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追奶秘笈大公開 開心是不二法門

泌乳的生理結構‧分泌荷爾蒙

毛心潔醫師指出, 從懷孕中期開始到產後第2天就進入泌乳第一期, 乳腺開始運作分泌奶水, 所以當要生產時, 乳☆禁☆房中已有初乳預備給新生兒吃, 初乳雖然量少, 但是富含抗體, 可提供新生兒最需要的營養及保護;等到產後大約3至8天, 乳腺就開始進入泌乳第二期, 這時由於胎盤已經娩出, 黃體素驟降使得奶水開始分泌, 這時哺乳媽咪乳☆禁☆房開始會有脹、熱、痛的感覺, 奶量也會明顯增加;第三期則是哺乳的過程, 這時候的泌乳量是移出多少奶水, 乳腺就會製造多少奶水,

Advertisiment
稱為「腺體自我調控」。 舉例來說, 許多媽咪無法想像母乳的分泌量, 不斷擔心自己奶水不足, 這時可以想像口水分泌的唾液量, 口水與母乳分泌的機制相同, 人們都不會擔心口水不夠, 因為口水吞下去後就會再分泌, 「再分泌」就是關鍵點, 想辦法移出多少, 乳腺就會再分泌。

而要「再分泌」則是仰賴泌乳激素(prolactin)及催產素(oxytocin), 腦下垂體受到刺激就會產生荷爾蒙, 刺激來源都源自于寶寶的吸吮, 吸吮乳☆禁☆頭和乳暈時, 會刺激神經, 神經沿著肋間神經回到脊髓再往上傳到腦部, 讓腦下垂體分泌泌乳激素, 泌乳激素會透過血液迴圈到全身, 刺激乳腺分泌母乳, 而泌乳激素在夜間分泌特別旺盛, 是建立及維持奶量的最好時機。 但小心千萬不要追過頭,

Advertisiment
讓母乳供過於求的結果, 會讓乳腺容易阻塞, 讓冰箱的「母乳冰棒」越來越多而已。 催產素會刺激乳腺周圍的肌肉收縮, 讓乳腺管產生「噴乳反射」將奶水流出, 並能促進子宮肌肉收縮, 讓產後媽咪的子宮能夠儘早恢復原狀, 催產素更可以幫助哺乳媽咪維持愉快的心情, 舒緩放鬆緊繃的身心靈。

自然產&剖腹產‧產後追奶撇步

無論是剖腹產或自然產, 只要瞭解泌乳的生理機制, 就能夠清楚知道產後2至3天的胸部仍然會是軟軟的, 宛如懷孕階段相同, 不會突然奶量變多, 通常必須進入泌乳第三期, 在產後第3至8天時, 乳☆禁☆房才會開始比較脹及變硬, 此時腺體自我調控時間, 移出多少奶水, 乳腺就會製造多少奶水。 毛心潔醫師表示,

Advertisiment
臨床上遇到最大問題就在於哺乳媽咪並未頻繁或順利移出奶水, 所以如何正確移出奶水才是追奶最關鍵的問題。

建立供需平衡‧依照寶寶需求餵奶

毛心潔醫師強調, 絕大部分的母親只要遵守「依照寶寶需求餵食」的原則, 就能夠分泌出寶寶需要的奶水量, 不必擔心奶水不足的可能性。 毛心潔醫師分享臨床案例, 有位媽咪到泌乳門診看脹奶, 發覺胸部上有個硬塊, 已經2至3天都無法消失, 仔細一問才發現寶寶已經6.5個月大, 採用全親餵的方式, 但每天媽咪仍習慣維持一次的擠奶工作, 即便胸部是軟奶不脹痛的情況, 也是照常擠奶, 因此反而讓母乳供過於求, 也使自己只要水喝太少, 乳腺就會塞住, 由此可知供過於求並不是值得開心的事情。

Advertisiment
如果媽咪擔心臨時出門時寶寶會斷糧, 只要提早幾天每天擠一點, 累積起來夠出門時間喝即可, 所以這位元媽媽不需要每天在寶寶吃完之後額外撥冗擠奶, 讓雙方達成供需平衡較為理想。

哺乳上軌道後, 母親製造的母乳量與孩子需要的母乳量會自然慢慢達成供需平衡, 若是想增加奶量的媽咪, 等寶寶想吃就餵;吃完一邊乳☆禁☆房還想喝奶, 就餵寶寶另外一邊, 吃完一邊不想吃, 就等下一次再讓寶寶喝另外一邊的乳☆禁☆房, 想辦法觀察寶寶的需求, 身體就會達到足夠奶量;但若是奶量供過於求的媽咪, 也是依照寶寶需求餵食, 等餵飽寶寶以後可能仍然覺得胸部脹痛, 這時只要適時擠掉一點,

