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些動作最傷寶寶耳朵 不要再做了

生活中一些看似再平常不過的細節, 如果做錯了, 都可能對寶寶的耳朵造成傷害。

1、經常給孩子掏耳朵

寶寶的耳朵裡面長耳屎了, 很多媽媽會控制不住給寶寶掏, 管它是棉簽還是掏耳勺, 只要能把寶寶的耳屎掏出來, 那就毫不猶豫地往裡塞。

實際我們給寶寶掏耳朵時, 並不像給自己掏那樣能有明確的感受。 用棉棒給寶寶掏耳朵, 你只是憑藉自己的感覺來判斷深淺、方向, 很有可能將耳屎推向深處, 造成聽力下降, 甚至損壞耳膜。

建議媽媽們, 不要有強迫症, 如果看到寶寶的耳屎流出耳道外了, 輕輕用毛巾或紙巾清理乾淨即可。

Advertisiment

不要試圖把棉簽或其他東西伸進去, 絕大多數情況下, 人的耳屎是可以自行排出的。 比如說, 咀嚼、張口或打哈欠等活動, 就能幫助耳屎自行排出耳道。

如果孩子耳道內的耳屎過多影響到聽力了, 還是上醫院讓醫生來處理吧!

2、拍打寶寶的臉

有些爸媽在逗樂寶寶時, 會拍拍寶寶的身體鬧著玩, 但千萬要注意別拍打寶寶的臉, 以免刺激到耳膜。

也注意別讓其他孩子拍打寶寶的臉, 因為孩子往往不知輕重, 有時下手重了, 會直接傷害到耳膜, 造成寶寶的聽力受損。

3、長時間處於噪音大的環境中

美國兒科學會明確表示噪音對胎兒和寶寶都是有傷害的!

並且, 噪音對人的傷害, 往往是漸進式的,

Advertisiment
潛移默化的:起初我們只是覺得聲音有點大, 可能不當回事。 慢慢地我們適應了這樣的環境, 聽力就會逐漸下降, 要是聲音不夠大, 我們就可能聽不見了。

這點對孩子尤其要注意, 嬰幼兒還不會說話或不善於表達, 這時噪音對他們的危害, 他們是說不出來的!

因此, 想要保護寶寶的聽力, 務必不能讓寶寶長時間處於噪音太大的環境中。

4、用力擤鼻涕

寶寶感冒流鼻涕時, 很多媽媽會用兩個手指捏住寶寶兩側的鼻翼, 讓寶寶用力將鼻涕擤出。 然而這樣做受傷的往往不是鼻子, 而是耳朵。

因為鼻子和周圍的器官是連通的, 用這種方法幫孩子擤鼻時, 鼻腔的病菌在壓力的作用下經耳咽管侵入鼓室, 輕則引起暫時性耳堵塞脹悶感(這種感覺相信我們媽媽都曾有體會),

Advertisiment
重則導致耳痛、中耳炎, 甚至鼓膜穿孔膿液外流, 聽力下降等。

正確做法是:讓寶寶的身體稍微前傾, 用手指按住一側鼻孔, 稍用力向外擤出對側鼻孔的鼻涕, 用同樣方法擤另一側。

5、耳朵進水處理不當

正值夏天, 很多孩子喜歡到戶外游泳, 或者洗澡的時候喜歡在浴室裡面玩水, 難免會出現耳朵進水的情況。 如果孩子的耳朵進水了, 處理不當也可能會出現耳朵發炎等情況。

