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輔導孩子作業易犯四誤區

誤區一家長精心輔導孩子得了“家長依賴症”

時下, 公司職員李先生最大的苦惱是:孩子上小學四年級了, 還不能獨立完成作業。

據瞭解, 李先生的孩子剛上小學一年級時, 李先生的工作比較清閒。 因此, 他把大量的時間花在了孩子的身上。 有一次, 孩子忘了寫作業, 時間又太晚, 李先生擔心影響孩子睡覺, 乾脆越俎代庖, 替孩子完成了作業。 幾次下來, 小傢伙忘寫作業的次數越來越多。 李先生不得不和孩子的老師及孩子同學的家長保持熱線聯繫, 以便監督孩子完成作業。 孩子上小學二年級後, 由於李先生工作繁忙,

Advertisiment
他自然顧不上孩子了。 此後, 李先生的孩子變成了班上的“作業老大難”, 不按時完成作業的情況時有發生。

李先生的孩子得了“家長依賴症”, 病因在於孩子上小學一年級時, 李先生愛子心切, 輔導孩子做作業時犯了越俎代庖的禁忌。

據一項調查表明, 對孩子的家庭作業能夠進行精心輔導的學生家長絕大部分知識水準比較高。 他們有能力輔導孩子的功課, 且有問必答正確率高, 但卻使孩子產生了依賴感, 減少了孩子獨立思考、刻苦鑽研的機會。

專家認為, 在小學階段, 一些孩子尚未建立起學習責任感, 對待作業常敷衍了事。 對此, 家長適當輔導孩子做作業是應該的, 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 但輔導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Advertisiment
一忌監視, 二忌指點, 三忌代勞。 家長應培養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 鼓勵孩子自己檢查作業, 發現錯誤, 找出原因。 孩子遇到難題時, 應鼓勵孩子獨立思考解決, 家長可以給予一定的提示。 對於孩子的點滴進步, 一定要多稱讚、多鼓勵。 只有這樣, 孩子才能逐步克服“家長依賴症”。

誤區二家長額外補充增長了孩子的厭學心理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許多家長將大量的參考書、習題集裝進了孩子的書包。 在某事業單位工作的王女士告訴筆者, 她的兒子正在讀初三, 她每個月都要去書店。 看到新出的教輔書, 她就會買給兒子。 她並不知道這些書對兒子能有多大幫助, 但兒子沒事兒的時候能做一做書裡的題,

Advertisiment
這對學習一定會有幫助。

據瞭解, 現在一些習題類的教輔書很受家長歡迎, 每個孩子手頭平均最少有一套家長為他們買的教輔書。 孩子放學回家後, 要“消化”課堂上的知識, 完成老師留的作業, 還要在家長的要求下做完規定數量的習題。 正在讀小學三年級的瑩瑩說:“媽媽給我買了3本數學輔導書:一本口算、一本綜合題、一本模擬試題。 我每天晚上都要做一頁口算、一頁綜合, 星期日還得做一套試卷。 每天下午放學後, 做完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就快晚上8點了, 再做媽媽留的作業, 至少要到晚上10點才能休息。 我不想做, 可媽媽非讓我做。 現在, 我真的不想讀書了。 ”

在一定程度上, 給孩子補充學習資料, 可以拓寬孩子的視野,

Advertisiment
豐富孩子的知識, 提高孩子的成績。 但是, 缺乏科學的訓練和得法的輔導, 不按教育規律辦事, 無形中會增加孩子的學習負擔, 致使孩子整天泡在作業堆裡, 這只會增長孩子的厭學情緒。

誤區三家長放任自流導致孩子成了“問題少年”

在現實生活中, 有些家長採取了絕對超然的態度, 對孩子的學業放任自流。 他們之中, 有的無能力輔導孩子, 有的無時間幫助孩子。

筆者曾看過一個小學四年級孩子寫的一篇文章《爸爸媽媽關心一下我的功課吧》。 小作者寫道:“在我的印象中, 爸爸媽媽總有著忙不完的工作, 忙不完的應酬。 而我一直過著‘流浪’的生活, 不是去爺爺奶奶家, 就是去姥爺姥姥家。 同學們的爸爸媽媽一有時間就輔導他們做家庭作業,

Advertisiment
而我的爸爸媽媽一有時間就‘壘長城’、‘趕酒場’, 全然無心管我的學習……爸爸媽媽, 你們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 對我的功課毫無興趣, 對我放任自流, 現在, 我成了‘問題少年’, 我恨你們……”

