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心
是一個人對其所屬的群體的共同活動、行為規範以及他所承擔的任務的自覺態度, 它不僅作為一種極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影響到兒童的學習與智力開發, 同時, 它是一個人日後能夠立足於社會、獲得事業成功、家庭幸福的至關重要的人格品質, 也是讓孩子變優秀的最關鍵的一個能力!
在我們的日常教育活動中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在桌面活動中, 當老師提出收拾玩具時有些孩子在認真地將玩具收回, 可另一部分孩子卻在教室裡來回走動或玩耍, 似乎收拾玩具並不關自己的事;有時放學前教師發放圖書,
Advertisiment
那孩子缺乏責任心, 是有哪幾種原因造成的呢?
1
包辦性父母教養方式的父母過分滿足孩子的需要,孩子的一切包括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全部由父母代勞。
這些家長低估孩子的能力,
總認為孩子太小,
做這個也不行,
幹那個也幹不好。
或者對孩子過於溺愛,
百依百順,
造成了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依賴心理。
久而久之,
有的家長甚至與孩子心有靈犀,
孩子的一個眼神、一個小動作,
就知道需要什麼。
父母親教養態度為順從過度時,
這種教養方式容易使孩子以自我為中心,
孩子的個性中更多地表現出無責任心,
Advertisiment
2
放任性父母教養方式的父母對孩子冷淡,給予孩子絕對性的自由,雖有交流和溝通,但對孩子沒有具體的規定和要求,很少獎勵或懲罰。
這一教養方式下的孩子極易對學校、家庭和社會中的規則熟視無睹。
因為孩子每次對這些規則的違反都被父母所放任。
如此下去,父母在無形中為孩子提供了違反規則的便利條件,使得孩子不自覺地形成了不良行為,失去了責任心發展的良好環境。
因此,這種放任型教養方式下,兒童缺乏責任感,
極其不利於孩子責任心的培養,
也可以說它是影響孩子責任心發展主要的消極因素。
3
專制性父母教養方式的父母把孩子作為附庸品,壓制其獨立性、創造性,與放任性相對的是,這種父母過分干預孩子的行為,過分壓制使孩子服從,孩子沒有發言權,要求孩子言聽計從,稍有違背就會加以訓斥和懲罰,這些父母始終在以一種挑剔的目光審視著孩子。
Advertisiment
他們往往忽視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能力水準,很少考慮孩子自身的願望和要求,苛刻地要求孩子無條件遵循各項規則,但又缺少對規則的解釋。 這種教養方式下的孩子大多愛撒謊、沒有勇氣去承擔責任,以免遭到懲罰, 缺乏社會責任感。
那要怎麼樣去解決孩子缺乏責任心呢?
言傳身教
孩子的責任心需要父母言傳身教從小培養。 訂立責任合同, 讓孩子明白該做什麼、怎樣做, 否則將會受到哪些懲罰。
Advertisiment
讓孩子處理自己的事情
父母的包辦行為會使孩子失去責任心, 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父母就要在孩子的學習、生活中糾正他的不良習慣, 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庭中要有明確的分工, 父母應該分配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當然在剛開始的時候需要父母對孩子進行檢查和監督。 特別是要明確地讓孩子明白學習是他自己的事, 不是父母的事。 讓孩子處理自己的事情,
Advertisiment
讓孩子懂得自己行為的後果
只有讓孩子懂得自己的行為將會產生什麼後果, 他才會對自己的行為去負責任。 在現實生活中, 父母要試著把孩子生活中的每一項責任都放到他自己的身上, 讓孩子自己承擔。 比如, 當孩子遇到麻煩的時候, 你應該說:“這是你自己選擇的, 你想想為什麼會這樣?”而不要對孩子說:“你已經努力了, 是爸爸沒有幫助你。 ”雖然只是一句話, 卻反映出了觀念的不同。 如果你無意中幫助孩子推卸了責任, 孩子將會認為自己無須承擔責任, 這對他以後的人生道路是很不利的。
積極鼓勵孩子
當孩子通過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時, 家長要給予積極肯定,因為任何成績都是在克服困難的基礎上取得的。家長的表揚與肯定會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心,增強其成功感和自豪感,使孩子明白自己能做很多的事、自己應該做很多事並且能做得很好。
結束語
一個有責任心很強的孩子,意味著他已經成功了一大半,因為不管在任何場合責任心都是至關重要的!
家長要給予積極肯定,因為任何成績都是在克服困難的基礎上取得的。家長的表揚與肯定會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心,增強其成功感和自豪感,使孩子明白自己能做很多的事、自己應該做很多事並且能做得很好。結束語
一個有責任心很強的孩子,意味著他已經成功了一大半,因為不管在任何場合責任心都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