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不少年輕父母十分重視讓孩子從小就培養“世界化”眼光。 這是因為隨著國際交往的日趨密切, 越來越多的爸爸媽媽清醒地認識到, 在新世紀背景下成長的孩子將面臨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 而要想讓他立于不敗之地, 必須對異國文化和歷史擁有全面、深入、準確的了解。 有識之士更是提出:只有讓下一代學會理解不同政治制度、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的民族, 才能與他們和平共處, 從而擁有更大的生存空間。 所以從小就給孩子“世界化”教育, 培養他成為“世界化”公民, 很有必要。 下面就來看看給孩子“世界化”教育的手段。
Advertisiment
在家中掛一幅世界地圖
在家中掛一幅巨型世界地圖。 這個方法看來似乎與低齡兒童并不相稱, 卻是讓孩子隨時了解世界各國的好方法。 給孩子吃日本壽司時, 就引導他在地圖上找到日本, 還可以和孩子比賽, 如果最先在地圖上找到日本, 就將贏得一份小小獎品;在吃西班牙海鮮飯時, 則可以給孩子講講西班牙的斗牛士趣聞, 如果可能再給孩子聽聽活躍的《西班牙斗牛士》舞曲;在吃美國麥當勞快餐時, 也別忘了向孩子介紹美國發達的科技和享譽全球的迪士尼樂園。
學唱各國童謠
爸爸媽媽鼓勵寶寶學唱各國的童謠。 在學唱俄羅斯童謠《紅莓果》時, 就向孩子們指出, 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是最先讓載人火箭飛上太空的國家;在學唱朝鮮童謠《小白船》時,
Advertisiment
不單純學外語
學習外語自然是熟悉世界的一條途徑。 但學習外語的時候不要單純讓孩子只是學外國話, 比如讓孩子學日語的同時, 也學習日本的舞蹈、樂器和民俗。 讓他學英語的時候, 通過閱讀書籍或觀看錄像, 觀察美國人和英國人在生活方式上的某些差異。
為寶寶買個地球儀
倡導孩子觀看“世界旅行”、“國際新聞”等電視節目。 在家中為孩子買一個地球儀, 只要在電視上看到某個陌生國家,
Advertisiment
攜帶寶寶海外觀光
攜帶幼兒遠赴海外觀光。 孩子雖然還不會寫日記, 但他可以用傻瓜相機拍攝照片。 帶孩子舉家出游歸來后, 可以舉辦以孩子拍攝的照片和收集到的紀念品為中心的小型家庭展覽會, 邀請左鄰右舍的小伙伴們和他們的父母前來參觀, 讓孩子感受到見多識廣的榮譽感。
讓寶寶認識各國名人
讓孩子認識世界各國的專家、教授、藝人是認識世界的另一個好方法。
Advertisiment
讓孩子畫世界地圖
學齡前孩子最喜歡的就是涂涂畫畫。 讓熱衷繪畫創作的他畫地圖, 是教他從小心中裝著世界的好方法。 首先告訴孩子我們自己國家的版圖形狀, 讓他畫我國的“雄雞”地圖, 當孩子能比較準確地畫出自己國家的地圖, 就教他畫臨近國家的地圖, 讓孩子的畫筆慢慢伸展, 他在畫地圖的同時, 也就熟悉了不同的國家。 爸爸媽媽不要以為這事情很復雜,
Advertisiment
在寶寶床頭擺放世界知識圖書
爸爸媽媽除了在幼兒床頭擺放不同國家的童話書, 還應該擺放一些可以直觀地了解世界的精美圖書, 比如《各國國旗》《國家地理》等圖文并茂的書籍。 為了滿足孩子們的需求, 出版界也應該編輯、出版一些供幼兒吸收初級世界知識的優秀連環畫、卡通雜志等讀物。 這種幼兒世界知識圖書的普及極為必要。
在幼兒園開收藏展覽
爸爸媽媽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對其他國家的興趣, 和孩子一起收藏不同國家的郵票、明信片、粘紙等他感興趣的小東西。 當收集到一定程度的時候, 可以和幼兒園的老師溝通, 在幼兒園給孩子開一個收藏展覽, 也給其他小朋友認識世界的機會。 如果幼兒園的小朋友都能參與這樣的收藏和展覽,孩子的日常交流就會是“你的日本粘紙”、“我的瑞士明信片”、“他的意大利郵票”等內容,這樣很容易在他們的“小社會”形成世界化的氛圍。
給孩子創造機會結識外國朋友
爸爸媽媽可以帶孩子去有英語角的地方,讓孩子向外語流利的大朋友學習,鼓勵孩子用簡單的外語和外國朋友直接交流。另外積極關注政府舉辦的“青少年海外交流活動”,為孩子爭取參觀訪問其他國家的機會。不要以為孩子小不能適應“出國生活”,據有關方面介紹,國外來中國參觀的“幼兒團”平均年齡僅4.8歲。
在植物園、動物園中認識世界
動物園、植物園是孩子最感興趣的地方。一般動物園、植物園都會注明某種動物或植物產自何地,有哪些特性。爸爸媽媽在對所見植物的自然講解中,讓孩子了解當地的氣候和特產。當孩子看到威猛雄壯的非洲獅子,就順勢向他講非洲的干燥少水特性,當他看到笨拙可愛的企鵝,就告訴他南極的氣候,你甚至可以告訴他,那里有一個愛斯基摩民族。讓孩子在點點滴滴的世界知識積累中,掌握許多不同國家的自然風貌和風土人情。
和孩子一起上網
internet是把孩子和世界連接起來的最快速的紐帶。有些爸爸媽媽把網絡當成洪水猛獸,害怕網絡上的信息會污染孩子的生活,但是在我們這個時代,孩子不可能與網絡隔離,與其阻止,不如疏導。經常就某個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和孩子一起上網,查詢相應的信息和知識,把網絡當做認識世界的工具。
如果幼兒園的小朋友都能參與這樣的收藏和展覽,孩子的日常交流就會是“你的日本粘紙”、“我的瑞士明信片”、“他的意大利郵票”等內容,這樣很容易在他們的“小社會”形成世界化的氛圍。給孩子創造機會結識外國朋友
爸爸媽媽可以帶孩子去有英語角的地方,讓孩子向外語流利的大朋友學習,鼓勵孩子用簡單的外語和外國朋友直接交流。另外積極關注政府舉辦的“青少年海外交流活動”,為孩子爭取參觀訪問其他國家的機會。不要以為孩子小不能適應“出國生活”,據有關方面介紹,國外來中國參觀的“幼兒團”平均年齡僅4.8歲。
在植物園、動物園中認識世界
動物園、植物園是孩子最感興趣的地方。一般動物園、植物園都會注明某種動物或植物產自何地,有哪些特性。爸爸媽媽在對所見植物的自然講解中,讓孩子了解當地的氣候和特產。當孩子看到威猛雄壯的非洲獅子,就順勢向他講非洲的干燥少水特性,當他看到笨拙可愛的企鵝,就告訴他南極的氣候,你甚至可以告訴他,那里有一個愛斯基摩民族。讓孩子在點點滴滴的世界知識積累中,掌握許多不同國家的自然風貌和風土人情。
和孩子一起上網
internet是把孩子和世界連接起來的最快速的紐帶。有些爸爸媽媽把網絡當成洪水猛獸,害怕網絡上的信息會污染孩子的生活,但是在我們這個時代,孩子不可能與網絡隔離,與其阻止,不如疏導。經常就某個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和孩子一起上網,查詢相應的信息和知識,把網絡當做認識世界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