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輕鬆擊退產後疼痛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 迎接新媽媽的產後疼痛不外乎刀口痛、宮縮痛, 其實不然, 新媽媽還要面臨著乳☆禁☆房脹痛、尿痛、頭痛、關節痛等諸多疼痛的考驗。 除了需要擁有強大的內心, 更需要應對疼痛的實用妙方。

刀口痛

剖宮產手術過程中會切開皮膚, 拉開腹部肌肉時會損傷肌肉, 術後媽媽會感覺傷口疼痛, 尤其是打噴嚏、咳嗽或大笑時, 會使腹壓增強, 使腹部傷口疼痛加劇。 自然分娩的媽媽雖然沒有腹部刀口, 但是可能會有會陰側切傷口, 或會陰裂傷, 也會有疼痛感。

剖宮產媽媽:剖宮產手術後可以用鎮痛泵,

Advertisiment
鎮痛泵使用12~24小時, 可以明顯緩解媽媽傷口疼痛。 此外, 媽媽可以選擇比較大的內褲, 以減少內褲對傷口的摩擦;打噴嚏、咳嗽或大笑時, 用手頂住腹部可以減輕疼痛感;使用腹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腹部傷口疼痛。 為避免餵奶時寶寶對傷口的擠壓和摩擦, 餵奶姿勢可以採用"側臥式"哺乳姿勢, 媽媽坐著哺乳可以採用"環抱式"。

會陰側切媽媽:有會陰側切或裂傷的媽媽, 要保持外☆禁☆陰清潔乾燥, 勤換衛生巾, 在家可以用紅外線或燈泡照射外☆禁☆陰。 如果外☆禁☆陰有水腫的媽媽, 可以用50%硫酸鎂液外☆禁☆陰濕敷。 哺乳時可以採用"側臥式"哺乳姿勢, 以避免對外☆禁☆陰傷口的壓迫。

宮縮痛

分娩後的1~2天子宮會強烈收縮, 以減少胎盤附著面出血,

Advertisiment
使子宮恢復到原來狀態, 部分媽媽會感覺下腹部陣發性劇烈疼痛, 即產後宮縮痛, 哺乳時會反射性引起子宮收縮, 使疼痛加劇。

這種產後宮縮痛是媽媽自我恢復、自我保護的自然現象, 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 產後新媽媽可以通過放鬆身心、轉移注意力、適當活動、腹部保暖等方法減輕腹部疼痛感。

尿痛

新媽媽產後尤其是產後24小時內, 由於分娩過程中膀胱、尿道、盆底組織受壓, 加之外☆禁☆陰裂傷或側切傷口疼痛、尿瀦留等, 會引起膀胱炎, 剖宮產的新媽媽因需要插尿管而損傷尿道, 更容易引起上行感染, 這些都會導致新媽媽發生產後尿痛。

及早自主排尿:新媽媽自然分娩後或剖宮產拔除尿管後要儘早自行排尿, 雖然外☆禁☆陰、尿道疼痛,

Advertisiment
也要最好在產後或拔除尿管後4小時內就排尿, 這樣通過尿液沖刷膀胱、尿道, 減少以後膀胱炎和尿道炎的發生, 從而減少尿痛的發生。

熱熏+熱敷:如果分娩後或拔除尿管後排尿困難, 可以用以下方法誘導儘早排尿:熱水熏洗外☆禁☆陰;用溫開水沖洗尿道外口周圍;熱敷下腹部, 按摩膀胱。

頭痛

無論是自然分娩或剖宮產分娩的新媽媽, 由於鄰近分娩及分娩過程中的緊張、擔憂、腹痛等原因, 分娩過程麻醉方式的影響, 分娩過程中急性失血及產褥期惡露出血導致的貧血, 再加上分娩後新媽媽產後不開窗通風、不見陽光, 室內溫度過熱、捂得太多, 以及為了照顧寶寶休息不好等, 這些因素都會導致新媽媽產生頭痛不適。

