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輔食添加深似海!盤點寶寶輔食製作的“兩大深坑”

輔食的添加除了可以幫助寶寶攝取到更豐富的營養, 對於寶寶的咀嚼和消化功能的提高也非常重要。 說到輔食的製作, 可能10個媽媽有10種做法, 但是有些誤區卻是需要媽媽們共同去避免的。 甚至於有些看似十分科學有道理的製作方法, 其實完全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下面我們就來盤點寶寶輔食製作的“兩大深坑”, 看看你中招了嗎?

錯誤的觀念意識之“營養坑”

①骨頭湯、蝦皮能補鈣?

很多人認為喝骨頭湯會達到補鈣的效果, 於是有些媽媽為了補鈣就給寶寶煲骨頭湯喝。 另外, 還有些媽媽聽說蝦皮也含有豐富的鈣質,

Advertisiment
所以媽媽們在製作輔食時也會添加蝦皮為寶寶進行補鈣。

其實這兩種補鈣方法都是不科學的, 骨頭中的鈣是以磷酸鹽形式存在的, 很難溶解水中, 不管是用多少骨頭燉湯或燉多長時間, 都不能增加骨頭湯的含鈣量。 有醫學實驗證明:每100毫升的豬骨湯裡只含有約2毫克的鈣, 其含量與自來水相似。 然而其脂肪含量卻很高, 不僅不能補鈣, 還會導致寶寶消化不良。 另外, 蝦皮中的鈣含量雖高, 但吸收卻並不理想。 蝦皮無法被徹底嚼碎, 在胃裡經過胃酸作用, 能溶解出來的也只是一小部分, 大部分的鈣會隨著不消化的殘渣一起排出體外。 而且蝦皮很輕, 媽媽們在做湯、炒菜時也只是放少量蝦皮, 想要達到補鈣目的需要吃大量,

Advertisiment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同時, 久儲的蝦皮還有亞硝酸鹽過高的風險。

②豬肝泥、深綠色蔬菜補維生素A?

媽媽們應該都記得從寶寶出生15天起, 醫生建議要額外補充維生素AD滴劑(伊可新), 用於預防維生素AD缺乏症, 如佝僂病、夜盲症等。 媽媽們都知道維生素A對寶寶身體健康發育的重要性, 一直按照醫生建議每日補充。 但隨著輔食的添加, 有些媽媽認為可以在食物中獲取到足量的維生素A, 就無需額外補充了。 其中以動物肝臟和深色蔬菜為代表, 都被媽媽們視為補充維生素A的絕佳輔食。

可是, 這些補充維生素A的方法真的適合嬰幼兒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醫生之所以建議寶寶補充維生素AD到3歲是有原因的,

Advertisiment
這是因為0-3歲的寶寶腸胃系統尚未發育完全, 無法從食物中獲取到大量的營養元素。 以媽媽們熟知的輔食豬肝泥為例, 我們都知道肝臟是解毒器官, 往往會富集大量的重金屬和毒素, 所以並不建議給寶寶長期食用, 一般一週一次即可, 這樣根本起不到補充維生素A的效果。 深綠色蔬菜和胡蘿蔔中也含有維生素A的前體物質β胡蘿蔔素, 在體內可以轉化為維生素A, 但是補充效果也並不理想。 研究資料也證實, β胡蘿蔔素轉化率不到1/12之間, 這個途徑顯然也是行不通的。 輔食即“輔助性的食物”, 寶寶攝取的量本身就較少, 更是無法從中獲取大量的營養物質, 所以不能單單依靠輔食來獲取所有的營養, 該額外補充還是要補充,
Advertisiment
尤其是醫生建議補充的維生素AD一定要每日補充, 以免耽誤寶寶身體的健康發育。

自以為是製作之“方法坑”

寶寶不消化, 一直吃泥狀的食物?

給寶寶添加輔食不但要注重種類, 還有重視食物的形狀。 通常寶寶在開始添加輔食時, 由於牙齒還沒有完全萌出, 流質和泥狀食物非常適合寶寶消化吸收。 但是不能長時間的給寶寶吃這樣的輔食, 輔食添加應該符合寶寶不同階段的咀嚼能力, 如果一直給寶寶吃泥狀的食物, 就錯過了咀嚼能力鍛煉的最佳時期, 會導致寶寶在咀嚼食物方面產生障礙。 一般情況下, 如果寶寶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 8個月就要逐漸過渡到小顆粒食物, 10個月則需要過渡到小塊狀食物, 一定要逐漸增加硬度。

Advertisiment

寶寶不愛吃, 加點調味品才可以?

有一些父母在給寶寶製作輔食時, 不但注重營養而且還非常注重口味, 在製作輔食時怕沒有味道會添加一些調味品(如鹽、糖、醬油), 認為這樣寶寶才會更喜歡吃。 事實上, 這樣不但會影響寶寶的味覺發育, 為日後挑食埋下隱患, 還會對孩子的身體發育造成負擔。 比如4-6個月寶寶剛開始添加輔食時正是味覺發育的時候, 此時吃添加含糖食物則會使味覺對甜度不敏感, 造成偏食的習慣。 此外, 過早加鹽會給肝臟造成負擔, 從而影響寶寶的發育, 所以建議寶寶在1歲內最好添加原味輔食。

正確的輔食添加對成長發育中的孩子非常重要, 更是奠定寶寶一生的健康根基。 父母們一定要掌握好科學、正確的輔食添加方法, 才能助力寶寶健康發展。

才能助力寶寶健康發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