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些月子病 新媽產後姐要留心了

劉姐自生過孩子後, 不知何故, 會陰部一直疼痛難忍, 左腿不能負重, 患肢外展及跨步都困難。 有段時間非常嚴重, 牽涉到腰臀部酸脹, 連在床上仰睡都困難。 為此, 劉姐害怕性☆禁☆生☆禁☆活, 因為一過性☆禁☆生☆禁☆活就感到下腹部疼痛脹墜。 性☆禁☆生☆禁☆活的不協調, 也引起了劉姐丈夫的不滿。 可是, 劉姐不是不想過性☆禁☆生☆禁☆活, 而是有說不出的苦楚。 近日, 劉姐來筆者處就診, 經檢查, 劉姐得了一種較少見的毛病, 名叫“產後恥骨聯合分離症”。


月子病

當婦女在懷孕期, 尤其是在將分娩前, 由於內分泌因素的影響, 使骶髂關節和恥骨聯合軟骨及韌帶變鬆軟。

Advertisiment
在分娩時恥骨聯合及兩側骶髂關節均出現輕度分離, 使骨盆發生短暫性擴大, 有利於胎兒的娩出。 產婦大都在分娩後黃體素分泌恢復正常, 鬆弛的韌帶及軟骨也隨之恢復正常。 可在0.05%-0.1%的產婦中, 因內分泌(黃體素)分泌過多, 致使韌帶過度鬆弛, 產時兩側骶髂關節及恥骨聯合易發生分離。 產程過長, 胎兒過大, 產時用力不當或姿勢不正, 以及腰骶部受寒等多種因素, 造成產時或產後骨盆收縮力平衡失調, 有可能使骶髂關節軟骨面發生錯位。 因骶髂關節的關節面粗糙, 在形態上變化較多, 易發生關節細微錯位。 由於上述因素, 造成產後骶髂關節錯位, 致使恥骨聯合面不能恢復到正常位置, 經過一段時間未能自行回復,
Advertisiment
症狀加劇者, 就形成了產後恥骨聯合分離症。

劉姐因得到了對症治療, 難言的“產後病”同她告別了。 望著痛苦而來高興離去的劉姐, 筆者也感到由衷的高興。

產後心臟病是指分娩後心臟出現的不正常現象, 如產婦感到心慌、胸悶、不能平臥、氣急等。 一般在產後24-28小時最為明顯。 產婦如在產前已有心臟病, 心臟功能屬於一級的(即輕度心臟病), 一周後會完全恢復正常。 心臟功能屬於二級的(即心臟病在輕度勞動之後即有症出現的)可能由輕變重, 嚴懲時甚至出現心力衰竭。


產後心臟病

是哪些因素導致產婦心臟發生變化呢?這是因為妊娠時, 隨著胎兒的發育生長, 子宮必然增大, 使橫膈上升, 將心臟推向上方,

Advertisiment
心臟的位置也就略向左移。 在妊娠期間, 心臟的工作量逐漸加大, 心臟會略有肥大和心率加快。 檢查時, 可發現心臟的界限加寬, 有的可出現雜音及早搏等。 孕婦如能在產前做定期檢查, 在醫生的監護下, 輕度心臟病的孕婦, 一般能適應這種改變而進入分娩期。

但是分娩期則是對心臟負擔的考驗, 因為有臨產時, 每一次子宮收縮可將400-500毫升的血液從子宮排出, 進入血液迴圈, 增加心臟的負擔。 當產婦在用力屏氣使胎兒娩出時, 產婦血壓上升, 肺的迴圈壓力加大, 氧的消耗量增加而得不到充分補充, 這時產婦可出現青紫現象。 當胎兒娩出, 胎盤排出, 子宮驟然縮小, 原來與胎盤建立起來的血循環也一下子停止, 這時子宮內的血液突然都進入母體的血循環;另外,

Advertisiment
原來下腔靜脈受到子宮壓力也驟然減輕, 由下腔靜脈回心的血液大大增加;加上因橫膈下移, 心肺的位置也相慶地回到孕前的位置, 這一系列的變化, 一顆健康的心臟尚可勝任, 但對心臟病者就往往是使病情加重的直接原因。 如患有心臟二尖瓣狹窄和產婦, 產生還可能引起急性肺水腫, 患有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的產婦產後往往使病情加重, 甚至發民菜到心力衰竭。

因此, 患有心臟病的孕婦, 必須在預產期前一個月住院待產, 在醫師的監護下進行必要的用藥治療和合理指導。 產後還需觀察到心臟恢復方可出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