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家長們要學會自己辨別
出生未滿28天的初生嬰兒被叫做新生兒, 這個階段的寶寶生病時家長最容易上火、擔心的, 新生兒常見的病症有大有小, 家長們要學會自己辨別, 有些疾病只要護理好就會恢復, 而有些需要慢慢來治療, 更有一些是分秒必爭的, 今天跟大家科普幾種新生兒常見疾病。
5種新生兒常見疾病:
1.黃疸——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
在生後2~3天起出現並逐漸加深, 在第4~6天為高峰, 第2周開始黃疸逐漸減輕。
顏色黃色, 黃疸主要分佈在面部及軀幹部, 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無明顯的黃疸。
Advertisiment
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在第2週末基本上消退, 早產兒黃疸一般在第3周內消退。
小兒體溫正常, 食欲好, 體重漸增, 大便及尿色正常。
病理性黃疸:
黃疸出現過早:足月兒在生後24小時以內, 早產兒在48小時以內出現黃疸。
黃疸進展快, 即在一天內加深很多;
黃疸持續時間長(足月兒超過2周以上, 早產兒超過3周)或黃疸消退後又出現;
2.新生兒肺炎——吸入性肺炎(羊水、胎糞、乳汁)、感染性肺炎(宮內感染和出生後感染)
新生兒得肺炎除了氣急、萎靡、少哭、拒哺之外, 還有口吐白色泡沫, 口周三角發青、呻吟及點頭呼吸。
判斷是否患了肺炎最簡單的辦法有兩種:
數呼吸:當小於兩個月的嬰兒, 在安靜狀態下每分鐘的呼吸次數大於或等於60次,
Advertisiment
觀察胸凹陷:小於兩個月的嬰兒吸氣時可見到胸壁下端明顯向內凹陷。 是由於患肺炎時, 孩子需要比平時更用力吸氣, 才可完成氣體交換所致。
3.鵝口瘡
由黴菌引起的, 乳☆禁☆頭、手指及皮膚感染, 尤其是奶嘴污染。 症狀, 出生後不久在口腔粘膜上出現白色點狀或片狀膜, 很象奶凝塊。
交叉感染:寶寶服用抗生素都可能引發鵝口瘡, 寶寶可能會把鵝口瘡傳染給媽媽;媽媽服用抗生素也可能導致乳☆禁☆頭酵母菌感染, 再通過哺乳傳染給寶寶。
治療:用紗布蘸茶水輕輕揩去白膜, 塗1:10萬制黴菌素甘油或1%龍膽紫溶液, 效果較好。 口腔粘膜千萬不可挑破, 以免細菌侵入, 造成局部化膿, 引起敗血症。
Advertisiment
預防:母親喂乳前, 要洗淨乳☆禁☆頭或餵奶用品, 奶嘴要煮沸消毒。
4.新生兒臍炎:
護理方法:
勤換消過毒的尿布, 防止糞便尿液污染。
潔淨的環境, 所用的床上物品、內褲、毛巾及嬰兒尿布等, 以抗菌織物製成的為好。
寶寶得了臍炎後, 輕:3%雙氧水沖洗局部, 洗淨後塗絡合碘;或用增效聯磺片研成細末, 撒在肚臍上, 並注意保持局部乾燥。
預防:
孕婦在產前要防治感染性疾病;
分娩過程中執行無菌操作;
斷臍後的一周內要護理好臍部, 保持局部乾燥和清潔衛生:
5.新生兒淚囊炎
孩子眼淚汪汪、眼屎多, 每天在孩子患眼的鼻樑側按由上向下的順序進行適度的淚囊區按摩, 每天2-4次。
讓眼科醫生為孩子反復進行淚管沖洗。
下麵4種疾病很危險,
Advertisiment
新生兒顱內出血——由產傷或缺氧引起的嚴重疾病, 早產兒多見。
早期:是煩躁、尖叫、拒奶、痙攣、角弓反張, 雙眼凝視。
晚期:嗜睡、拒哺, 全身鬆弛癱瘓, 面色蒼白, 四肢冰冷, 最終昏迷。
後果:顱內出血一般預後不好, 大多於一周內死亡, 倖存者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 如腦積水、腦炎、癲癇以及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
新生兒敗血症——細菌侵入血液後就可引起敗血症。
原因:如羊膜早破、滯產、助產過程消毒不嚴, 出生以後皮膚粘膜破損都是引起敗血症的常見原因。
表現:為不吃、不哭、不動, 早期不易發現, 等進一步發展嗜睡、抽痙, 合併核黃疸或腦膜炎時, 已為時過晚。
新生兒窒息——宮內窒息、分娩過程窒息以及娩出後窒息。
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跟敗血症一樣由於感染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