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樣鼓勵孩子獨立

父母的角色

學習獨立貫穿于孩子成長的整個過程。 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而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 就像蓋房子壘磚瓦, 要一點一點來。 而且每一步都是為下一步打基礎, 慢慢地, 孩子就能夠一天天獨立起來。 在修建獨立這棟房子時, 孩子自己親手壘的磚瓦越多, 他就會感到越自信, 而獨立也是源自于自信的。

就像我們之前曾經探討過的, 有些孩子天生就更喜歡出去冒險嘗試, 並且會比你想像的要更加獨立。 如果你的孩子碰巧是這樣, 你就更能理解我所講的了。 他們往往用一種不同的方式來進行挑戰,

Advertisiment
有時候, 對於這種孩子的獨立精神, 要予以鼓掌肯定, 而不是限制打壓。 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孩子, 無論孩子性格怎樣, 你作為父母都要考慮周全, 並且擁有持久的耐心。

這樣鼓勵孩子獨立

從日常事情做起,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在日常生活中去找機會讓孩子獨立做一些事情。 無論是自己刷牙還是自己玩, 不管他自己是不是願意去做。 甚至可以讓寶寶學著自己睡覺, 只要你能夠放手讓他自己去。 讓孩子獨立去做一些事情, 父母的堅持會告訴孩子:我對你的能力非常有信心。 這點很重要。 讓他相信他自己能行, 那麼行動上也就一定能行。

讓孩子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 常規行為會規範孩子的生活並且更容易培養孩子的習慣。

Advertisiment
這樣他不僅知道他自己該做什麼, 而且也會知道你希望他怎樣去做, 就不再需要你天天告訴他了。 很自然地, 他就養成了獨立的習慣。

有所限制, 有所禁忌。 可能聽起來有些奇怪, 給孩子設定限制反而會讓孩子覺得有安全感, 敢於去嘗試一些風險。 禁忌反而能讓孩子產生一些自信, 因為這會讓孩子知道哪些東西是不能碰的, 哪些地方是不能去的。 知道了這些, 孩子就能更加放心大膽地去作一些新的嘗試了。 而能夠作出嘗試正是獲得獨立性的重要表現。

要讓孩子知道哪些是可以商量的, 哪些是不可以的。 商量乃至談判, 是孩子日後生活的一種重要的能力, 這種能力的發展也使得孩子的獨立性向前邁了一大步。

Advertisiment
如果他能夠跟你談判, 也就促使他去思考誰才是真正說了算的。 如果是孩子自己說了算, 也就意味著他要為自己的安全負責, 在這些情況下, 他就會更傾向於在家附近。 這也是獨立性的一個方面。

教育孩子善始善終。 孩子往往會習慣于讓父母去幫他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 不要助長孩子的這種習性。 堅持你的要求, 不要隨意妥協。

孩子獨立性的期望, 要考慮孩子的年齡、發展狀況以及脾氣。 對於那些怕黑的孩子, 讓他獨自上樓就有點兒太過了。 但是你可以告訴他, 你會一直站在樓梯口並且會一直跟他說著話, 看著他自己爬樓梯。 這將會幫他邁出獨立的第一步。

幫孩子獲得成功的經歷。 開始先給孩子一些他力所能及的小工作,

Advertisiment
這樣可以讓孩子漸漸積累一些自信心。 在孩子還不能夠學習系鞋帶之前(大約5歲), 就給他買尼龍搭扣的鞋子吧。 如果孩子只有3歲大, 那就給他買鬆緊帶的褲子, 這樣他就可以自己穿脫了。 這樣做就是為了讓孩子有機會去體會獨立做事的成就感。

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通常, 兩個選擇就夠了, 選擇太多反而不好。 能夠自己作選擇讓孩子感覺到他能夠參與作決定, 這也會鼓勵他獨立性的發展。 其實, 這些選擇都是你給的, 你可以說:“你是想自己爬樓梯上去呢, 還是願意坐電梯呢?”他可能會說願意爬樓梯, 這樣也就避免了他什麼也不願做的可能性。