Advertisiment
讓胸部只要舒服就好, 千萬不要擠到完全軟, 利用這種機制, 告訴身體不用製造這麼多奶水。

職業哺乳媽咪必知

依據《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5條規定, 雇主于女性受僱者分娩前後, 應使其停止工作, 給予產假8星期, 職業婦女務必要在產假期間建立哺乳機制, 毛心潔醫師建議, 在第一個月期間, 就要專心將親餵練習好, 讓身體知道寶寶需要多少的奶量, 因為大部分的寶寶滿月與6個月大時, 需求的奶量差距不大, 所以寶寶在第 1個月時就會卯起來吃, 他必須不停地吃來讓自己長大, 甚至會讓母奶媽媽覺得寶寶怎麼一直不斷地討奶喝。

產後第1個月認不認真餵奶, 決定後續的奶量多寡, 奶量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若是愛擠不擠, 不定時去擠奶,奶量少的媽咪就會固定在奶量少的部分,如果這時候願意認真餵、頻繁餵,奶量才會衝上去。因此,產後第1個月務必做到寶寶想吃就餵,秉持「無限暢飲」的原則,雖然起初幾天日產量連50c.c都沒有,但是到了滿月可以達到每天700至800c.c.,足夠寶寶每日所需,建議媽媽觀察寶寶尿尿及大便次數是否足夠,吸吮乳☆禁☆房時能將脹奶的乳☆禁☆房吃到變軟軟的,並且認真的吞嚥,即可判斷孩子有喝到足夠的奶水;產後第2個月時,就可以開始做返回職場前的準備,定時擠奶冰存於家中。

品嘗喜愛食物追奶‧感受身心愉悅

毛心潔醫師指出,如果不餵奶、不擠奶,單純靠食物想追奶有其困難度存在,但如果今天頻繁的擠奶、餵奶,也許吃了某些東西就會對於奶量有幫助,而什麼東西最能幫忙呢?叫做「開心的東西」,只要哺乳媽媽喜歡吃,吃了以後會很愉快的食物都可以,只要秉持均衡飲食原則皆可,如果為了追奶勉強自己吃不喜歡的東西,身體不開心反而使噴乳反射變差,奶量不增反減。

民間傳說有許多祕方,哺乳媽咪們都可以嘗試看看,重點結果是因人而異,不見得都會有效果,但這些食物通常都具有「高油脂、高蛋白」的共通性。另外,哺乳媽咪每天都要記得補充足夠水分,喝水的量只要記住「口渴就要喝」的原則,不要讓自己覺得口乾舌燥,無論要喝湯、喝水或喝喜歡的飲品都好。

‧食物:地瓜葉、豬腳、肌肉、魚肉、蝦子、蚵仔、海鮮、大豆卵磷脂、榴槤、油炸類、奶製品。

‧湯品:魚湯、雞湯、麻油雞、滴雞精、青木瓜排骨湯、山藥排骨湯、花生燉豬腳湯、酒釀芝麻湯圓、紅豆湯、芝麻糊。

‧飲料:豆漿、牛奶、優酪乳、養樂多、黑麥汁、奶茶、山藥薏仁豆奶、紅棗枸杞茶、玉米鬚水。

許多媽咪擔心會吃到退奶食物,讓奶量瞬間下降,但其實重點不是食物本身,只要依照寶寶需求餵奶,讓擠奶及餵奶過程是很開心的、順暢的,即使真的變少,就讓寶寶多喝一點追回來,但毛心潔醫師提醒,人參、炒麥芽是他聽過最有效的退奶食物,因此哺乳媽咪們千萬小心別誤食。

保持心情放鬆‧切勿陷入數字迷思

觀察臨床上的哺乳媽咪,毛心潔醫師發現,大部分影響奶量的原因都是心情,如果受到眾人支持哺乳的媽媽,沒想太多慢慢擠、慢慢餵,奶量自然而然就會衝上來;反之,總是被質疑母乳量、母乳的營養價值,或是自己給自己很大壓力,就會擠不出奶,甚至太多哺乳媽咪心情不好,在婆家擠奶怎麼擠都擠不出來,出門後心情放鬆就擠出比平常多的分量,所以如果希望哺乳媽媽們奶量豐沛,大家就要多鼓勵,讓媽媽保持心情愉悅。另外,提醒親餵的媽媽們,親餵後擠乳通常只能擠出少量奶水,親餵後只要額外可擠出15至60c.c.,就已經是很厲害的媽咪,千萬不要覺得自己怎麼擠不出奶。

