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年齡的孩子自有對“生、死”的認識

對大班的幼兒, 我比較注重每天上午的第一節晨談課。 一來可以鍛煉幼兒的表達能力;二來可以促使幼兒關心社會、關心周圍的人和事。

記得那是12月9日的上午, 好幾個孩子說, 他們昨天看見“新娘子”了。 (大概12月8日是吉祥的日子)孩子們你一句, 我一句地說開了:“新娘子穿白白的衣服, 白白的裙子。 ”“那是婚紗!”“一個男的胸口有花。 ”(他們不會說新郎)接著京京說:“我看見一輛車接到新娘子, 一輛車沒有接到新娘子, ”其他孩子又搶著說:“車子很漂亮, 有許多花。 ”“那是花車”“不!是彩車。 ”


我試著問:“什麼是結婚呀?”孩子們回答我:“就是要做爸爸媽媽!”沒想到孩子們回答得多麼得體!京京又說:“我的爸爸媽媽也結婚,

Advertisiment
結婚後就會有小寶寶。 ”不知誰又插了一句:“小寶寶長大, 也會到我們的幼稚園來的。 ”哇!一片歡樂。 這些孩子搞清了“生”這個課題。


這時, 我發現平時活潑的晨晨沒有說話, 於是, 我把話題轉向他, 晨晨懂事地指指手臂上的黑紗, 小朋友一點也不理解, 晨晨自述:“我的爺爺死了。 ”“爺爺是誰?”“是爸爸的爸爸。 ”“爺爺為什麼會死的?”“血到腦子裡。 ”“什麼叫死?”幾個孩子回答說“就是沒有了。 ”晨晨再解釋:“就是再也看不見爺爺了。 ”一下子, 這群快樂的孩子們不由得悲傷起來。 張之毅走上去, 抱了抱晨晨, 其他小朋友也去握握晨晨的手。 “晨晨, 你哭了嗎?”“晨晨, 別難過!”一句句稚嫩的問候聲,

Advertisiment
令我都熱淚盈眶。


這個年齡孩子對“生”和“死”, 自有他們自己的認識, 成人不必補充解釋。 他們感情的流露也是很真摯的, 如果, 成人經常細心地、耐心地去傾聽, 一定會看到孩子心靈中更多的美好東西。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