Advertisiment

休息和睡眠很關鍵:休息和睡眠是緩解頭痛最好的方法, 雖然分娩對於新媽媽來說是一件重大事件, 但是還是要儘量平復心情、放鬆身體, 儘量爭取時間休息和睡眠。 要保障新媽媽休息和睡眠, 家人要儘量減少訪客來訪的次數和人數, 幫助新媽媽照顧寶寶。

清新的空氣:開窗通風, 但不要直吹媽媽和寶寶, 保證室內溫度適宜, 給新媽媽營造一個適宜休息的安靜舒適環境。

溫水淋浴:溫水淋浴也可以減輕新媽媽頭痛感, 注意淋浴時水溫不可過熱, 淋浴時間不可過長, 浴室溫度稍高一些。

注意補鐵:如果新媽媽孕期有貧血、分娩過程中出血較多、產後惡露比較多, 要查一下血色素, 瞭解是否貧血, 如果貧血, 要適當補充鐵劑,

Advertisiment
還要多吃一些紅肉(如牛羊肉、瘦豬肉等)、鴨肝和血豆腐等以補充鐵。 新媽媽還可以以手指按壓太陽、風池穴, 緩解頭痛。

關節痛

孕期體內會分泌鬆弛素, 使關節韌帶鬆弛適應妊娠和分娩;部分媽媽孕期沒有補充足量鈣劑和維生素D, 使骨鈣丟失較多, 造成骨質疏鬆, 產後母乳餵養, 使骨質疏鬆進一步加重;產後為了照顧寶寶、做家務、給寶寶哺乳, 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或過度勞累;接觸過多冰冷刺骨的涼水;有些新媽媽活動過少, 在床上躺著的時間過長等。 這些原因都會使新媽媽感覺到膝關節、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頸部或腰部關節不適。

補鈣和補維生素D:為了避免關節疼痛、骨質疏鬆, 新媽媽在孕期和產後都要多喝牛奶、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 還要多曬太陽,使體內合成維生素D以利於鈣質吸收。母乳餵養的媽媽,要通過乳汁給寶寶提供鈣質,所以更要注意補鈣。

避免過度勞累:新媽媽產後要適當活動,不能過度勞累,也不能躺在床上不活動,哺乳時無論採取坐姿或躺著都要保持一個舒適的姿勢,抱寶寶的時間不宜過長。

做好保暖:避免關節受涼,建議使用溫水洗手或洗衣服。

乳☆禁☆房脹痛

新媽媽分娩2~3天后開始下奶,媽媽會覺得乳☆禁☆房又熱又重又硬,乳腺管通暢時,可以看見乳☆禁☆頭有乳汁下滴,餵奶後,媽媽感覺舒服、乳☆禁☆房變軟,隨著媽媽乳汁分泌量與寶寶需求適應,媽媽乳☆禁☆房脹可以緩解。但是,部分媽媽乳☆禁☆房過度充盈,使乳☆禁☆房內組織液和血液增加,乳汁難以流出,乳☆禁☆房腫脹、皮膚緊繃,乳☆禁☆頭變平,可能還會出現乳☆禁☆房皮膚發紅、體溫升高,觸碰乳☆禁☆房感覺疼痛,此時寶寶很難含接乳☆禁☆房,而且吸不出乳汁。造成這種情況的常見原因包括:沒有讓寶寶早吸吮乳☆禁☆房;分娩後第一天寶寶吸吮乳☆禁☆房次數過少;寶寶吸吮姿勢不正確;媽媽胸罩過小、睡覺時姿勢不當,使乳☆禁☆房受壓;媽媽乳☆禁☆房過大,乳☆禁☆房下部乳汁不易流出。

提前做好預防: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分娩後做到"早開奶、早吸吮",寶寶正確含接媽媽乳☆禁☆房,按需哺乳,夜間也要讓寶寶吸吮,如媽媽乳☆禁☆房比較大,哺乳時用手托起乳☆禁☆房,利於乳☆禁☆房下部乳汁排出,避免乳☆禁☆房受壓。

