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送給孩子禮物多,快樂就越多!

西方的耶誕節和國內的春節, 已經成了孩子們的收禮季:耶誕節收禮物, 春節收紅包。 即便平時, 他們也不缺禮物來源, 尤其是80後組建的家庭——爺爺奶奶, 外公外婆, 爸爸媽媽, 6個大人1個孩子, 大人們都竭盡所能地希望孩子快樂, 於是禮物越送越多, 紅包越封越大。

可是這樣, 真的好嗎?

禮物多, 帶來3大問題

加拿大有一位叫做瑪姬·瑪曼(Maggie Mamen)的兒童心理學家, 曾經是兒童醫院的醫生, 後來在大學裡教授特殊兒童與兒童發展課程。 她是一位充滿活力的母親, 也是以幽默著稱的臨床心理學博士, 有20多年工作經驗,

Advertisiment
活躍於雜誌、電臺與電視節目, 宣導父母與教師思考孩子的權利及教育倫理, 帶起了一股反思熱潮。 在兒童收受禮物這個問題上, 她的觀點是——如果一次性給孩子過多的禮物, 極可能帶來至少3種負面影響:

習慣收取, 缺乏感激 孩子對禮物可能會產生無止境的期望, 不會對已經得到的心存感激。

攀比心理 努力給孩子最好最多的禮物, 等於向他們傳遞一個危險資訊:愛是用禮物的品質和數量來衡量的。

刺激過多 研究表明, 當一次接觸多樣東西的時候, 孩子可能會失去關注點。

有時候, 慷慨不是好事

記得第一次在美國過耶誕節, 兒子還不滿5歲, 非常相信童話。 我和其他媽媽一樣, 給他講聖誕老人派送禮物的故事, 陪他給聖誕老人寫信表達他的期望,

Advertisiment
然後再從玩具店、網店買回各種禮物包裝“窩藏”好。

平安夜時, 我把所有禮物拿出來準備擺放在聖誕樹下。 先生很奇怪, 問為什麼這麼多, 明明兒子寫信只要求了一個而已。

我解釋說有些是我送的, 有些是他送的, 還有些是聖誕老人給兒子的意外“驚喜”——多送了他幾個。

“你這樣會把孩子寵壞的。 ”先生當場表示反對, 並給出他的建議:留下一半, 作平時獎勵之用。

開始我認為, 先生有點小題大做。 但仔細想了想, 覺得有道理。 家長總是熱衷於為孩子編織“聖誕老人很慷慨”的童話, 我們希望看到孩子燦爛無邪的笑臉。 但是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做法, 其實很有問題。

沒了苦, 快樂也會乏味

比如, 我曾經遇到過這樣兩個例子。

Advertisiment
一次是耶誕節去朋友家, 當我把包裝好的禮物拿出來時, 朋友的孩子很失望:“啊?只有一個啊?”

另一次是幾家人一起聚會, 主人家的孩子面對著一屋子的禮物, 拆一個, 玩兩下放一邊, 重新打開一個, 玩一小會兒, 又放下了, 最後竟然抱怨“很無聊”, 因為“沒有好玩的禮物”。

這些孩子, 一定是已經習慣了聖誕老人以及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身邊所有人的慷慨。

其實, 孩子內心那種快樂的生成機制, 很多家長不瞭解。 作為父母, 我們不願意孩子受苦, 尤其是在物質方面, 總是盡自己的能力給他們最好的;但往往沒想到, 這種物質的給予, 最終卻成為孩子得到快樂的“絆腳石”。

道理很簡單:快樂往往是相對的, 苦與樂是一對平衡體。

Advertisiment
沒有苦的存在, 一部分樂也會如白開水一般無色無味;沒有經歷過苦, 就無法體會有品質的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