毛心潔醫師也要請哺乳媽媽思考,自己是真的沒奶,還是自以為或擔心奶水不足,只要泌乳顧問或醫護人員一看發現其實奶水豐沛,這些家長通常都是認為嬰兒哭、頻繁吃、吃的時間長就是奶水不足,沒看到實際喝下的奶量就不安心。她再次強調,假設真的想要增加奶量,請先評估有沒有讓嬰兒無限暢飲?嬰兒尿尿大便次數是否足夠?寶寶喝奶有沒有咕嚕咕嚕在喝?不要對奶量數字過於焦慮,避免給自己太大壓力,反而不利於奶量增加,開心哺乳,才能幫助奶量源源不絕。

不定時去擠奶,奶量少的媽咪就會固定在奶量少的部分,如果這時候願意認真餵、頻繁餵,奶量才會衝上去。因此,產後第1個月務必做到寶寶想吃就餵,秉持「無限暢飲」的原則,雖然起初幾天日產量連50c.c都沒有,但是到了滿月可以達到每天700至800c.c.,足夠寶寶每日所需,建議媽媽觀察寶寶尿尿及大便次數是否足夠,吸吮乳☆禁☆房時能將脹奶的乳☆禁☆房吃到變軟軟的,並且認真的吞嚥,即可判斷孩子有喝到足夠的奶水;產後第2個月時,就可以開始做返回職場前的準備,定時擠奶冰存於家中。

品嘗喜愛食物追奶‧感受身心愉悅

毛心潔醫師指出,如果不餵奶、不擠奶,單純靠食物想追奶有其困難度存在,但如果今天頻繁的擠奶、餵奶,也許吃了某些東西就會對於奶量有幫助,而什麼東西最能幫忙呢?叫做「開心的東西」,只要哺乳媽媽喜歡吃,吃了以後會很愉快的食物都可以,只要秉持均衡飲食原則皆可,如果為了追奶勉強自己吃不喜歡的東西,身體不開心反而使噴乳反射變差,奶量不增反減。

民間傳說有許多祕方,哺乳媽咪們都可以嘗試看看,重點結果是因人而異,不見得都會有效果,但這些食物通常都具有「高油脂、高蛋白」的共通性。另外,哺乳媽咪每天都要記得補充足夠水分,喝水的量只要記住「口渴就要喝」的原則,不要讓自己覺得口乾舌燥,無論要喝湯、喝水或喝喜歡的飲品都好。

‧食物:地瓜葉、豬腳、肌肉、魚肉、蝦子、蚵仔、海鮮、大豆卵磷脂、榴槤、油炸類、奶製品。

‧湯品:魚湯、雞湯、麻油雞、滴雞精、青木瓜排骨湯、山藥排骨湯、花生燉豬腳湯、酒釀芝麻湯圓、紅豆湯、芝麻糊。

‧飲料:豆漿、牛奶、優酪乳、養樂多、黑麥汁、奶茶、山藥薏仁豆奶、紅棗枸杞茶、玉米鬚水。

許多媽咪擔心會吃到退奶食物,讓奶量瞬間下降,但其實重點不是食物本身,只要依照寶寶需求餵奶,讓擠奶及餵奶過程是很開心的、順暢的,即使真的變少,就讓寶寶多喝一點追回來,但毛心潔醫師提醒,人參、炒麥芽是他聽過最有效的退奶食物,因此哺乳媽咪們千萬小心別誤食。

保持心情放鬆‧切勿陷入數字迷思

觀察臨床上的哺乳媽咪,毛心潔醫師發現,大部分影響奶量的原因都是心情,如果受到眾人支持哺乳的媽媽,沒想太多慢慢擠、慢慢餵,奶量自然而然就會衝上來;反之,總是被質疑母乳量、母乳的營養價值,或是自己給自己很大壓力,就會擠不出奶,甚至太多哺乳媽咪心情不好,在婆家擠奶怎麼擠都擠不出來,出門後心情放鬆就擠出比平常多的分量,所以如果希望哺乳媽媽們奶量豐沛,大家就要多鼓勵,讓媽媽保持心情愉悅。另外,提醒親餵的媽媽們,親餵後擠乳通常只能擠出少量奶水,親餵後只要額外可擠出15至60c.c.,就已經是很厲害的媽咪,千萬不要覺得自己怎麼擠不出奶。

毛心潔醫師也要請哺乳媽媽思考,自己是真的沒奶,還是自以為或擔心奶水不足,只要泌乳顧問或醫護人員一看發現其實奶水豐沛,這些家長通常都是認為嬰兒哭、頻繁吃、吃的時間長就是奶水不足,沒看到實際喝下的奶量就不安心。她再次強調,假設真的想要增加奶量,請先評估有沒有讓嬰兒無限暢飲?嬰兒尿尿大便次數是否足夠?寶寶喝奶有沒有咕嚕咕嚕在喝?不要對奶量數字過於焦慮,避免給自己太大壓力,反而不利於奶量增加,開心哺乳,才能幫助奶量源源不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