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十個健康常識其實是育兒誤區!你做過哪個?

在我們的常識裡, 每個人都是要多喝書多排毒才好。 可是你知道嗎?小寶寶喝過多的水會“水中毒”!乳酸菌可以調節腸胃, 我們也都心知肚明。 可是你知道嗎?寶寶經常喝乳酸菌飲料等同於吃糖!那麼, 還有哪些常識性的“育兒誤區”?我們一起來盤點下, 新手媽媽們可以收藏哦。

一、寶寶應該多喝乳酸菌飲料?
錯!


很多媽媽都覺得乳酸菌飲料可以促進消化, 所以也會買給小寶寶喝, 但其實寶寶並不能喝這種乳酸菌飲料。 專家曾在節目中做過實驗, 如果300ml的可樂, 含糖量是8塊的話, 那麼“乳酸菌飲料”含糖量相當於11塊。

Advertisiment


乳酸菌飲料中, 雖然含有乳酸菌, 但很容易因為運輸和儲存不當而失活或死掉。 可能喝到寶寶嘴裡的乳酸菌飲料, 除了糖和一些添加劑, 根本沒有活菌了。 更別提促進消化、調節便秘、緩解腹瀉的功效了。
所以給寶寶喝乳酸菌飲料=喝糖水!最好少給寶寶喝乳酸菌飲料!

二、寶寶發燒了要捂汗?
錯!


經常有老人覺得孩子發燒要多蓋被子, 要捂汗, 其實這樣是非常危險的。
崔玉濤在拜託了媽媽節目中講了一個真實的案例:他接診時遇到一個寶寶囟門凹進去3公分。 詢問後就是因為發燒, 捂汗, 寶寶身體快速脫水導致的, 經過醫生的治療, 最後還是落下神經系統的後遺症。
寶寶發燒最可怕的不是高熱, 而是快速大量出汗導致的脫水,

Advertisiment
這才是最危險的情況。
寶寶小, 身體內水分本來就不多, 捂汗會讓孩子在短時間出大量的汗, 同時補充水分不及時, 就導致脫水。 脫水嚴重的會導致腦細胞脫水, 很難恢復到正常水準, 這是永久性損傷。
所以寶寶發燒超過38.5可以吃退燒藥, 嚴重情況需要去醫院, 千萬別再給寶寶捂汗了!寶寶難受著呢!

三、寶寶睡的越多、越能長高?
錯 !


媽媽們都知道, 寶寶的睡眠很重要, 保持充足的睡眠可以儲備能量, 增長智力, 提高免疫力, 促進生長發育……
很多媽媽都恨不得讓寶寶晚上八點就睡覺, 睡得越多越好。 專家說:真!不!會!能影響寶寶發育的睡眠因素只有兩個:固定的睡眠時間&充足的睡眠時長。 寶寶不怕睡得少, 關鍵看狀態!
越小的寶寶睡眠時間越長,

Advertisiment
新生兒的睡眠, 隨著寶寶逐漸長大, 睡眠時間也在逐漸減少。
所以只要寶寶白天精力充沛, 精神好食欲好, 身高體重正常增長, 就說明TA的睡眠是充足的。


如果你家寶寶的睡眠和上圖表格相差1~2個小時也是很正常的, 寶媽不要因此過於焦慮。

四、耳朵進水了用棉簽?
錯!


有的媽媽給寶寶洗澡、洗頭髮, 或帶寶寶游泳時, 都可能會不小心導致耳朵進水。 遇到這種情況, 寶媽們通常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用棉簽給寶寶把耳朵裡的水吸出來。 這樣做你就真的闖禍了!
寶寶耳朵進水, 如果處理不當, 會引發炎症, 甚至影響寶寶聽力!寶寶耳朵進水後千萬不能用棉簽來掏耳朵, 這樣很可能會把水帶入更深的位置。

Advertisiment
耳朵進水後, 棉簽堅硬的頂端特別容易滑進內耳耳道, 引起耳道發炎, 甚至刺傷鼓膜。


小寶寶耳朵非常敏感, 如果拿棉簽掏耳朵, TA可能不會十分配合甚至哭鬧, 所以這樣做十分危險
寶寶耳朵進水後, 正確做法是:
1、先用幹的毛巾或紗布, 把寶寶耳朵外耳廓的水全部蘸幹, 然後再輕輕地將乾淨的棉球放進寶寶的耳朵裡, 但不要把棉球使勁兒往裡面塞
2、讓寶寶的頭向入水一側傾斜, 讓棉球自動把水吸出, 等棉球潮濕後就將它拿出來
PS:如果經過緊急處理後仍沒有好轉, 寶寶依然覺得不舒服, 那麼家長應該帶寶寶去醫院, 找醫生做專業處理

五、用礦泉水沖奶粉?
錯!


