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愛護自己的孩子, 這是母雞都會做的, 但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藝術。 ”特別是家庭教育環節, 父母更應該警言慎行。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 積極向上, 但實際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 我們的一些習慣和態度, 卻在悄悄把孩子“變笨”。
01.過早讓孩子接受早教
學拼音漢字, 學英語連珠心算, 4-5歲的幼兒上起了小學1-2年級的課程, 每天回家後還要做個把小時的作業。 同時, 業餘時間還要學習音樂、舞蹈、書法、繪畫等技能……這些現象在新生家庭中越來越普遍。
家長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心情,
Advertisiment
與其過早讓孩子處在超前教育機械讀、寫、背的學習狀態中, 倒不如少點功利心, 多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鼓勵孩子結交新朋友, 多讀符合年齡層次的繪本和故事書, 這才是我們這個階段應該做的事。
02.家長沒有閱讀的習慣
孩子在家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的原因是:孩子學習著, 家長卻沉迷在電視和手機的世界裡, 沒有提供給孩子良好的學習環境, 長期如此, 孩子也必定不會對書本感興趣。
孩子最早堅持閱讀習慣的動機,
Advertisiment
真正讓學習動起來, 家長也要不斷學習。 但生活中肯花心思陪養孩子閱讀習慣的家長卻不多, 能一起堅持親子共讀的習慣就更少了。
03.經常誇孩子“你真聰明”
很多父母認為, 誇孩子聰明, 可以讓他更加自信。 於是, 經常把“真乖真聰明”掛在嘴邊, 不管孩子表現如何。 然而兒童心理學家認為, 經常誇孩子聰明, 反而會使孩子的表現越來越差。
長期如此, 會使孩子輕視努力的很重要性, 面對挑戰, 第一想法會考慮要不要放棄,
Advertisiment
可以說, 過多的聰明暗示和“你真笨”是一個道理, 會把這些話信以為真。 所以, 與其誇孩子“真聰明”, 不如實實在在地稱讚孩子努力、專注、堅持等品質。 讓他明白:自己已經盡全力了, 下次仍然會很積極地去接受這樣的挑戰。
04.習慣讓孩子多吃一口
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孩子吃飽了要出去玩, 家長端著飯碗在後面追, 嘴裡說著:“別跑了, 再吃一口, 把最後一口吃了再玩。 ”有的父母還會誘哄著讓孩子再吃點, 長高個, 或者給糖果, 買玩具。
但孩子胃口好, 吃得越多, 並不代表身體越健康, 反而會讓他行動變得遲緩, 必然引起語言、思維、記憶、想像等大腦智慧區域的抑制,
Advertisiment
所以 “要想小兒安, 三分饑與寒”, 從今開始, 千萬不要讓孩子吃太多, 保證七分飽就可以了。 同時, 早餐品質也與智力發展關係密切, 早餐不但要吃, 而且要吃好。
05.父母熬夜, 孩子陪同
前幾天,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得主, 發表了一篇關於“生物鐘”的文章, 其中提到:家長愛看午夜電視, 或讓孩子陪同玩, 經常熬夜、晝夜顛倒, 不僅可能導致肥胖症和抑鬱症等精神疾病, 甚至猝死, 還會對大腦智力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8-18歲的青少年在晚上9點後, 會接觸至少2種電子設備更難進入睡眠。 最後發現, 8點前上床睡覺的孩子, 擁有8-10個小時睡眠時間, 第二天精神飽滿, 注意力集中, 學習成績能提升10%左右。
Advertisiment
所以說, 對抗熬夜的唯一方法就是不熬夜, 督導孩子早點睡覺。 如果家長要看電視, 可以回臥室看, 不要影響孩子。 如果家裡空間有限, 孩子在睡覺, 大人在看電視, 可考慮買一個無線的耳機, 自己能享受, 又不影響他人。
父母是影響孩子最深的老師, 一言一行, 一舉一動, 全都被孩子模仿著, 身教重於言教, 當你看到孩子身上壞毛病時, 一定要先自檢。
所以, 為了孩子的正確言行的建立和好性格, 請改正自己的壞毛病, 以正確得體的言行和品德展現在孩子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