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輪狀病毒感染,最主要關注孩子有沒有脫水

疾病特徵:

嘔吐:發病往往以嘔吐開始, 先是進食後嘔吐, 後發展為吃什麼吐什麼, 喝水也吐。 嘔吐次數比較多, 3-5次/天。 嘔吐時患兒精神狀況大都比較差, 很蔫, 面色不好。

發熱:有輕中度發熱, 有的熱度比較高, 需要使用退燒藥。 發熱主要是由病毒感染所致, 但如果患兒嘔吐嚴重, 入量不足, 也會發生高熱。

腹瀉:往往病程的第1-2天開始出現腹瀉。 腹瀉初期為稀軟便, 後逐漸變為稀水便。 典型輪狀病毒感染的大便特徵:大便呈蛋花湯樣, 大便中糞質很少, 以大量水分為主, 此為輪狀病毒性腹瀉典型特徵之一。 大便次數少側3-4次/天,

Advertisiment
多可達每天10餘次或更多。

脫水:由於患兒腹瀉次數多, 且每次大便含有大量水分, 導致體內水分大量喪失, 同時患兒有嘔吐, 攝入量明顯不足, 因此, 秋季腹瀉的患兒最需要面對的就是因嘔吐腹瀉所造成的脫水。

家長最易觀察到的脫水徵象就是尿少, 不要去某度查怎麼判斷孩子脫水:眼窩凹、皮膚彈性差、嘴唇乾、眼淚少這些所謂脫水徵象家長很難判斷, 眼窩怎樣就算凹呢?很難評價。 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就是看孩子的尿量:明顯少於平時, 就是脫水。

如孩子嘔吐、腹瀉、尿少, 儘快就診, 如已就診診斷輪狀病毒感染, 無法喝水(吐)伴有明顯尿少, 複診。

怎樣患的病:

輪狀病毒傳染性特別強。 化驗表明, 患兒每克大便中含有的病毒高達100億個。

Advertisiment
其傳播途徑是糞口傳播, 就是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 然後又吃進了肚裡。

易被忽略的感染途徑和場所:

醫院:

秋季是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節, 經常見到這樣的情況:看病時是感冒, 看完病成腹瀉了。

因為感冒的患兒和腹瀉的患兒在醫院裡是不能被完全隔離的, 候診的椅子、化驗室的窗臺、衛生間、收費處都有可能因為被污染而成為交叉感染的原因。 這不是說有病也不要帶孩子就診, 而是提醒家長不要一個病看三家, 無形增加了交叉感染的發生率。

另外, 在就診期間, 不要讓孩子吃東西, 不要東摸西摸, 要洗手, 回家後要換洗看病時的衣服。 不要孩子一生病, 家長就慌作一團, 什麼都不顧。

社區中心:

還有要注意的就是社區的活動中心,

Advertisiment
這裡經常是小朋友一起活動的地方, 但可能其中的小朋友患腹瀉, 症狀不重家長也沒重視, 或感染接近於尾聲, 但他仍然是傳染源。 所以在腹瀉流行季, 要注意個人衛生, 要注意周圍環境中有沒有疾病流行。

學校:

幼稚園小朋友一般老師會督促洗手, 小學校的孩子們洗手往往是做不到位的, 也是感染的易傳染的場所。

腹瀉的診斷:

輪狀病毒腹瀉的診斷並不困難, 將患兒的大便送檢, 實驗室可作出輪狀病毒陽性與否的結果, 陽性就可明確輪狀病毒所致腹瀉。

處理原則:

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沒有特效藥, 自身抗體產生才可病癒, 所有藥物都是對症治療。

防止脫水:

吐、瀉的治療並不複雜,

Advertisiment
關鍵是要讓孩子不發生脫水。

要及時給腹瀉寶寶補水, 使用口服補液鹽最好, 因為其中含有一些電解質。 讓嘔吐的孩子喝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可先讓孩子將止吐藥喝進去, 20-30 分鐘以後再喝水。 每次量要少, 但要多次喝, 這點最為重要。

如孩子腹瀉重, 又有嘔吐, 不能喝水, 就只能到醫院輸液了。

孩子嘔吐比較嚴重的1-2天, 可暫不要服用其他藥物, 只要喝補液鹽, 保證不脫水。

止吐、止瀉:

讓孩子喝水吃東西前先使用止吐藥, 20-30 分鐘以後再喝水。

針對腹瀉, 可在醫生指導下給病兒服用一些止瀉藥。

緩慢恢復飲食:

飲食方面可將所有輔食停掉, 只吃奶類, 並可減少哺乳量, 還可吃米湯等。

輕症者2-3天即好轉, 有的5-7天病情逐漸緩解, 腹瀉好轉, 食欲增加,

Advertisiment
患兒開始恢復。

有的孩子服藥一周多了仍然有腹瀉5-6次/天, 這往往由於家長過於積極給孩子增加食物造成。 恢復飲食, 必須由少到多、由稀到濃, 切不可過於著急, 尤其是肉類, 即使孩子要吃, 也要適當限制。

家長不要覺得孩子都一星期沒好好吃東西了, 也瘦了, 要趕快補補, 欲速則不達。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