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需要掌握不同的能力, 而這些能力分為主要能力、次要能力以及附屬能力。 其中, 有3種能力, 即使孩子讀了萬卷書也不一定學得來, 卻對他們的人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核心競爭力
上週末, 我和一位家長私下裡溝通了許久。 這位母親說她經常打麻將, 對孩子不管不顧, 家庭收入穩定。 卻不希望孩子考大學, 只想讓他有個學習態度就足夠了。
但每次看到孩子學習成績排在倒數, 又開始糾結要不要孩子上大學?在此期間, 孩子沉迷遊戲, 家長又放任不管。 不知不覺間, 孩子已然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Advertisiment
聽到這, 筍乾老師答道:“雖然上大學不是唯一出路, 但有的讀的時候就要珍惜。 例如, 馬雲先後考過3次大學才如願以償, 大學期間努力學習去創造才得以有今天的成就。 ”
即使是那些早期放棄大學的創業者, 後期還是會選擇利用其他手段來充盈自己的學識。 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有更多發展的可能性, 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做到極致成為競品, 得以在殘酷的社會中去角逐。
追求卓越, 成功自然就會尾隨而至。 只有通過不斷發現並提升個人核心競爭力, 這種能力才能真正屬於我們。
其實, 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則是持續的學習、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綜合。
Advertisiment
有了核心競爭力, 無論在哪裡, 孩子都將是集體裡不可替代的角色。 所以, 真正值錢的, 是孩子的核心競爭力。
認清現實的能力
小時候, 我們也經常做白日夢, 夢想成為一名員警、宇航員、醫生、明星......但最後它依舊是夢, 那是因為我們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 或者是被迫去扛起生活重擔。
“自己不考大學也能照樣掙大錢?——相當於, 某些大學生想找一份“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 將其視為“金扁擔”。 筍乾老師承認世界上有這樣的工作, 看似美好, 實則荒謬且虛無, 不但不多還不屬於你。
換句話說, 所有“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 就算給你去做,
Advertisiment
其實, 筍乾老師也有很多小學、初高中的同學, 起初也覺得不上大學沒什麼?但工作以後, 崗位競爭的現實標準是:文憑, 就連工資起點也因此而不同。
現在的他們每次同學聚會就在後悔, 當初沒能看清現實。 不乏嫌棄自己文化低, 現在連孩子的作業都不會, 發誓再也不想讓子女像父母一樣, 活得艱難。
所以, 孩子必需要考慮的現實問題是: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它對我的人生有什麼轉變?它真的能改變我的現狀嗎?它是我能潛心去繼續學習的對象嗎?當我進入這個領域, 我是否真能適應激烈的競爭?
Advertisiment
當然, 也並非每個人都有能力認清現實, 哪怕是簡單的現實。 但最起碼孩子要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麼?
求知欲
俄羅斯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禁☆學習, 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
提起它, 不由讓人想起另一個故事:約納特出生在耶路撒冷的一個貧困家庭。 父母沒有太多文化, 卻盡心盡力為她提供良好的教育。
有一次, 她在研究核糖體結構時, 實驗的苦難程度差點讓她放棄, 同行也不看好她。 但正是好奇心和對自然奧秘的求知欲使她知難而行, 並經過20年代的努力終成正果, 她因此獲得諾貝爾化學家, 被稱為“居里夫人。 ”
其實, 這世界上有95%的創新成果, 都是基於人們對自然規律, 以及自我發展規律的求知欲,
Advertisiment
可以說, 求知欲是成才的原動力, 它是孩子自我發展的一種認知需求和欲望。 有別於好奇心, 它表現為人堅持不懈地探求知識的活動。
兒童在5-6歲時, 初步的求知欲開始出現。 但求知欲並非跟隨年齡的增長自然提高, 它需要父母正確的引導和培養。 比如課外活動的方式, 激發孩子的興趣, 營造出探索知識的情景和條件去培養求知能力。
這時, 有人會說:“求知欲強的人, 也會沉迷遊戲。 ”但是, 他們有個明顯的區別:他們會成為手機的主人, 懂得有節制帶有目的性的玩遊戲, 並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不是活在虛擬世界的幻想裡。
只有渴望獲得知識, 才能不斷接受新的資訊, 才能不斷攀爬科學的頂峰。
其實,求知欲和核心競爭力,是基於認清現實上實現的,雖然它們與學習有關,但並不是讀書能學來的。而是孩子需要通過自身內化於外的一種天生本能。
其實,求知欲和核心競爭力,是基於認清現實上實現的,雖然它們與學習有關,但並不是讀書能學來的。而是孩子需要通過自身內化於外的一種天生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