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我們以往嬌慣著的孫子, 我們怎樣做, 才能狼下心來, 讓他去吃點苦呢?
第一, 作好讓男孩吃苦的心理準備。
我們不順著男孩的意, 故意讓他吃點苦頭, 他難免會產生抵觸心理。 面對他的撒嬌、懇求和耍賴, 我們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 不能半途而廢。 否則, 不但達不到鍛煉他的目的, 還會使他以後更不配合我們對他進行吃苦教育。
因此, 我們要控制住溺愛男孩的心理, 將眼光放得長遠一些, 做到有始有終, 不縱容、遷就男孩, 不被他牽著鼻子走, 避免因心疼他而使吃苦教育流於形式。
第二, 正視我們對男孩的吃苦教育。
Advertisiment
我們讓男孩去吃苦, 最終目的是為了讓他懂得珍惜幸福, 為了讓他擁有堅強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 為了讓他將來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 所以, 如果我們只是簡單地走一下形式, 帶著他吃一兩頓“憶苦思甜飯”, 是達不到我們最初的教育目的的。 當然, 不顧男孩的實際情況, 非得讓他“冬練三九, 夏練三伏”, 總是對他進行嚴懲和打罵也是不科學的。
其實, 在生活中, 只要我們注意, 男孩在很多情況下, 都會, 接受到吃苦教育。 比如, 當男孩摔倒時, 我們不要馬上就去扶他, 因為“摔倒”對於他來說, 本身就是一次吃苦的體驗;當男孩想要某種東西時, 我們也不要馬上就答應他, 因為“等待”就是一種精神上吃苦的過程……這些生活中的小事,
Advertisiment
第三, 培養男孩吃苦耐勞的精神。
吃苦耐勞、熱愛勞動,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不能因為現在生活好了, 就讓我們的後輩因貪圖安逸而失去這種美德。 為此, 我們要想辦法讓男孩熱愛勞動, 培養他吃苦耐勞的精神。
我們可以告訴男孩, 多於點活其實是占了“大便宜”。 因為, 通過勞動他的身體可以得到鍛煉, 進而變得更健康, 而且也會越來越有力氣。 另外, 勞動還可以讓他增長見識和經驗, 使他比其他孩子顯得更有知識, 更聰明。
此外, 我們也要在平時為男孩提供參與勞動的機會。 比如, 我們可以讓他多幫媽媽做家務, 還可以鼓勵他多參加學校、社區和街道組織的公益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