生活中充滿了各種選擇。 通常父母幫孩子作選擇會比較容易(當然也比較省時),

Advertisiment
但是日後你會後悔的。 孩子總該學會為自己作選擇並且堅持自己的選擇, 越早學會這種能力, 對孩子本身越好。

允許孩子去體會他的行為以及選擇的後果。 孩子需要學著去承擔他自己行為的後果, 不論是好是壞, 你可能很難接受這個。 但這是為了幫他下次能夠作出更好的選擇並且修正自己的行動。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 父母可以幫忙理解具有邏輯性的後果, 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理解能力用合適的方式讓孩子明白。 對於年齡較大的孩子, 一般會明白後果是他作出的選擇的一部分。 可能作為父母, 都會不忍心如此, 畢竟誰也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遭受痛苦, 但是這就是現實生活中的一門必修課。 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你非得穿著你最喜歡的籃球衫去上學,現在弄上顏料了吧。我知道你會很傷心,下一次你就知道該穿什麼去上學了。”而不是簡單地再給他買一件新籃球衫。(參見第4章中關於後果的探討。)

鼓勵孩子解決問題。你可能很想去幫孩子把問題趕緊解決掉,尤其是當你趕時間的時候(但是誰不是在趕時間呢)。但是,你這是在助長孩子的依賴性。可以口頭上幫他:給我講講是什麼問題。有時候,孩子給你講述碰到的問題,一邊講一邊就能夠發現解決方法。如果孩子沒有立刻發現解決方法,你可以說:“你覺得可以怎麼辦呢?”或者:“你試過什麼辦法呢?”然後說:“為什麼這樣做沒用?”有時候,當孩子在試著解決問題時,你需要做的只是陪在他們身邊。“我知道這個問題的確很難,我會一直陪在你身邊的。”這時候,他很可能會大聲地說:“但是我不會!”你可以這麼回應他:“好,那麼你不需要去做了。”然後你繼續做你的事情。孩子可能只是還沒掌握解決那種問題的能力,也不要操之過急。

不要處處給孩子“指示”。雖然有時候你告訴他要做什麼、怎麼做會更簡單,也更實用,但這麼做會妨礙孩子獨立性的發展,也會抑制他自己做事的能力。你應該讓孩子參與其中,並且接受孩子的方式。“我敢肯定,只要有你幫忙,我們一定能在奶奶來之前把遊戲室打掃乾淨。”這樣就可以很大地鼓舞孩子幫忙做事的熱情。結束之後,一定要記得表達一下這個意思:“遊戲室大掃除,你真的幫我解決了個大問題,幫我把各個東西各就各位,你真棒!”

給予啟迪,而不是直接作答。許多孩子需要一些建議或者提示才能夠想出怎樣解決問題。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過分提示,甚至直接告訴他解決方法,記住,需要解決問題的人是他,而不是你,你的目的是要激發他的這句話:“我能行!”關鍵是要聽他大聲說出“我”來,並且通過解決問題才能讓他真正知道他能行。

幫孩子學會如何處理矛盾衝突。教會孩子如何面對衝突,就幫他在獨立自信的路上邁出了一大步。無論是幫你的學齡前孩子學會用言語解決問題而不是直接動手,還是告訴你的正在讀小學的孩子怎樣用言語化解運動場上的衝突,或者怎樣阻止同學欺負弱小的行為,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強大很有能力。

對於小一些的孩子,可以教他這麼說:“我不喜歡你拿的鏟子,請放下。”

對於稍微大一些的孩子,當他被戲弄了,可以教他這樣去說:“請問讓我難堪會讓你覺得很爽嗎?”告訴孩子一些情景下該怎樣去說,會讓孩子在現實中碰到這些情況時有勇氣去回應。

懂得表揚。時刻記得,我們是在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既要表揚孩子的獨立行為,又要表揚他做事的成效。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可以這麼說:“哇!遊戲室裡本來是一團糟的,你竟然把每輛車都排整齊了。真能幹!”或者說:“你在那張畫裡用了那麼多種顏色啊。真棒!”

