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幾大不爽之一便是:炎炎夏日, 娃在身邊滿頭大汗, 輾轉反側, 邊上再來一隻嗡嗡嗡的蚊子。 A summer without mosquito, 也一定是你的夢想吧。
既生人, 何生蚊?
氣急敗壞然並卵, 也不妨研究研究這種造物。
其實不是所有蚊子都咬人, 雙翅目長角亞目的昆蟲有數萬種, 其中不乏吃素的。 甚至一家兩口蚊子, 也只有雌蚊子才咬人吸血。
蚊子在尋找獵物時不靠眼睛, 靠的是觸鬚上的二氧化碳感受器, 一旦它感受到二氧化碳濃度呈現出猶如呼吸一般的波動起伏, 這些微型戰機就會繃足了勁, 逆著氣流殺將而去。
被蚊子咬的過程究竟發生了什麼?
Advertisiment
科學家研究了蚊子吃飯的傢伙事兒, 發現果然是“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雌蚊子的嘴巴(學名:口器)由6根細針組成:1根食管、1根唾液管、2支刺血針, 還有2把鋸齒刀。
蚊子大快朵頤的時候, 把這6根針1張嘴全都插入血管裡, 為了飽餐一頓, 堅決不能讓血液凝固, 這就需要分泌抗凝的蛋白質。 此時, 作為人體免疫系統的快速反應部隊, 在發現外敵入侵時, 首先就會分泌一種叫作組胺的物質, 增加血管的通透性, 方便白細胞集結來圍剿外敵。
然而, 同時組織液也從血管內滲出, 惱人的蚊子包就鼓起來了。 蚊子包表現為紅腫熱痛, 本質上也是一種炎症反應。
止癢的黃金法則
明白蚊子包形成的原理, 止癢的方法也就明確了:應該降低局部皮膚溫度,
Advertisiment
大人自控力強, 能夠儘量控制住不去抓, 打破抓癢癢的惡性循環。 但是孩子可管不了三七二十一, 要對蚊子包下狠手。 癢真的是一種神奇的感覺, 很容易開啟越抓越癢、越癢越抓的行為模式, 所以及時有效止癢, 對孩子來說很重要, 能避免很多疤痕。
要想親近大自然, 防蚊措施就要升級為化學戰
當然, 理想狀態是儘量別給蚊子下嘴的機會, 這才符合孫子兵法“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理念。 給孩子創造天下無蚊的小環境才是王道, 比如蚊帳, 比如洗手池、地漏、花盆保持清潔乾燥,
Advertisiment
如果要是想讓孩子親近大自然, 那防蚊措施就要升級為化學戰了。
真正被美國兒科學會(AAP)推薦的驅蚊神器叫作避蚊胺(DEET)和派卡瑞丁(Picaridin)。 據研究, 是因為蚊子比較厭惡DEET的味道, 才能夠用來驅蚊, 紀念那些參與驗證驅蚊效果實驗的志願者(或者小白鼠、大白兔)吧, 它們的鮮血和付出, 才換來了寶貴的科學資料。
A A P 推薦2個月以上的寶寶, 應用DEET濃度為10%~30%, 10%DEET能夠提供2小時的保護, 30%濃度的保護時間為5小時。 所以父母要根據戶外活動時間, 選擇合適濃度的DEET。 然而, 家有2個月以下的寶貝, 儘量還是別動用化學武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