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躺著也中槍!爸媽這些行為在孩子眼裡最幼稚(上)


一·總說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小孩”

案例一:媽媽常抱怨, 說孩子不如樓上的小女孩好, 抱怨自己想要樓上的女孩子做女兒。 終於有一天,

Advertisiment
孩子爆發了:你想要認樓上的女孩子做女兒, 我還想要樓上的媽媽做媽媽呢。 人家媽媽比你好看, 還比你學問多。 媽媽一時不由鬧了個大紅臉。

小編友情提示:每個母親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但是, 一直同別人家的孩子攀比, 同時打擊孩子的習慣, 歸根結底, 這是在漸漸摧毀兒童的自信。 四歲下的兒童, 要是老聽母親講自己不如別人家的小孩子, 心理壓力也會大大增加。 當孩子慢慢長大, 意識到媽媽並不喜歡這樣的自己, 積極向上的動力也自然沒有了。 這時孩子就會變得拖遝懶惰。

Advertisiment

二·總說這也危險, 那也危險

案例二:在媽媽下班前, 女兒只能在家裡看電視。 不能去庭院裡, 因為有可能被拐賣。 時間一長, 女兒變成了小電視迷, 看到陌生的客人就畏畏縮縮, 躲到自己的房間裡, 半天不出門。

小編友情提示:在每個媽媽的眼裡, 孩子都是永遠稚嫩的、脆弱的, 需要父母的保護。 過猶不及, 父母過度的保護, 會讓孩子錯認為眼前的世界到處是陷阱。 最終, 孩子的性格變得封閉壓抑,

Advertisiment
膽小懦弱。 因此, 與其保護不恰當結果適得其反, 倒不如制定幾條基本準則, 讓孩子明白怎樣可以保護自己, 盡可能給孩子一點自由的空間。

三·老問孩子跟誰親

案例三:不少媽媽出於無聊心態, 或者是希望孩子喜歡自己多一點。 所以, 她們常常在孩子和爸爸親近一些時妒火中燒。 在日常生活中, 表現為常常問孩子沒有意義的問題, 逼著孩子做出選擇:究竟是媽媽好, 還是爸爸好?

小編友情提示:爸爸媽媽在孩子身前扮演的角色都是不同的, 各自都不能取代彼此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 老是逼問孩子更愛誰多一點的問題, 只會讓孩子覺得鬱悶:難道必須有個比較?媽媽若有這個閒工夫, 不如好好和爸爸一起,

Advertisiment
多跟孩子做一些親子活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