隨著大家對健康的日益重視, 很多媽媽開始用礦泉水、純淨水給寶寶沖奶粉。

Advertisiment
其實這樣是不可取的。
礦泉水不適合嬰幼兒長期飲用。 因為礦泉水中礦物質含量比較高, 長期大量飲用的話, 會增加腎臟的負擔, 加大患腎結石的風險。 寶寶喝了還會出現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表現, 阻礙營養物質的吸收。
而純淨水與礦泉水恰好相反, 純淨水不含雜質或細菌, 也不含各種無機鹽, 缺少了普通自來水中含有的礦物質, 寶寶長期飲用會導致身體缺乏必要的微量元素, 容易生病!
不放心的媽媽可以用煮沸、冷卻後的白開水或選擇低鈉淡礦化度的母嬰水給寶寶沖奶粉就好了。

六、添加輔食後不喝奶了?
錯!


很多媽媽認為輔食就是寶寶的一頓飯, 開始吃輔食了, 就可以減少喝奶的量。 甚至有些寶寶在一歲半時就幾乎不再喝奶, 其實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寶寶在一歲半以前,奶是寶寶的最主要營養來源。3歲前的寶寶,每天至少三分之一的能量是通過奶來獲取的。奶及乳製品中的鈣含量豐富且吸收率高,是兒童鈣的最佳來源。所以添加輔食後,寶寶每天仍需攝入足夠的奶量。
所以6~12個月的寶寶必須每天保證800ml的奶量;1歲以上,每天不少於400至600ml的奶量;1-3歲的寶寶,也要每天500ml的奶量。

七、小寶寶要喝鮮榨果汁?
錯!


寶寶太小不能自己吃水果,媽媽就用各種原汁機、破壁機給寶寶鮮榨果汁、果泥,覺得既有水分又有養分,兩全其美,其實大錯特錯!“一歲以下嬰兒禁止喝果汁!”來自美國兒科協會(簡稱AAP)5月22日的最新指南!


“根據更新的政策聲明,新鮮水果適合大齡兒童,因為它提供膳食纖維,糖比糖果少。”——貼心的翻譯
從2001年到2017年,16年,醫學界第一次就這個問題做調整。
所以一歲內,最好不喝果汁。對於不滿一歲的寶寶來說,與完整的水果相比較,果汁沒有任何營養上的優勢!
1、高糖低營養會造成寶寶過胖或者營養不良。
2、孩子一旦接受了果汁的甜味,就不會再願意喝白水,養成偏甜的口味。
3、長期喝果汁會對寶寶的牙齒造成侵蝕,形成齲齒。
寶寶滿了一周歲之後,可以適量喝一些果汁,但一定要控制量!
1、1~3歲的小寶寶每日喝果汁不要超過120ml
2、4~6歲的小寶寶每日喝果汁不要超過120~180ml

八、寶寶喝水越多越好?
錯!


很多媽媽都覺得寶寶和大人一樣,多喝水才能成長的更健康。但是,一歲以下小寶寶的腎臟功能是成年人的十分之一,嬰兒喝水過量,可是會造成“水中毒”!
正常情況下,寶寶該這樣喝水:
1、6個月內的寶寶:沒有發燒或嚴重腹瀉的情況下,就不該喝水。母乳和配方奶粉中的水分,足夠了
2、6~12個月的嬰兒:每天可以喝一點,寶寶想喝就喝,不想喝也沒關係
3、1歲之後的嬰兒:1000ml/每10kg體重(含湯、奶、水)。
在基礎飲水量的基礎上,媽媽可以根據寶寶的出汗量、運動量以及天氣情況適當調整。

九、寶寶牙齒沒出齊,輔食越碎越好?錯!


有的寶媽看小寶寶的牙齒才剛剛萌出,怕TA嚼不碎食物,就把輔食做的過細,有的寶寶甚至到了11個月,還在吃打成泥的食物,其實這樣做對寶寶沒好處。
總給寶寶吃流質或糊狀食物,咀嚼肌就不能充分發育,牙周膜軟弱,不利於牙齒的及時萌出,以及萌出後牙齒的排列。
不親自咀嚼的食物,可能讓孩子失去對吃輔食的樂趣,變得沒有食欲,也不利於味覺發育。
輔食太過細軟,影響口腔肌肉發育,還會影響寶寶說話。
所以寶寶純粹吃米粉、各種泥不要超過2個月。
8個月左右,寶寶可以開始喝粥了,最好是稠一點的粥,讓寶寶有東西可嚼。
10個月左右,寶寶可以開始吃小麵條、小面片、類的食物了,嚼起來更加有質感。煮的很軟蔬菜條也可以給寶寶啃了。
1歲左右,寶寶可以開始吃小餃子、小混沌類,甚至是燜得很軟的米飯。

十、寶寶一醒就要奶睡?
錯!


