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種常見行為,在幼年期最能刺激大腦成長,可惜經常被大人阻止

一眼沒看住, 變成了一條泥鰍回家


一眼沒看住, 挖煤去了


一眼沒看住, 雞蛋當橡皮泥


一眼沒看住, 魚缸變浴缸

一眼沒看住, 膠箱變飛車

……唉, 一眼沒看住, 就逗劇了!熊孩子, 你天生是來猴耍的嗎?

記得熊孩子2歲半時的某天, 我從廁所出來差點暈倒, 因為我面前不遠處站著一隻不明小生物——熊孩子嘴裡一邊咬著我的唇膏, 一邊抱怨“不好吃”, 眼睛塗成了大熊貓、嘴巴塗成了小丑唇, 臉上、胳膊上、大腿上、鏡子上、牆上、床上都被塗了橘紅色的唇膏。

看到我出來了, 小眼睛盯著我一聲不吭, 一副緊張兮兮的樣子。

Advertisiment

第一反應是這熊孩子太逗比了, 狂笑一陣後, 開始心疼我的唇膏, 老娘擠牙縫的錢一咬牙一跺腳才狠下心買回的橘紅色唇膏呀, 就這樣香消玉損了。

但看著熊孩子仍舊小心翼翼地看著我的樣子, 頓時母性大發, 100支奢侈唇膏也頂不上我一個熊孩子哪。

我蹲下來, 戳戳他的小臉:“你是不是見媽媽有時候塗?所以也想試試?”

熊孩子點頭, 看到媽媽沒有責怪, 情緒放鬆下來了。

我給他演示了如何用唇膏:“你看啊, 唇膏只塗抹在嘴唇上, 一點點就夠了。 ”

“但是唇膏不能塗床上、鏡子上, 也不能塗在身上, 鑒於你的錯誤使用方法, 懲罰你幫媽媽清洗乾淨。 ”隨後我跟熊孩子一起把有唇膏的地方用毛巾擦除, 最後幫他洗了個澡。

後來雖然他還會偶爾“使用”我的唇膏,

Advertisiment
但再也沒有把自己塗成不明小生物了。

拯救了唇膏, 其他的破壞行動繼續進行。

3歲時, 打碎一袋雞蛋連殼加蔥放在冰箱急凍層要做芝士蛋糕;冬天擔心魚被凍壞, 把魚從金魚缸撈出來放陽臺曬太陽……

4歲, 將鍵盤拆了個稀巴爛, 看看裡面是不是有個會唱歌會跳舞還會寫字讀詩歌的小人兒;家裡紙巾沒了, 創意般拆出媽媽的衛生巾給剛吃完霜淇淋的小表妹擦嘴……

他用“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蠻勁蹂☆禁☆躪著周圍的世界, 什麼奶奶的鍋鏟醬油、爺爺的煙斗褲衩、爸爸的剃鬚刀遊戲機、媽媽的胸衣脫毛機……統統成了他的手下孤魂。 他一點一點認知在一具具可憐的家庭用品的屍骸的長城上築起了知識的城堡。

Advertisiment

難怪人家說, 每一代人的成長, 真的是一段可泣可歌的歷史呀。

其實, “搞破壞”是所有孩子2~6歲階段的主要特徵, 他們由於認知貧乏、生活經驗欠缺, 他們在向周圍環境學習時, 一不小心就使用了“蠻橫”的手段, 這大概也是因為他們尚不懂得如何“憐香惜玉”, 不僅是對於外界的事物, 還包括對待他們自己。 但是, 正是因為他們的這種“蠻勁”, 他們才能一點點地認識著這個世界。

另外, 班杜拉認為, 兒童的許多行為模式是通過觀察模仿習得。 他們會重複大人的行為舉止, 但由於他們的那麼一點可憐的生活經驗, 導致他們經常東施效顰, 做出讓人啼笑皆非的行為。

當孩子出現一個個“搗蛋”行為時, 在保證孩子生命安全和家庭財產安全的前提下,

Advertisiment
姑且兩眼一閉, 讓他們逗劇去吧。 沒有什麼比孩子的快樂探索和成長更重要的事情了。

孩子們在搗蛋過程中獲得了什麼?

在某些懶惰不願收拾殘局或極其忙碌的大人看來, 孩子們的搗蛋行為著實讓人抓狂, 但你怎麼忍心讓他們在短暫的童年全然當一個中規中矩的孩子?並且, 孩子們還能從搗蛋中學到了其他“規矩”孩子所不能得到的精神財富:

知識經驗的快速積累

一個孩子不接觸世界是學不到任何東西的, 就像一個狼孩在有限的的生活環境中, 只學會覓食和嚎叫, 沒有任何社會技能和知識一樣。

除了父母的擁抱和關愛, 幼兒期的孩子需要操作身邊的事物, 比如操作玩具、操作認知成熟的成年人的物品,

Advertisiment
無論是無意識還是有意識的模仿, 都能讓他們的原始知識經驗得到快速積累。

動手能力的質的飛躍

孩子們模仿塗口紅、模仿打電話、打手機、拆除玩具用品……他們通過這一系列的行為驅動手指和大腦觸電、協調操作, 促使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得到質的飛躍。

否則沒有接觸世界, 寶寶們可能只會停留在咿呀學語、吮手指的階段停滯不前。

探索創新能力的跳躍式提高

嬰兒從搖籃往外的每一步的前進, 就是他們探索能力的每一個積累。 到了搗蛋的年齡, 他們不僅接觸物品, 還懂得蹂☆禁☆躪糟蹋物品(不建議無節制), 甚至還會創造性地使用物品, 比如某孩子用牙刷梳頭。

有人說, 一次“搗蛋行為”帶給孩子大腦的激發效果, 勝過成年人讀一年書,尤其是創新基因的激發。雖然不知真假,但可見孩子“搗蛋行為”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

所以,幼兒說再次嚴正聲明:在保證孩子生命安全和家庭財產安全的前提下,姑且兩眼一閉,讓孩子們逗劇去吧。很酸爽?誰讓你是孩子的爹媽?

勝過成年人讀一年書,尤其是創新基因的激發。雖然不知真假,但可見孩子“搗蛋行為”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

所以,幼兒說再次嚴正聲明:在保證孩子生命安全和家庭財產安全的前提下,姑且兩眼一閉,讓孩子們逗劇去吧。很酸爽?誰讓你是孩子的爹媽?

相關用戶問答