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不必摸額頭, 腳會告訴你!腳抽筋可能是缺鈣或磷, 腳冰冷可能是脾胃偏涼, 腳麻可能跟糖尿病、深部靜脈栓塞、椎間盤突出有關……你的身體狀況如何, 腳會“說”給你聽。
腳冰冷症狀:手腳冰冷, 尤其在晚上, 甚至冷得睡不著。
原因:傳統醫學認為脾胃偏涼的人容易手腳冰冷, 好發於活動度低(經常坐著)、吃素或氣血虛弱者, 這樣的人喝杯熱茶可暫時溫暖手腳, 但沒多久又涼了。 如果自身氣血循環差, 靠外部輔助可暫時改變血液迴圈, 但不是長久之計, 根本之道是增加運動量, 吃活血的藥或攝取可溫補脾胃的食物。
Advertisiment
你可以這麼做:
1. 用40℃的熱水泡腳20分鐘。 泡腳水不要太熱, 以免燙傷。 泡腳也不能太久, 研究顯示20分鐘為最適宜, 因為改變體溫太久, 身體會設法把溫度調回來, 所以如果泡太久, 身體會設法製造能量把腳部的熱量帶走, 這樣反而會消耗更多熱量, 心臟會受不了。
2. 醪糟、龍眼食補。 溫補脾胃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吃醪糟, 醪糟可加龍眼, 同時溫補脾與心。
3. 多運動。 運動可以讓氣血活絡旺盛。 舉個例子, 少林寺的僧人吃素, 但因為每天練拳, 活動量大, 所以, 也不會一臉菜色或手腳冰冷。
腳抽筋症狀:半夜小腿抽筋、腳抽筋、腳板痛。
原因:如果睡覺時抽筋, 又痛在腳板, 則可能是因為白天走路、站立的動作不適當;小腿抽筋可能是因為溫度偏低、缺乏營養或白天過度疲勞等因素導致,
Advertisiment
此外, 半夜腳抽筋也可能是靜脈曲張引起的。 靜脈血內有很多代謝產生的酸性物質, 如果下肢的靜脈血無法順利流回心臟, 殘留過多酸性物質的靜脈血積聚在腳部, 會刺激神經, 容易讓肌肉緊繃造成抽筋。
你可以這麼做:
1. 抽筋時別硬扳。 抽筋時不要硬扳, 這樣會加大刺激, 讓收縮更厲害。 最好先讓身體放鬆, 將腿稍微伸直, 足部略往膝蓋彎, 再將腳的大腳趾往膝蓋方向輕輕扳動, 讓小腿肚有被拉直的感覺。
2. 睡覺時將腳稍微墊高。 為了讓下肢靜脈血順利流回心臟, 減少因靜脈曲張引起的抽筋, 建議睡覺時可把腳稍微墊高,
Advertisiment
3. 平時可以多補充維生素B群、運動飲料、牛奶或小魚幹。
4. 多喝四物湯、八珍湯補肝血。 中醫認為腳抽筋是肝血不足。 肝主筋, 肝血不足就會引起抽筋, 不論男女都可喝四物湯、八珍湯(中藥房都可以配), 來補肝血。
5. 保暖。 溫度低也會造成抽筋, 所以在冬天或者在夏天吹電風扇的晚上, 要採取保溫措施, 熱水泡腳或睡前按摩腳, 都可以促進血液迴圈, 減少抽筋現象發生。
腳麻症狀:蹺二郎腿太久、盤腿坐太久腳會麻, 起來活動一下麻木感就會消退;彎腰或後仰時, 腳會有麻痛感。
原因:腳麻經常發生, 背後可能隱含複雜病症, 千萬不能用“血路不通”來看待腳麻,
Advertisiment
一般來說, 不同地方的麻, 代表不同的疾病:
如果腳趾頭、腳盤麻痛感嚴重, 同時有刺痛燒灼感, 可能與糖尿病有關。
如果腳的脹痛感多於麻木感, 很可能是深部靜脈栓塞。
如果是帶狀性的麻, 從腰、大腿、小腿到腳都麻, 又有些背痛, 可能是椎間盤突出, 屬於中樞神經障礙的麻。
你可以這麼做:
1. 要找出根源, 不妨檢查一下是鞋子太硬、太緊、站太久, 還是因疾病而引起的。 如果症狀持續或更加嚴重時, 要儘快就醫。
2. 不要長時間地保持同一個動作, 經常按摩腳踝和膝蓋促進血液流通。
無法舉起腳尖症狀:爬樓梯或跨門檻時無法舉起腳尖,
Advertisiment
