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蜂蜜
蜂蜜在製造過程中為避免營養成分受破壞, 所以不會經高溫殺菌消毒, 其中可能存有肉毒桿菌的孢子, 而1歲以下的嬰幼兒免疫系統及腸道菌叢尚未發育健全, 食用後可能造成肉毒桿菌中毒。
蜂蜜具軟便效果
不過, 若撇除1歲前的孩子肉毒桿菌中毒的疑慮, 其實蜂蜜含有果糖、葡萄糖、有機酸、維生素B2、維生素B6等, 酌量淺嘗一匙可以補充身體所需的微量元素, 而且具有軟便的效果!若是身體機能健康的成人、兒童、青少年不妨一試, 但若本身是血糖調節不佳的糖尿病患者, 仍應避免食用蜂蜜影響到血糖控制。
Advertisiment
2鮮奶
未滿1歲的寶寶通常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要營養來源, 這是因為鮮奶含結構較大的酪蛋白分子, 寶寶1歲前的腸胃功能還無法完全分解、吸收酪蛋白分子, 而腸道分泌的乳糖酵素仍不足以分解乳糖, 所以鮮奶並不適合1歲以下的寶寶飲用。
鮮奶v.s.奶粉v.s.保久乳
不管是鮮奶、奶粉或保久乳, 它們的營養成分沒有太大的差別, 最主要的差異在於製作方式不同──鮮奶是由生乳經高溫方式殺菌, 保存期限僅10~14天左右;奶粉則是高溫殺菌後再使用噴霧乾燥製成粉狀(噴霧乾燥會稍稍破壞香氣, 所以奶粉泡的牛奶往往不如鮮奶香醇), 保存期限可長達1年以上;至於保久乳在高溫殺菌後無菌充, 但如果孩子的體型較胖,
Advertisiment
不應以鮮奶取代白開水
有時家長希望孩子多補充鈣質, 所以用鮮奶取代白開水, 讓孩子自由的無限制飲用, 但楊淑真主任並不贊同這樣的作法, 建議學齡前的兒童一天補充兩杯鮮乳(1杯240毫升)即可, 其餘鈣質需求則可從飲食補充, 但如果孩子的體型較胖, 可選擇低脂或零脂的鮮乳, 較不會造成健康負擔。
鮮奶並不適合1歲以下的寶寶飲用
3皮蛋
皮蛋又香又Q的口感, 常讓它成為夏天餐桌上不可或缺的涼拌開胃菜。 但皮蛋在製作過程中添加了一氧化鉛和鉛鹽, 鉛屬於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 若長期吸入微量的鉛即足以對神經、消化、造血系統造成危害, 而且稚嫩幼小的兒童對鉛毒吸收率甚至高達50%,
Advertisiment
4醃漬食品
稀飯好消化又營養的特性, 常讓許多爸媽選擇以此作為寶寶的入門副食品, 可是若在食用時配上重口味的醬瓜、脆筍、麵筋等醃漬醬菜或罐頭, 高油又高鹽的性質會增加身體器官代謝負擔, 而且從小讓孩子食用過多高油、高鹽、高糖的加工食品, 養成重口味的習慣會深深影響日後飲食模式, 體型肥胖、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相對也會比飲食清淡者高。
肉類製品常添加亞硝酸鹽
為了延長保存時間、抑制細菌生長、固定肉品色澤,
Advertisiment
高油又高鹽的性質會增加身體器官代謝負擔
5含香料與色素的甜食
廠商在製作食品的過程中因為成本考慮的緣故, 會選擇添加化學香料與色素以增加口味與賣相, 但小朋友長期食用會增加肝腎負擔, 目前已有研究表示, 人工色素的黃色4、5號, 紅色6、40號, 可能引發兒童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的症狀, 而且常吃甜食會增加兒童蛀牙的風險, 所以倘若甜食的顏色過於鮮豔、口味過於香甜,
Advertisiment
6含咖啡因飲料
如果兒童從咖啡、茶飲中攝取過量的咖啡因, 輕則會引起心跳加速、躁動不安等症狀, 長期食用更可能阻礙兒童的骨骼發育。 楊淑真主任提醒, 其實不光是含咖啡因的飲料, 就連市售常見的果汁、運動飲料、碳酸汽水等都屬於高糖、高熱量的飲品, 雖然香甜好喝但時常飲用仍有蛀牙和肥胖的風險, 所以如果寶寶口渴應該補充白開水, 或者偶爾喝點以新鮮水果現榨的天然果汁, 避免接觸含咖啡因的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