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孩子很難掌握“陌生人”的概念:對他很和藹、給他糖果陪他玩的人和一個不苟言笑的員警叔叔, 哪個是陌生人較難區分。 與其簡單灌輸這句話, 不如告訴他一些具體場景“如果你不認識的人給你糖果要送你回家怎麼辦?”問問他自己的處理方法, 並給予肯定和指導。
2、“不好好吃完晚飯就沒點心吃”
與其使用雙重否定句加大孩子的理解難度, 不如這樣:“我們一起把晚飯吃完, 然後吃甜點, 怎樣?”會給孩子更正面的感覺, 或者加入一些比賽的概念看看誰先吃飯, 這對孩子很有效。
3、“沒錢,
Advertisiment
這是家長最簡單有效的解決孩子購買欲的方法, 但建立一個窮困潦倒或者財務管理失敗的家長形象應該不是你想要的吧。 其實你現在的經濟不安全感有不少都是小時候被父母用這句話嚇唬出來的。 換個說法就好“我們要攢錢買更重要的東西”, 如果孩子還要繼續追問, 就趁機給他上一節金融學和財務管理課。
4、“快點!”
小朋友和父母的時間觀念是不同的平行世界的, 這個時候你無論是著急還是催促都只能帶來更多的壓力和對立感, 比起簡單的兩個字, “我們要抓緊”可以把你們劃到一個陣營裡。 “我們比一下誰能最快收拾好出門”則讓這一切變得好玩一些。
5、“沒事, 沒事。 ”
孩子磕破膝蓋, 開始哭, 很多家長確認不是很嚴重之後就喜歡這樣告訴孩子“沒什麼事”。
Advertisiment
6、“做的好。 ”
父母總覺得應該多鼓勵孩子, 但是粗糙的誇獎只讓孩子們將父母的認可而非自己的興趣作為目標。 如果父母們希望讓孩子未來更獨立而不是更在乎別人怎麼看, 那麼可以將一句話誇獎改為有具體內容的肯定, 比如不要說“踢得真好”而是“剛才你助攻的不錯, 和隊友的配合很默契”。
7、“小心!”
當你注意到孩子正爬到高處做一個危險動作, 這句話往往就會脫口而出, 不過同時孩子會因為你的話而注意力分散,
Advertisiment
8、“我來幫你。 ”
看孩子費勁地搭積木或者拼拼圖, 會讓家長忍不住去幫一把, 不過這會讓孩子養成尋求你幫助的習慣, 而降低孩子的獨立性。 如果出現了問題, 嘗試用引導性的問題來幫助他, 比如“你覺得大的積木應該在上面還是下面呢?為什麼啊?我們試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