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一個案例:
我們在一次青少年營會的教練每日總結會中, 營會的一位志願者, 同時也是我們其中一位營員的媽媽, 在她分享的時候哽咽的說:“今天看到我的孩子寫下這個詞的時候, 我的心被深深觸動到了, 我沒想到這麼長時間了, 孩子還在記著這個事情…”
這個媽媽跟我們分享發生在她和孩子之間的事情。 在一次考試中, 她的孩子考的很不好了。 當她去接孩子, 看到成績的時候, 心中的怒火冒了出來, 自己就換了一張臉色。 可憐的孩子知道自己考砸了, 一路上也不敢說話, 下車的時候弱弱問了她媽媽,
Advertisiment
直到在那次營會中, 帶領的老師要求孩子們寫下過往別人給自己貼的標籤, 她的孩子把那三個字大大的貼在自己的後背上。 當然, 最後是被撕下去了, 作為與這些負面標籤的一個告別….
講完這個案例, 可能你已經知道我說的這個動作是什麼, 其實就是貼標籤。
同樣, 你也可能已經知道,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同時扮演著兩種角色:既是貼標籤的人, 也是被貼標籤的人。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 每當分享這個話題的時候, 從來就不會有冷場的時候。
嗯!如果說的嚴重一些,
Advertisiment
不過, 當我看到另外一個故事的時候, 我釋然了, 看到了一條充滿希望的出路….
這是一個繪本故事, 是一個關於一群小木頭人的故事, 他們有自己的城鎮和生活方式, 也有一位幕後大佬—造他們的木匠, 就住在山頂的房子裡面。
這就是整個村子的畫風, 木匠技術不錯, 每個小木頭人都很有特點:胖的、矮的、大鼻子小眼睛的…
Advertisiment
他們的日常工作:給別人貼小星星和小灰點。 表現好的就貼小星星, 不好的就貼小灰點。
這簡直就是現實場景的放大版, 可以想像灰點點應該隨處可見…
主角就是這位胖哥, 不過卻是一位沒有光環的主角, 他總是被人貼灰點點。 看著滿身的灰點點, 自己都認為他不是一個好的木頭人。 所以他總是遠離人群, 遠離自卑...
就在這時候, 女主角露西亞登場, 她是一個很特別的木頭人, 身上沒有一個小星星, 當然也沒有一個灰點點。 女主露西亞告訴他, 不是別人不給自己貼, 而是根本就貼不住。 而且要獲得這種能力的秘訣就在山上的那座房子裡面---要親自去面見木匠伊萊。
經過一番惆悵的胖哥, 鼓起勇氣來到木匠的工作室。
Advertisiment
“胖哥!真高興看到你, 過來讓我瞧瞧”。
正要轉身離開的胖哥一臉迷惑。
“你也知道我的名字?”
“當然, 因為是我造的你。 ”
木匠看胖哥的眼神中充滿了滿滿了愛。
但是最觸動我的, 還是木匠口裡說的話:
“你是我造的, 我在乎你…”
“當你在乎貼紙的時候, 貼紙才會貼得住。 你越相信我的愛, 就越不會在乎他們的貼紙了。 ”
“記得, 你很特別…”
如果我們不是真的想要摧毀別人, 那麼這是一個可以有解的問題:答案就是無條件的愛與接納;用建造別人的方式表達你的意思。
如果你正在被貼標, 或者在給別人貼標籤。 可以問自己3個問題:
1、這說的是事實嗎?
2、這是在表達愛的關係嗎?
3、應該怎樣才對成長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