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逆商,孩子勇往直前的“黃金正能量”

逆商, 又稱為挫折商, 逆境商。 它衡量孩子直面任何挫折和失敗的能力。 事實證明:逆商培育, 將為孩子打開通往專注創新、不懼怕犯錯、不畏懼失敗的視窗, 更能讓孩子在未來有形無形的競爭中勇敢“亮劍”, 越挫越勇。

在技術更新換代迅速, 知識更加多元、交融的今天, 孩子未來事業的成敗、人生的成就, 不僅取決於他的智商、情商, 也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他的逆商。 然而, 現代社會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挑戰, 任何人包括孩子也都無法避免遭受挫折的經歷。 尤其在父母溺愛中成長起來的孩子, 多數存在著依賴、敏感、不願承受困難、不能接受批評的情況,

Advertisiment
只要遇到一點挫折, 就容易半途而廢, 甚至一蹶不振、走向極端, 令父母束手無策。 究其原因, 就在於孩子的逆商低, 缺乏應對困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那麼, 何為逆商教育?其實, 逆商教育就是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正確面對挫折, 並能夠有能力調整自己的心態, 激發潛能, 以達到讓孩子切實掌握技能、磨煉心智的目的。 幼兒階段是孩子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 品質、態度、情感都在這一時刻建立雛形。 這個階段裡,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 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挫折鍛煉和逆商培育, 都能夠為孩子日後正確、積極的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和問題奠定基礎。

0歲開始逆商培養

從小潛移默化地讓孩子在人際關係和日常生活中獲得承受挫折的能力,

Advertisiment
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訓練內容, 例如延遲滿足, 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 勇於承認錯誤等。 父母可以對照自家孩子的年齡階段, 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的逆商:

0~1歲:積極與孩子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 培養孩子的信任感。

2~3歲: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及自信心, 並遷移到以後的生活中去。

4~5歲:培養孩子心理的獨立性, 鼓勵孩子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 只在需要時適當説明。

5歲以上:培養孩子的求知欲, 引導孩子獨立思考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引導孩子正確認識和理解挫折

對於2~5歲的孩子來說, 他對事物的認識都是具體而形象的。 父母可以為他提供一些經歷挫折而後成功的動畫片或繪本。

Advertisiment
或父母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給孩子講一講自己或身邊人經過失敗而成功的小故事, 並重點描述主人公的心理變化過程。 通過這些真實可感的事例, 讓孩子直觀地瞭解事物發展的過程, 真切地感知和瞭解經歷挫折和失敗的感受究竟是怎樣的, 從而讓孩子漸漸對挫折建立起初步的認知和感受。

給孩子面對現實的機會

孩子都懷有強烈好奇心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 父母可以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和集體運動開始, 例如收拾家中物品、鋪床疊被、參加兒童比賽等, 給他自我展現的機會。 並在確保孩子安全的情況下, 鼓勵他勇於去嘗試做力所能及的事, 無論是快樂、失望, 還是痛苦, 都勇於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去經歷。

Advertisiment
讓孩子意識到成功的喜悅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礎上的, 同時也讓他知道有許多事情“我能做好”“我可以再來一次”, 即使遇到坎坷和自己預期不同的事情也不畏懼, 給孩子補充心智的能量和從頭再來的勇氣。

無需人為設置過多障礙

無需人工設障, 其實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充滿了各種挫折。 做某件事, 能力達不到, 隨時需要依賴父母的説明。 在群體中, 玩具被小朋友搶走了, 被幼稚園的老師批評等等, 這些其實都是逆商教育的好機會。

但無論對大人還是孩子來說, 挫折都是一種消極的情緒體驗, 過多的挫折, 會使人失去自信心, 變得自卑和軟弱, 產生嚴重的挫敗感、恐懼感, 最後對目標失去興趣,

Advertisiment
甚至導致某些心理疾病。 因此, 父母無需再人為地給孩子製造機會去經受“磨難”, 例如把孩子送進“挫折教育訓練營”等, 給孩子帶來過多的挫敗感。 只要在孩子遭遇挫折時, 正確引導, 並且一起面對就好。

破除孩子的依賴性

很多孩子遇到困難就退縮, 就在於他對父母有依賴性, 認為無論做什麼爸媽都會幫我解決。 父母無法永遠為孩子遮風擋雨, 因此, 當孩子面對挫折、失敗時, 要教會孩子自己面對, 處理情緒, 學會解決問題, 認識自我, 進而更加堅強和有韌性, 使孩子有足夠的能力去面對未來各種各樣的挑戰, 去適應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

例如, 當孩子學習或生活中碰到難題退縮說, “媽媽, 我不行”時, 父母一定要在第一時間鼓勵孩子, 從克服簡單一點的問題開始,循序漸進,讓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增強。這樣,孩子在學習自己解決問題和學習自己照顧自己的過程中,會把新的情景作為一種挑戰。這樣既增長了的能力,又使他在用自己的能力去創造和嘗試各種結果的過程中變得更加自信,這種經歷也會使他漸漸不懼怕挫折和日後新的問題。

適度提供鼓勵和幫助

孩子遭受失敗和挫折,應該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戰勝它,但這並不意味著父母要一味地冷眼旁觀,任憑孩子經受考驗、一再失敗,這很容易使孩子喪失信心和勇氣,從而自暴自棄。父母應更多地關注孩子的感受與情緒,一旦他有挫敗感,及時跟他溝通,給孩子提供他表達挫敗感的機會,並引導孩子看到事件背後積極的意義。

父母可以判斷困難和挫折的程度,並通過恰當的方式,傳遞給孩子一些解決矛盾、克服困難的方法,鼓勵孩子繼續想辦法解決問題。這種幫助會帶給孩子一種心理上的支持,使孩子從父母身上獲得足夠的心理能量,將來就會更加勇敢地去面對各種挫折,並學會以同樣的方式去關心他人,給他人提供正向心理的支援和幫助。

從克服簡單一點的問題開始,循序漸進,讓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增強。這樣,孩子在學習自己解決問題和學習自己照顧自己的過程中,會把新的情景作為一種挑戰。這樣既增長了的能力,又使他在用自己的能力去創造和嘗試各種結果的過程中變得更加自信,這種經歷也會使他漸漸不懼怕挫折和日後新的問題。

適度提供鼓勵和幫助

孩子遭受失敗和挫折,應該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戰勝它,但這並不意味著父母要一味地冷眼旁觀,任憑孩子經受考驗、一再失敗,這很容易使孩子喪失信心和勇氣,從而自暴自棄。父母應更多地關注孩子的感受與情緒,一旦他有挫敗感,及時跟他溝通,給孩子提供他表達挫敗感的機會,並引導孩子看到事件背後積極的意義。

父母可以判斷困難和挫折的程度,並通過恰當的方式,傳遞給孩子一些解決矛盾、克服困難的方法,鼓勵孩子繼續想辦法解決問題。這種幫助會帶給孩子一種心理上的支持,使孩子從父母身上獲得足夠的心理能量,將來就會更加勇敢地去面對各種挫折,並學會以同樣的方式去關心他人,給他人提供正向心理的支援和幫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