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毛毛讀四年級, 調皮貪玩。 每個週五下午放學後, 他便如脫韁野馬, 在回家的路上高興地盤算著自己週末要玩耍的項目。 我想兒子一個星期也夠辛苦的, 就讓他徹底放鬆一下吧, 於是, 兒子的週五晚上都是在電視電腦的陪伴下度過的。
週六我們要去上班, 我告訴他, 在家裡做作業, 儘量完成。 兒子信誓旦旦地回答:“沒問題!”可等我回家時, 兒子卻玩得忘乎所以, 作業只完成了一點點。 瘋了一天的兒子, 在週六晚上早早睡去, 讓我無可奈何。 周日上午兒子要去學琴, 所以周日下午是兒子最繁忙的時候,
Advertisiment
這樣的狀況, 幾乎是兒子每個週末的寫照。 我曾批評過無數次, 可效果不明顯, 兒子不是一個不喜歡寫作業的孩子, 只是他“抽”不出寫作業的時間。 就像那首《童年》裡所唱:“總是要等到開學以後, 才知道作業只做了一點點。 ”作為他的媽媽, 怎樣才能既充分保護孩子的童真和快樂, 又能讓他輕鬆完成作業呢?
像兒子這麼大的孩子, 已經有了一定的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 不能強行命令他去寫作業, 否則會事與願違。 為此, 我主動避開了正面衝突,
Advertisiment
又到了週五, 放學後我問他:“毛毛, 我總感覺你以前完成作業的方法不是很好, 星期天晚上就像大戰前夜, 媽媽都替你緊張。 ”兒子嘿嘿笑, 我試探著問:“有沒有想過改變一下?既不影響玩, 又可以抽出時間做作業。 ”兒子說:“當然想改變。 ”我說:“媽媽想了一個好辦法, 跟你說說?”兒子做洗耳恭聽狀。 我說:“你可以把作業分成幾份, 在你每次遊戲結束的時候做一點。 ”兒子想了想, 點頭表示同意。 我的說教到這裡結束, 接下來我要等兒子主動找我。
吃過晚飯, 兒子一本正經地對我說:“媽媽, 我想過了, 這個星期的作業分成五份, 數學算一份, 語文太多了, 算三份。 英語太少了, 也算一份。 ”顯然, 兒子已經深思熟慮, 我望著他微笑,
Advertisiment
週五的這一份作業, 兒子很快完成了, 他很高興地走出自己的房間, 對我大聲炫耀道:“我已經完成了五分之一的作業!”我高興地說:“祝賀你完成了計畫的第一步, 都說萬事開頭難,
Advertisiment
週六上班前, 我讓兒子把昨天的計畫複述了一遍。 到單位後, 我又給兒子打了個電話, 問他在家完成得如何, 兒子一句話就解除了我的疑慮:“媽媽, 我已經完成第二份作業了, 等一會兒我要出去找同學下棋。 ”週六那天, 兒子按計劃完成了語文作業, 儘管這五分之三的作業有些難度。
大部分的作業已經完成, 星期天的五分之一更是不在話下了, 整個周日下午, 沒有作業負擔, 兒子美滋滋地說:“現在我真高興!”我佯裝不解, 問他:“怎麼回事呢?”兒子說:“沒有作業嘍!”
同樣的作業量, 只是分成了幾份, 兒子就可以輕鬆完成,
Advertisiment
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 蹦一蹦就可以達到的目標, 是孩子們樂意去追求的。 作為家長, 當孩子愁眉不展地面對作業時, 不妨根據實際情況, 幫他們設定一個“蹦蹦就可以達到的目標”, 採用分段式, 讓他們輕鬆完成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