不吃, 兵兵吃。 ”這也是媽媽在和孩子開玩笑。 兵兵的媽媽經常跟兵兵開這種玩笑。 後來有一天, 媽媽真的吃了一口兵兵的蘋果,

Advertisiment
兵兵立刻大哭起來, 媽媽不明白為什麼, 孩子平時挺大方的, 怎麼今天卻變得如此小氣?

我們做父母的對這兩個例子應該不陌生。 在生活中, 許多父母都跟孩子開過這種玩笑。 一般父母們開玩笑時都想這樣使生活快樂一些, 想使自己和子女之間更加親密, 這種心願是好的。 然而, 作為父母, 應該意識到不當的玩笑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首先, 不當的玩笑容易造成孩子不確定的行為和生活觀念。 玩笑常常是給出一個條件或前提, 而卻沒有結果。 如上述媽媽假裝不帶孩子去動物園, 本來如果真的不去動物園, 說出來就不去了, 這樣對孩子形成確定的因果關係。 而玩笑卻恰恰相反, 如果反復如此,

Advertisiment
就容易使孩子認為說出來的話可以不去實現, 這對於培養孩子的品質和正確的價值觀念不利, 容易使孩子養成出爾反爾、說謊、任性等毛病。

其次, 不當的玩笑使孩子產生不確定的心理, 又容易使孩子產生猶豫、焦慮等心理體驗。 由於玩笑表現為對確定的結果的否定, 當然結果一旦揭穿, 會給人一種輕鬆的感覺。 這對於經常開玩笑的大人們不失為尋找快樂的一種方式, 但是對於不會說假話的孩子來講, 他們的心理還不成熟, 他們能夠理解的只是一種簡單的直線型因果關係。 說一句話就要有一種相應的直接後果。 因而玩笑這種形式極易使孩子產生不確定的感覺, 反復如此易使他們產生憂慮矛盾的心理。 長此以往,

Advertisiment
孩子會變得沒有主見。

在你和孩子開玩笑的時候, 要想想玩笑可能出現的後果。 如果不利, 還是不要開這個玩笑。 如果玩笑開了, 要注意在玩笑結束時給孩子做專門的解釋, 以消除可能出現的負面影響。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