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聽到有父母抱怨:孩子不願意把學校裡發生的事情告訴自己, 對孩子的思想不瞭解, 所以無法真正地去面對和解決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那麼, 父母如何做, 才能讓孩子敞開心扉, 願意與父母交流呢?
讓孩子願意與父母溝通, 首先要立足構建良好的親子關係和民主的家庭氛圍。 很多父母總是居高臨下, 對孩子缺乏基本的尊重和信任, 把說教當成溝通, 要求孩子絕對地聽話、服從。 孩子說的話、做的事, 如果不符合自己的意志或期待, 就會批評、訓斥, 甚至打罵孩子。 試想, 這種緊張的親子關係和缺乏民主自由的家庭環境,
Advertisiment
這幾年, 媒體曝光了幾起幼稚園老師虐☆禁☆童案, 中小學老師性侵案, 為什麼那麼多孩子受到傷害卻不告訴父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親子關係不夠好, 父母對孩子缺乏基本的尊重、理解和信任。
Advertisiment
讓孩子願意與父母溝通, 父母還要掌握基本的溝通原則和技巧。 讓我們通過幾個常見的家庭場景, 看看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和父母溝通。 孩子從學校回來說:“媽媽, 今天球賽我進了一個球!”你說:“看你一身汗, 快去洗洗!”孩子說:“爸爸, 我想玩會兒電腦。 ”你說:“學校今天教什麼了?”孩子說:“媽媽, 我成績拿了優秀。 ”你說:“其他人呢?”顯然, 父母並沒有真正關心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沒有真正的傾聽、互動和交流,
Advertisiment
再者, 很多父母在遇到孩子情緒不佳時, 總是急著逼問孩子“為什麼”“怎麼了”, 然而, 受制於自身認知和表達能力, 孩子很難清晰描述出自己“怎麼了”。 逼問本身就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否定和不信任, 認為自己有負面情緒是不對的。 這會給孩子更大壓力, 讓孩子既說不清, 也不願意說。
關注孩子的感受、接納孩子的情緒、承認孩子的願望是有效溝通的前提。 當孩子有表達意願時, 給予無條件的關注和積極的傾聽。 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 要先接納孩子的情緒, 肯定孩子的邏輯:“媽媽知道你很生氣。
Advertisiment
除了掌握必要的溝通原則和技巧外, 恰當的溝通步驟也會提升溝通的效果。 我個人遵循的溝通步驟:1.積極地關注和傾聽。 蹲下身子, 給孩子積極的關注和傾聽, 這本身就會創造出一個安全、尊重和信賴的環境,
Advertisiment
不要一味抱怨孩子不願意與我們溝通。 孩子是一面鏡子, 只是以我們對待他們的態度和方式, 在對待我們和這個世界而已。 期待孩子有什麼改變, 先讓我們自己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