其實, 平日裡經常關注一下孩子的家庭作業, 這是家庭生活中最平常不過的事了。 適當地陪著孩子做家庭作業可以促進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有位老師說得很到位:“家長對孩子的家庭作業不重視, 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他會應付作業, 時間長了, 他甚至會應付生活。 ”

誤區四家長全程幫扶對孩子的學業貽害長遠

全程幫扶呈現的是這樣一種家庭生活情景:晚上, 孩子做作業, 家長坐在他身旁。 孩子做完數學作業, 爸爸去驗算;孩子寫作文,先由媽媽列出提綱;孩子抄寫生字之後,改錯全由爺爺承包;而學習的最後一道程式--收拾書包,則由奶奶按照第二天的功課表收拾……每當暮色降臨,桌前燈下,兩代人“學而時習之”,家長“誨人不倦”,孩子“一學就厭”……這樣的家庭獨幕劇在千千萬萬家庭中,久演不衰。即使是這樣,孩子第二天放學回來,還往往一肚子氣,回到家就數落家長的“不是”:數學有錯,怨爸爸;作文分低,怪媽媽;語文本上沒改過來的錯字,是爺爺眼神不好;沒帶齊水彩筆,怪奶奶準備不全!

據老師反映,受家長全程幫扶的學生自製力差,有45%的人不能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課堂作業,他們必須在老師或學生幹部的強制下才能完成課堂作業;有80%的人成績處在中下游。

全程幫扶可能會出現暫時令人鼓舞的現象:孩子的作業全是對號,考試成績小幅上揚。但這僅僅是表面現象。孩子內心滋長的是:“上課甭聽,反正媽媽還得嘮叨;數學不會沒事,反正爸爸替我做;複習甭操心,反正爺爺早就安排了。”於是,孩子的學習興趣喪失了,學習效率降低了,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監督”也沒有了。家長的過分熱心,還會使孩子產生這樣的想法:“學習是父母的事,我是替他們學習。”這些孩子到了中學,常常出現:學習不主動,怕困難,缺乏自學能力,沒有後勁兒。總之,家長全程幫扶孩子做家庭作業是一種短視行為,危害是長遠的。

家庭作業是孩子課堂學習的有益補充。如果家長科學地參與其中,不但可以及時瞭解和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還有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如何介入孩子的家庭作業,家長們的做法不一,有的甚至存在著一些誤區,對孩子的學業造成了負面影響。

爸爸去驗算;孩子寫作文,先由媽媽列出提綱;孩子抄寫生字之後,改錯全由爺爺承包;而學習的最後一道程式--收拾書包,則由奶奶按照第二天的功課表收拾……每當暮色降臨,桌前燈下,兩代人“學而時習之”,家長“誨人不倦”,孩子“一學就厭”……這樣的家庭獨幕劇在千千萬萬家庭中,久演不衰。即使是這樣,孩子第二天放學回來,還往往一肚子氣,回到家就數落家長的“不是”:數學有錯,怨爸爸;作文分低,怪媽媽;語文本上沒改過來的錯字,是爺爺眼神不好;沒帶齊水彩筆,怪奶奶準備不全!

據老師反映,受家長全程幫扶的學生自製力差,有45%的人不能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課堂作業,他們必須在老師或學生幹部的強制下才能完成課堂作業;有80%的人成績處在中下游。

全程幫扶可能會出現暫時令人鼓舞的現象:孩子的作業全是對號,考試成績小幅上揚。但這僅僅是表面現象。孩子內心滋長的是:“上課甭聽,反正媽媽還得嘮叨;數學不會沒事,反正爸爸替我做;複習甭操心,反正爺爺早就安排了。”於是,孩子的學習興趣喪失了,學習效率降低了,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監督”也沒有了。家長的過分熱心,還會使孩子產生這樣的想法:“學習是父母的事,我是替他們學習。”這些孩子到了中學,常常出現:學習不主動,怕困難,缺乏自學能力,沒有後勁兒。總之,家長全程幫扶孩子做家庭作業是一種短視行為,危害是長遠的。

家庭作業是孩子課堂學習的有益補充。如果家長科學地參與其中,不但可以及時瞭解和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還有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如何介入孩子的家庭作業,家長們的做法不一,有的甚至存在著一些誤區,對孩子的學業造成了負面影響。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