原因:小腿外側麻痛, 腳掌舉不起來, 腳尖無法朝上, 這是垂足症。 只要是中樞神經、周邊神經或肌肉組織任何一個地方發生病變, 都可能引發垂足症。
你可以這麼做:
為了預防局部急性的垂足症狀, 應避免蹺二郎腿太久。 如果確認是“垂足症”, 通常要吃類固醇藥物、神經保護劑和維生素B群, 促進神經肌肉組織功能恢復, 消除麻木感, 再搭配電療貼片刺激神經, 並接受踝部肌肉群的肌力訓練。
走路時腳會痛症狀:走路時腳會痛, 有些人是腳跟痛, 有些人則是腳底痛。 早晨起床或休息後剛一開始走時最痛, 甚至每走一步都痛。
原因:腳跟痛和腳底痛不同, 如果痛在腳跟,最常見的是足底筋膜炎。我們的腳後跟有塊厚厚的脂肪墊,隨著年紀增長、受力過久或體重過重,脂肪墊都會萎縮,走路時脂肪墊被擠壓到兩側,中間會相對變薄,腳跟著地時就會痛,走路越多越痛。
如果剛起床時腳踩地感到一陣刺痛,走一會兒疼痛會減輕,這可能是髖骨的問題。
更年期女性,容易腳底痛(類似足底筋膜炎)或全身各處酸痛,女性停經後稍微扭傷或膝蓋退化,更容易覺得痛。
你可以這麼做:
1. 常常轉動腳趾。多做強化足底肌肉柔軟度與強韌度的運動,多伸展、轉動腳趾頭。
2. 瞭解自己的腳型。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扁平足或高弓足,經常買錯鞋。這裡提供簡單的自我檢測方法:腳沾水,踩在白紙上,觀察水痕,腳趾與腳跟正中間的腳掌處水痕寬度應為該處腳掌實際寬度的1/3。如果超過2/3以上,表示足弓太低了;如果整個腳掌都顯現出來,則是扁平足;如果水痕面積小於1/3,表示足弓太高,是高弓足。扁平足或高弓足的人,因為長期施力不當,都容易得足底筋膜炎。
3. 選對鞋。如果鞋子太硬,摩擦也會造成腳痛,如果鞋不適合腳型,時間久了會導致腳變形、酸痛。此外,觀察舊鞋的磨損程度可以瞭解腳部最常施力的位置。正常鞋跟的磨損位置是外側偏後,鞋底前部一般是均勻磨損;如果鞋跟磨損嚴重偏某一側,或鞋底前面大腳趾的位置很完整,第二趾的位置卻磨損嚴重,或新鞋剛買沒多久就嚴重變形,這些都跟不良走路習慣及腳變形有關。
如果痛在腳跟,最常見的是足底筋膜炎。我們的腳後跟有塊厚厚的脂肪墊,隨著年紀增長、受力過久或體重過重,脂肪墊都會萎縮,走路時脂肪墊被擠壓到兩側,中間會相對變薄,腳跟著地時就會痛,走路越多越痛。如果剛起床時腳踩地感到一陣刺痛,走一會兒疼痛會減輕,這可能是髖骨的問題。
更年期女性,容易腳底痛(類似足底筋膜炎)或全身各處酸痛,女性停經後稍微扭傷或膝蓋退化,更容易覺得痛。
你可以這麼做:
1. 常常轉動腳趾。多做強化足底肌肉柔軟度與強韌度的運動,多伸展、轉動腳趾頭。
2. 瞭解自己的腳型。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扁平足或高弓足,經常買錯鞋。這裡提供簡單的自我檢測方法:腳沾水,踩在白紙上,觀察水痕,腳趾與腳跟正中間的腳掌處水痕寬度應為該處腳掌實際寬度的1/3。如果超過2/3以上,表示足弓太低了;如果整個腳掌都顯現出來,則是扁平足;如果水痕面積小於1/3,表示足弓太高,是高弓足。扁平足或高弓足的人,因為長期施力不當,都容易得足底筋膜炎。
3. 選對鞋。如果鞋子太硬,摩擦也會造成腳痛,如果鞋不適合腳型,時間久了會導致腳變形、酸痛。此外,觀察舊鞋的磨損程度可以瞭解腳部最常施力的位置。正常鞋跟的磨損位置是外側偏後,鞋底前部一般是均勻磨損;如果鞋跟磨損嚴重偏某一側,或鞋底前面大腳趾的位置很完整,第二趾的位置卻磨損嚴重,或新鞋剛買沒多久就嚴重變形,這些都跟不良走路習慣及腳變形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