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用寶寶語調和孩子說話。
可能是媽媽的天性使然, 和剛出生的孩子說話時, 都愛提高聲調或者用寶寶語調說話, 所以在生活中跟成人講話使用一種語調, 而和孩子講話則使用另一種語調。 但孩子對寶寶語調的需求很快就會結束。 你也要及時調整你的語調, 平常自然的就可以。
另外, 對剛開始學說話的孩子來說, 掌握正確的詞語很重要, 比如說小狗就說“小狗”, 不要用“汪汪”代替。 孩子反復聽到正確的詞語發音, 才有機會提高他說話的清晰度和發音水準。 在一定語言環境下, 孩子聽到大量的詞彙,
Advertisiment
2. 不要責備或者糾正孩子的錯誤發音。
如果你的孩子能夠正確發音, 他當然會那樣做。 他並不是想嘗試錯誤發音, 所以你的責備和糾正無濟於事。 如果你孩子口齒不清, 會妨礙他的社交和在家庭以外表達需求的能力, 你可以向兒科醫生求助。
我認識的所有父母都很能說, 不停地說, 卻忽略了一個事實:絕大部分孩子並沒有超常的天賦和非凡的理解力, 理解不了你說的全部。 你的喋喋不休反而會讓孩子不想聽你說什麼, 將來他會對你所說的充耳不聞, 更不願意照做。
尤其是你需要孩子聽你說話的時候, 比如一個要求、指示或者命令,
Advertisiment
另外, 你說得過多, 要傳達的資訊也複雜化了, 小孩子根本不可能抓得住你所說的要點。 如果你要求孩子做什麼, 就簡單地說:“羅賓, 該來吃飯了。 ”而不是: “羅賓, 10分鐘以前我就告訴你現在該吃飯了, 我希望你停下你現在做的事, 去洗手並掛好毛巾。 你也許該先去小便, 這樣吃飯時就不用離開餐桌了, 如果你小便了, 別忘了再洗洗手, 記得用香皂, 掛好毛巾, 羅賓, 你聽見我說什麼了嗎?”
事實上羅賓早就沒在聽你講什麼了, 他一直埋頭玩他的玩具。
4. 清楚直接地表達。
大人和孩子的思維方式不太一樣, 大人想的孩子未必會準確理解, 所以, 要求孩子做什麼, 最好清楚直接地告訴孩子,
Advertisiment
5. 問孩子那種不只是回答“是”或者“不是”的問題。
想邀請孩子談話, 你可以這樣說:“在蘇珊娜的生日聚會上你參加了哪些活動呢?”或者:“為什麼你最喜歡藏貓貓?”
6. 中立地談話。
大多數談話中父母都把焦點集中在孩子身上:孩子的一天、孩子的喜怒哀樂等等。 換個角度, 嘗試談點兒孩子以外的話題, 談談你的所見所聞, 問問孩子他怎麼想, 比如:“今天我開車去鄉下, 看見一隻斑點狗沿著街道奔跑, 就它自己, 它跑得快極了, 不知道它從哪裡來也不知道要到哪裡去,
Advertisiment
7. 傾聽孩子的話, 不急著糾正或評價。
阻止孩子說話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打斷他, 很快地給予評價或者糾正;而耐心地聽他說完話, 然後問相關的問題, 有助於幫助孩子連續完整地表達自己, 還能讓你進一步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 比如你可以這樣問:“羅伯特做了什麼事讓你這麼生氣?我想聽聽。 ”
8. 尊重孩子和你分享的感受。
把你的孩子跟你分享他的感受這件事當做是孩子給你的禮物, 就算覺得不對, 也不要去反駁。 你應該接受並認可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跟你抱怨最近的事, 你可以說:“你對此反應強烈,
Advertisiment
9. 別輕易問“為什麼”。
當一個孩子或者成人經常性地問“為什麼”, 他實際上是在尋求答案, 或者說在抗議什麼, “為什麼”是孩子委婉地表達“我不喜歡你的答案”的一種方式。