對於年齡稍大的孩子,可以說:“你把整個場地都清理了一遍,並且把所有的袋子都收在了路旁,真是個得力的助手!”

但是儘量不要過分誇獎你的孩子,因為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只是奔著你的誇讚而去做事情。

支持孩子的興趣,有興趣才會有積極性。你可能夢想著自己能培養一個棒球明星,卻養了一個能歌善舞的孩子。你的孩子需要去過他自己的人生,而不是你的人生。他會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興趣愛好,這是件好事,你的支持和鼓勵會促使他的興趣得到更好的發展,不要吝惜表揚。“我做夢也沒想到我會有一個天才舞蹈家兒子。”

教孩子去承受失意。承受失意跟承受沮喪一樣,是孩子能夠健康成長並且日後能夠獨立的一堂必修課。如果父母只是做好一切,儘量不讓孩子失望,這其實是在剝奪孩子學習如何承受失望的機會。當孩子面對失意時,你可以說:“我知道競選失敗是件很痛苦的事情,你付出了那麼多努力,能做的都做到了,現在的結果真的很令人傷心,我能夠體會你的感受,肯定非常失望。”一個表示理解的擁抱將是一劑良藥,這要比跑出去買一支冰淇淋更能安慰他。

要讓孩子懂得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即使是父母也不可避免。但是不要過分強調,要注意分寸。

要教孩子學會如何放下包袱。孩子需要體會一些不好的情緒,感到沮喪、因為失望而悶悶不樂等等。但是更重要的是,他能夠放得下,能夠很快從中走出來,就像我們常說的,要學會放下包袱。早有思想準備是能夠從中走出來的重要一步,總是沉浸在失意中,是不會得到改變和成長的。

鼓勵孩子表現自己。小學年齡的孩子(或者更大一些的)要面對他們的老師和各種課程的教練。無論是向老師解釋作業為什麼晚交了或者和教練辯論那個球為什麼沒接好,都需要孩子能夠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表達自己。那個關於高中生甚至還有大學生的家長給教授打電話解釋孩子作業問題的故事讓我聽得頭皮發麻。孩子需要學著去表達自己。如果他不願意做,那麼後果顯而易見。

正如那句俗話,父母給了孩子身體和翅膀。給身體容易,插上翅膀難。而鼓勵和發展孩子的獨立性正是給孩子插上翅膀。

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你非得穿著你最喜歡的籃球衫去上學,現在弄上顏料了吧。我知道你會很傷心,下一次你就知道該穿什麼去上學了。”而不是簡單地再給他買一件新籃球衫。(參見第4章中關於後果的探討。)

鼓勵孩子解決問題。你可能很想去幫孩子把問題趕緊解決掉,尤其是當你趕時間的時候(但是誰不是在趕時間呢)。但是,你這是在助長孩子的依賴性。可以口頭上幫他:給我講講是什麼問題。有時候,孩子給你講述碰到的問題,一邊講一邊就能夠發現解決方法。如果孩子沒有立刻發現解決方法,你可以說:“你覺得可以怎麼辦呢?”或者:“你試過什麼辦法呢?”然後說:“為什麼這樣做沒用?”有時候,當孩子在試著解決問題時,你需要做的只是陪在他們身邊。“我知道這個問題的確很難,我會一直陪在你身邊的。”這時候,他很可能會大聲地說:“但是我不會!”你可以這麼回應他:“好,那麼你不需要去做了。”然後你繼續做你的事情。孩子可能只是還沒掌握解決那種問題的能力,也不要操之過急。

不要處處給孩子“指示”。雖然有時候你告訴他要做什麼、怎麼做會更簡單,也更實用,但這麼做會妨礙孩子獨立性的發展,也會抑制他自己做事的能力。你應該讓孩子參與其中,並且接受孩子的方式。“我敢肯定,只要有你幫忙,我們一定能在奶奶來之前把遊戲室打掃乾淨。”這樣就可以很大地鼓舞孩子幫忙做事的熱情。結束之後,一定要記得表達一下這個意思:“遊戲室大掃除,你真的幫我解決了個大問題,幫我把各個東西各就各位,你真棒!”

