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踏出成長第一步 寶寶多大學走路算正常

親眼看著寶貝踏出成長的第一步, 小腳丫蹣跚地走起來, 是父母們喜聞樂見的事情。 然而每個寶寶的發育狀況不同個, 有些寶寶會早學會走路, 有些寶寶會稍晚一些。 寶寶遲遲不願走路, 是否發育出現問題了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寶寶學走路的這個事兒, 媽媽們又是怎麼看的呢?

小調查:家中小寶何時學會走路

@棉花糖的懷抱:我家小棉是11個月就會走路了, 很自然的事情, 我們也沒有刻意去去教她學走路。 她自己平時扶著沙發玩耍, 突然有一天就自己撒手走起來了。 大家都很驚訝。

@春天裡的木子李:木木是春節那時候學會走路的,

Advertisiment
剛好1歲。 或許是春節期間家裡人多, 大家走來走去的的, 他也跟著學, 很快就走起來了。

@嘿嘿:軒仔學會走路算比較遲了, 快滿15個月才敢自己走路, 當時好幾個比他小的寶寶都會跑了, 我們也小著急了一段時間。 雖然他晚學會走路, 但走得很穩當, 我們才稍稍放心了。

@我是丹丹媽咪:丹丹正式會走路應該是1歲2個月, 在10個月的時候開始, 她其實已經可以獨立站立了, 但一直不敢放手, 非要大人扶著牽著才肯走, 要不然就一屁股坐地上, 然後快速爬起來。 後來, 多去公園玩, 看著同齡的小朋友跑跳, 慢慢的就開始敢嘗試自己走路了。

寶寶何時學會走路才正常?

別人家的寶寶早已經會走路了, 自己家的寶寶還在地上爬,

Advertisiment
不願自己走路, 這是不正常嗎?這是不少晚走路寶寶的媽媽們的通病, 都會焦慮為什麼自己的寶寶還不會走路呢?

其實, 學走路並沒有所謂最適當的時機, 必須視寶寶自身的發展狀況而定。 根據“丹佛發展篩檢表”資料, 約四分之一的寶寶在11個半月大左右可以自己走, 約9成的寶寶到14個月大時都能走得穩了。 只要寶寶在1歲6個月之前能獨立走路, 就無須過度擔心。

寶寶膽小不敢走 小方法來鼓勵

1、巧用傢俱

獨立站立是寶寶學會走路的前提,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 媽媽可以多創造機會給寶寶鍛煉站立。 教導寶寶用雙手抓住和自己差不多高矮的東西, 如茶几、床沿或者大人的腿, 來幫他保持平衡, 然後站立起來。

Advertisiment

寶寶如果穩當地站立起來後, 媽媽們可以在一旁, 鼓勵寶寶大膽的往前走, 走更遠。 如果寶寶站起來後表現出害怕、焦慮、哭泣等, 媽媽則需要趕緊扶住寶寶, 安撫好寶寶的情緒先。 等情緒穩定後, 再耐心的指導他怎麼站立和行走。

2、握住媽媽的手

媽媽是寶寶最信賴的人, 有媽媽陪伴在旁的時候, 是寶寶最放心的時候。 在寶寶剛開始學習走路時, 媽媽的手能給寶寶最安全的保護。

媽媽可以跪蹲在寶寶的面前, 伸出雙手拉著寶寶的手, 稍稍用點手腕的陰力, 引導寶寶朝走來。 又或者站在寶寶身後, 雙手扶住他的腋窩處, 跟他一起走。 這個方法就比較考驗媽媽的體力和腰力了, 寶寶比媽媽矮小, 所以從後面扶著寶寶,

Advertisiment
媽媽需要彎腰俯身, 這對媽媽的腰可以一個不小的挑戰呢。

3、利用玩具

有不少寶寶在學會獨立站立後, 始終不願放開媽媽的手獨立行走。 這個時候, 媽媽可以多鼓勵寶寶, 利用寶寶喜歡的玩具來引誘寶寶勇敢的踏出第一步。 媽媽們可以這樣循序漸進的來進行:首先將寶寶喜歡的玩具放在寶寶一個手距離的地方, 寶寶只要向前走一步就能觸及, 然後慢慢的拉遠到2個手的距離, 寶寶需要向前走2步才能觸及。 繼而不斷的拉長距離, 鼓勵寶寶向前走更多步。

寶寶學走路注意事項

1、不要過早讓寶寶學走。

如果在寶寶站都站不穩, 兩腳還不能支撐身體的重量的時候, 就想讓其走, 容易壓迫腿的發育形成X形腿或O型腿。 為了安全,

Advertisiment
媽媽最好先鍛煉孩子腿部肌肉, 常練習蹲和站, 增強腿部力量。

2、要有寬敞安全的行走空間。

最好能清理出一間空房間讓寶寶沿著牆壁先扶著走, 如果家裡沒有合適的安全空間, 就使用我推薦的“懷抱學步法”, 也可以常常帶寶寶到空曠的社區裡走走。

3、最好給寶寶一件鬆緊可調節的背帶裝, 這樣在寶寶跌倒的時候, 媽媽可立即保護他, 另外寶寶衣服不要穿得太多, 不便於行動。

4、學走路初期最好光腳。

這樣可以讓寶寶的腳掌更多的接觸地面, 不至於滑倒, 也增強各種感覺功能的刺激。 在軟軟的床上學走對孩子不好。 在冬天或者去室外的話, 給孩子穿寬鬆軟質的鞋襪。 當寶寶開始獨立邁步時就得穿鞋了, 鞋子應比腳寬一指距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