有時候, 孩子問為什麼是一種搪塞技巧, 這樣他能在他被要求去做什麼之前拖延些時間;如果是你問“為什麼”, 那麼就有可能讓溝通進行不下去。 有時候孩子確實不知道他為什麼會那樣做那樣說, 你的問題正好問到他無知的事情, 這讓他感覺沒有信心, 仿佛他應該知道答案一樣。 很多時候甚至成人也不能準確地解釋某事為什麼要那樣做, 不是每個人都能非常明確和自覺地回答關於“為什麼”的問題。
你的語氣
和孩子交流時你的語氣既表達了你的態度,也傳遞著你的真實情感,還能傳達出易於理解的明確資訊。你的語氣和你說的話得匹配,否則你說了等於白說。
大多數父母不允許孩子在街道上跑,有的孩子真的一次也不會犯,為什麼呢?那是因為父母給了孩子非常明確的資訊不能在街上跑,語音語調表達出了嚴肅。而如果說“小寶貝,媽媽請求你不去街上跑”,聲音溫和甜膩,就無法表達出你對此事的嚴肅態度。當你要表達你很在意的事時,請用嚴肅的語氣表達你的意思。
想想你在各種不同的場合使用的不同語調,什麼樣的都有,跟孩子說話時選擇一種合適的就行,但不要過度地使用特別嚴肅的語氣。總是在制定規則的父母和從不嚴肅表達的父母沒什麼兩樣。
你的嗓音高低
大多數人說話時能夠控制他們的嗓門兒,孩子也會意識到這一點,學著調節和使用他們“內心的聲音”。
和你在交流中使用的詞句和語氣一樣,嗓音高低也是交流中的重要元素,它會促進或者破壞你和孩子的交流。許多父母都認為提高嗓音能表達出嚴肅的態度,但可笑的是,大多數孩子對尖叫、大喊和非常大的聲音卻沒有什麼反應。當父母大喊大叫時,孩子的注意力並不在手邊正在做的事上,而是被吸引到父母的喊叫上了。他不會去想:“媽媽叫我關掉電視。”他只是想:“哦,媽媽在沖我吼,她一定是瘋了,我不喜歡她吼,我不想聽她的聲音,吵到我了。”媽媽的話白說了,喊叫並不能表達你真正想表達的資訊。
你有沒有觀察過好的老師是如何維持課堂秩序的:他們從來不站在教室前面,拍著手大聲喊:“大家請安靜!”反之,他們總是用低沉甚至接近耳語的聲音說開場白,而且耐心地一直說,很快,部分孩子注意到了,停止聊天,慢慢地,所有孩子都停止聊天想聽聽老師在說什麼,整個教室就安靜下來了。
大聲喊只會讓大家更喧鬧,輕聲說才會帶來平靜。
不是每個人都能非常明確和自覺地回答關於“為什麼”的問題。你的語氣
和孩子交流時你的語氣既表達了你的態度,也傳遞著你的真實情感,還能傳達出易於理解的明確資訊。你的語氣和你說的話得匹配,否則你說了等於白說。
大多數父母不允許孩子在街道上跑,有的孩子真的一次也不會犯,為什麼呢?那是因為父母給了孩子非常明確的資訊不能在街上跑,語音語調表達出了嚴肅。而如果說“小寶貝,媽媽請求你不去街上跑”,聲音溫和甜膩,就無法表達出你對此事的嚴肅態度。當你要表達你很在意的事時,請用嚴肅的語氣表達你的意思。
想想你在各種不同的場合使用的不同語調,什麼樣的都有,跟孩子說話時選擇一種合適的就行,但不要過度地使用特別嚴肅的語氣。總是在制定規則的父母和從不嚴肅表達的父母沒什麼兩樣。
你的嗓音高低
大多數人說話時能夠控制他們的嗓門兒,孩子也會意識到這一點,學著調節和使用他們“內心的聲音”。
和你在交流中使用的詞句和語氣一樣,嗓音高低也是交流中的重要元素,它會促進或者破壞你和孩子的交流。許多父母都認為提高嗓音能表達出嚴肅的態度,但可笑的是,大多數孩子對尖叫、大喊和非常大的聲音卻沒有什麼反應。當父母大喊大叫時,孩子的注意力並不在手邊正在做的事上,而是被吸引到父母的喊叫上了。他不會去想:“媽媽叫我關掉電視。”他只是想:“哦,媽媽在沖我吼,她一定是瘋了,我不喜歡她吼,我不想聽她的聲音,吵到我了。”媽媽的話白說了,喊叫並不能表達你真正想表達的資訊。
你有沒有觀察過好的老師是如何維持課堂秩序的:他們從來不站在教室前面,拍著手大聲喊:“大家請安靜!”反之,他們總是用低沉甚至接近耳語的聲音說開場白,而且耐心地一直說,很快,部分孩子注意到了,停止聊天,慢慢地,所有孩子都停止聊天想聽聽老師在說什麼,整個教室就安靜下來了。
大聲喊只會讓大家更喧鬧,輕聲說才會帶來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