給予啟迪,而不是直接作答。許多孩子需要一些建議或者提示才能夠想出怎樣解決問題。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過分提示,甚至直接告訴他解決方法,記住,需要解決問題的人是他,而不是你,你的目的是要激發他的這句話:“我能行!”關鍵是要聽他大聲說出“我”來,並且通過解決問題才能讓他真正知道他能行。

幫孩子學會如何處理矛盾衝突。教會孩子如何面對衝突,就幫他在獨立自信的路上邁出了一大步。無論是幫你的學齡前孩子學會用言語解決問題而不是直接動手,還是告訴你的正在讀小學的孩子怎樣用言語化解運動場上的衝突,或者怎樣阻止同學欺負弱小的行為,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強大很有能力。

對於小一些的孩子,可以教他這麼說:“我不喜歡你拿的鏟子,請放下。”

對於稍微大一些的孩子,當他被戲弄了,可以教他這樣去說:“請問讓我難堪會讓你覺得很爽嗎?”告訴孩子一些情景下該怎樣去說,會讓孩子在現實中碰到這些情況時有勇氣去回應。

懂得表揚。時刻記得,我們是在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既要表揚孩子的獨立行為,又要表揚他做事的成效。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可以這麼說:“哇!遊戲室裡本來是一團糟的,你竟然把每輛車都排整齊了。真能幹!”或者說:“你在那張畫裡用了那麼多種顏色啊。真棒!”

對於年齡稍大的孩子,可以說:“你把整個場地都清理了一遍,並且把所有的袋子都收在了路旁,真是個得力的助手!”

但是儘量不要過分誇獎你的孩子,因為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只是奔著你的誇讚而去做事情。

支持孩子的興趣,有興趣才會有積極性。你可能夢想著自己能培養一個棒球明星,卻養了一個能歌善舞的孩子。你的孩子需要去過他自己的人生,而不是你的人生。他會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興趣愛好,這是件好事,你的支持和鼓勵會促使他的興趣得到更好的發展,不要吝惜表揚。“我做夢也沒想到我會有一個天才舞蹈家兒子。”

教孩子去承受失意。承受失意跟承受沮喪一樣,是孩子能夠健康成長並且日後能夠獨立的一堂必修課。如果父母只是做好一切,儘量不讓孩子失望,這其實是在剝奪孩子學習如何承受失望的機會。當孩子面對失意時,你可以說:“我知道競選失敗是件很痛苦的事情,你付出了那麼多努力,能做的都做到了,現在的結果真的很令人傷心,我能夠體會你的感受,肯定非常失望。”一個表示理解的擁抱將是一劑良藥,這要比跑出去買一支冰淇淋更能安慰他。

要讓孩子懂得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即使是父母也不可避免。但是不要過分強調,要注意分寸。

要教孩子學會如何放下包袱。孩子需要體會一些不好的情緒,感到沮喪、因為失望而悶悶不樂等等。但是更重要的是,他能夠放得下,能夠很快從中走出來,就像我們常說的,要學會放下包袱。早有思想準備是能夠從中走出來的重要一步,總是沉浸在失意中,是不會得到改變和成長的。

鼓勵孩子表現自己。小學年齡的孩子(或者更大一些的)要面對他們的老師和各種課程的教練。無論是向老師解釋作業為什麼晚交了或者和教練辯論那個球為什麼沒接好,都需要孩子能夠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表達自己。那個關於高中生甚至還有大學生的家長給教授打電話解釋孩子作業問題的故事讓我聽得頭皮發麻。孩子需要學著去表達自己。如果他不願意做,那麼後果顯而易見。

正如那句俗話,父母給了孩子身體和翅膀。給身體容易,插上翅膀難。而鼓勵和發展孩子的獨立性正是給孩子插上翅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