不少媽媽為了哄寶寶睡覺,就會讓寶寶含奶或奶瓶睡覺,對媽媽來說,這般哄寶寶入睡的方法不用費力氣。
但是許多媽媽不知道,這樣做會導致寶寶患上“奶瓶齲”,不僅影響寶寶的營養攝入,還會殃及恒牙生長,甚至引起面頜部畸形。
所以儘量不要奶睡寶寶,如果一定得喝奶才能入睡的話讓寶寶最後喝口水清潔口腔和牙齒。這也是對寶寶口腔的最基礎護理。
以上十大常識性問題,媽媽們都做錯過哪些?不妨在評論區分享分享~反正土豆一直在用純淨水沖奶粉!

其實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寶寶在一歲半以前,奶是寶寶的最主要營養來源。3歲前的寶寶,每天至少三分之一的能量是通過奶來獲取的。奶及乳製品中的鈣含量豐富且吸收率高,是兒童鈣的最佳來源。所以添加輔食後,寶寶每天仍需攝入足夠的奶量。
所以6~12個月的寶寶必須每天保證800ml的奶量;1歲以上,每天不少於400至600ml的奶量;1-3歲的寶寶,也要每天500ml的奶量。

七、小寶寶要喝鮮榨果汁?
錯!


寶寶太小不能自己吃水果,媽媽就用各種原汁機、破壁機給寶寶鮮榨果汁、果泥,覺得既有水分又有養分,兩全其美,其實大錯特錯!“一歲以下嬰兒禁止喝果汁!”來自美國兒科協會(簡稱AAP)5月22日的最新指南!


“根據更新的政策聲明,新鮮水果適合大齡兒童,因為它提供膳食纖維,糖比糖果少。”——貼心的翻譯
從2001年到2017年,16年,醫學界第一次就這個問題做調整。
所以一歲內,最好不喝果汁。對於不滿一歲的寶寶來說,與完整的水果相比較,果汁沒有任何營養上的優勢!
1、高糖低營養會造成寶寶過胖或者營養不良。
2、孩子一旦接受了果汁的甜味,就不會再願意喝白水,養成偏甜的口味。
3、長期喝果汁會對寶寶的牙齒造成侵蝕,形成齲齒。
寶寶滿了一周歲之後,可以適量喝一些果汁,但一定要控制量!
1、1~3歲的小寶寶每日喝果汁不要超過120ml
2、4~6歲的小寶寶每日喝果汁不要超過120~180ml

八、寶寶喝水越多越好?
錯!


很多媽媽都覺得寶寶和大人一樣,多喝水才能成長的更健康。但是,一歲以下小寶寶的腎臟功能是成年人的十分之一,嬰兒喝水過量,可是會造成“水中毒”!
正常情況下,寶寶該這樣喝水:
1、6個月內的寶寶:沒有發燒或嚴重腹瀉的情況下,就不該喝水。母乳和配方奶粉中的水分,足夠了
2、6~12個月的嬰兒:每天可以喝一點,寶寶想喝就喝,不想喝也沒關係
3、1歲之後的嬰兒:1000ml/每10kg體重(含湯、奶、水)。
在基礎飲水量的基礎上,媽媽可以根據寶寶的出汗量、運動量以及天氣情況適當調整。

九、寶寶牙齒沒出齊,輔食越碎越好?錯!


有的寶媽看小寶寶的牙齒才剛剛萌出,怕TA嚼不碎食物,就把輔食做的過細,有的寶寶甚至到了11個月,還在吃打成泥的食物,其實這樣做對寶寶沒好處。
總給寶寶吃流質或糊狀食物,咀嚼肌就不能充分發育,牙周膜軟弱,不利於牙齒的及時萌出,以及萌出後牙齒的排列。
不親自咀嚼的食物,可能讓孩子失去對吃輔食的樂趣,變得沒有食欲,也不利於味覺發育。
輔食太過細軟,影響口腔肌肉發育,還會影響寶寶說話。
所以寶寶純粹吃米粉、各種泥不要超過2個月。
8個月左右,寶寶可以開始喝粥了,最好是稠一點的粥,讓寶寶有東西可嚼。
10個月左右,寶寶可以開始吃小麵條、小面片、類的食物了,嚼起來更加有質感。煮的很軟蔬菜條也可以給寶寶啃了。
1歲左右,寶寶可以開始吃小餃子、小混沌類,甚至是燜得很軟的米飯。

十、寶寶一醒就要奶睡?
錯!


不少媽媽為了哄寶寶睡覺,就會讓寶寶含奶或奶瓶睡覺,對媽媽來說,這般哄寶寶入睡的方法不用費力氣。
但是許多媽媽不知道,這樣做會導致寶寶患上“奶瓶齲”,不僅影響寶寶的營養攝入,還會殃及恒牙生長,甚至引起面頜部畸形。
所以儘量不要奶睡寶寶,如果一定得喝奶才能入睡的話讓寶寶最後喝口水清潔口腔和牙齒。這也是對寶寶口腔的最基礎護理。
以上十大常識性問題,媽媽們都做錯過哪些?不妨在評論區分享分享~反正土豆一直在用純淨水沖奶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