大一點的孩子耳朵不舒服時, 可能會說自己耳朵疼、脹, 或者有“嗚鳴”聲;但小一點的寶寶還不會表達, 只能搖頭哭鬧或用手抓耳朵。

如果孩子有這些表現, 媽媽就要警惕孩子可能患了中耳炎。 可以看看孩子的耳朵,

Advertisiment
如果裡面的鼓膜又紅又腫, 多半患了分泌性中耳炎, 應及早帶孩子就醫。

孩子耳朵進水應該這樣做

1、用幹毛巾或紙巾, 把外耳廓的水全部蘸幹, 輕輕將乾淨的棉球放在寶寶的耳道外, 讓寶寶的頭向入水一側傾斜, 讓棉球自動把水吸出, 等棉球潮濕後就將它拿出來。

2、大一點的孩子, 可以指導他把頭側向一邊, 使進水的耳朵向下, 將耳朵向後上方拉, 單腳跳, 借用重力使耳道中的水流出。

3、還可以把手掌緊貼孩子的耳根, 然後快速鬆開, 連續數次, 將水“吸”出來。

6、隨意使用抗生素等藥物

孩子發燒感冒時, 很多媽媽會根據“個人經驗”給他服用藥物, 或者不遵醫囑服藥, 隨意加大或減少藥物的劑量。 殊不知這樣做的風險非常大, 嚴重時會直接傷害到聽力神經

提醒媽媽們一句,

Advertisiment
藥沒吃對, 孩子受到的傷害比疾病本身對孩子的傷害還要大得多!

此外, 我們的家裡並不需要常備各種抗生素或者其他藥物, 用藥一定要遵醫囑, 切勿按個人經驗隨意使用。

7、提捏鼻子

“孩子的寶寶鼻子扁, 經常捏捏, 鼻子就會長得挺。 ”這是我們的傳統觀念。 同許多舊觀念一樣, 這樣做非但起不了作用, 還會損害寶寶的健康。

幼兒的鼻腔粘膜嬌嫩、血管豐富, 常捏孩子的鼻子, 會損傷粘膜和血管, 降低鼻腔防禦功能, 從而容易被細菌、病毒侵犯, 導致疾病的發生。

另外, 幼兒的耳咽管較粗、短、直, 位置也比成人低, 亂捏鼻子還會使鼻腔中的分泌物通過耳咽管進入中耳, 引起中耳炎。

8、吸入“二手煙”

滲出性中耳炎是兒童中耳炎中的一種特殊類型,多見於2~6歲的兒童,是造成聽力損害的一個重要因素。究其癥結,就在於香煙中的有害物質對兒童嬌嫩的中耳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使中耳內分泌的黏液增加、變稠,也使咽鼓管不通暢,從而造成中耳內積液,聽力隨之下降。時間長了,黏稠的積液會造成鼓膜粘連,發生傳導性耳聾。

爸爸要戒煙,至少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吸煙,也不要在孩子經常活動的室內吸煙,以杜絕“二手煙”之害。

9、躺著餵奶

小寶貝腸胃發育不完善,加上進食時吞進一些空氣,故在餵養過程中或餵食後不久,常常會反胃,致使食道或胃裡的食物反流入咽喉、口腔或鼻腔中。如果這時孩子處於平臥位,這些被污染的反流物就很容易通過咽鼓管侵入耳內,引起耳內黏膜發炎。

媽媽餵奶要有一個好體位,如斜抱位、半臥位或坐位都可以,不可圖省事而將孩子平放于床上餵食。(參考網站:太平洋親子網)

滲出性中耳炎是兒童中耳炎中的一種特殊類型,多見於2~6歲的兒童,是造成聽力損害的一個重要因素。究其癥結,就在於香煙中的有害物質對兒童嬌嫩的中耳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使中耳內分泌的黏液增加、變稠,也使咽鼓管不通暢,從而造成中耳內積液,聽力隨之下降。時間長了,黏稠的積液會造成鼓膜粘連,發生傳導性耳聾。

爸爸要戒煙,至少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吸煙,也不要在孩子經常活動的室內吸煙,以杜絕“二手煙”之害。

9、躺著餵奶

小寶貝腸胃發育不完善,加上進食時吞進一些空氣,故在餵養過程中或餵食後不久,常常會反胃,致使食道或胃裡的食物反流入咽喉、口腔或鼻腔中。如果這時孩子處於平臥位,這些被污染的反流物就很容易通過咽鼓管侵入耳內,引起耳內黏膜發炎。

媽媽餵奶要有一個好體位,如斜抱位、半臥位或坐位都可以,不可圖省事而將孩子平放于床上餵食。(參考網站:太平洋親子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