採取冷敷:已經有乳☆禁☆房脹痛的新媽媽,可以採取冷敷的方法,用冷毛巾、在冰箱冰過的整個圓白菜葉等敷在腫痛的乳☆禁☆房上,冷敷可以減輕乳☆禁☆房疼痛感,同時利於組織液回流,減輕乳☆禁☆房腫脹。

試試壓迫軟化法:冷敷後,可以採取反向壓迫軟化法,即將乳暈部位的乳汁向乳☆禁☆房方向推,使乳暈軟化後,讓寶寶含接、吸吮乳汁,切忌全乳☆禁☆房按摩,尤其切忌長時間全乳☆禁☆房按摩,這會使乳☆禁☆房組織受傷,造成嚴重不良後果。

口服藥物:如果上述方法仍不能緩解乳☆禁☆房腫脹,可以口服布洛芬,消除乳☆禁☆房水腫,同時止痛。

還要多曬太陽,使體內合成維生素D以利於鈣質吸收。母乳餵養的媽媽,要通過乳汁給寶寶提供鈣質,所以更要注意補鈣。

避免過度勞累:新媽媽產後要適當活動,不能過度勞累,也不能躺在床上不活動,哺乳時無論採取坐姿或躺著都要保持一個舒適的姿勢,抱寶寶的時間不宜過長。

做好保暖:避免關節受涼,建議使用溫水洗手或洗衣服。

乳☆禁☆房脹痛

新媽媽分娩2~3天后開始下奶,媽媽會覺得乳☆禁☆房又熱又重又硬,乳腺管通暢時,可以看見乳☆禁☆頭有乳汁下滴,餵奶後,媽媽感覺舒服、乳☆禁☆房變軟,隨著媽媽乳汁分泌量與寶寶需求適應,媽媽乳☆禁☆房脹可以緩解。但是,部分媽媽乳☆禁☆房過度充盈,使乳☆禁☆房內組織液和血液增加,乳汁難以流出,乳☆禁☆房腫脹、皮膚緊繃,乳☆禁☆頭變平,可能還會出現乳☆禁☆房皮膚發紅、體溫升高,觸碰乳☆禁☆房感覺疼痛,此時寶寶很難含接乳☆禁☆房,而且吸不出乳汁。造成這種情況的常見原因包括:沒有讓寶寶早吸吮乳☆禁☆房;分娩後第一天寶寶吸吮乳☆禁☆房次數過少;寶寶吸吮姿勢不正確;媽媽胸罩過小、睡覺時姿勢不當,使乳☆禁☆房受壓;媽媽乳☆禁☆房過大,乳☆禁☆房下部乳汁不易流出。

提前做好預防: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分娩後做到"早開奶、早吸吮",寶寶正確含接媽媽乳☆禁☆房,按需哺乳,夜間也要讓寶寶吸吮,如媽媽乳☆禁☆房比較大,哺乳時用手托起乳☆禁☆房,利於乳☆禁☆房下部乳汁排出,避免乳☆禁☆房受壓。

採取冷敷:已經有乳☆禁☆房脹痛的新媽媽,可以採取冷敷的方法,用冷毛巾、在冰箱冰過的整個圓白菜葉等敷在腫痛的乳☆禁☆房上,冷敷可以減輕乳☆禁☆房疼痛感,同時利於組織液回流,減輕乳☆禁☆房腫脹。

試試壓迫軟化法:冷敷後,可以採取反向壓迫軟化法,即將乳暈部位的乳汁向乳☆禁☆房方向推,使乳暈軟化後,讓寶寶含接、吸吮乳汁,切忌全乳☆禁☆房按摩,尤其切忌長時間全乳☆禁☆房按摩,這會使乳☆禁☆房組織受傷,造成嚴重不良後果。

口服藥物:如果上述方法仍不能緩解乳☆禁☆房腫脹,可以口服布洛芬,消除乳☆禁☆房水腫,同時止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